我的位置: 首页 > 政能量 > 正文

致敬经典!梅花奖得主携新锐演员演绎传统花灯戏《七妹与蛇郎》


  花灯戏《七妹与蛇郎》剧照

  繁花明灯,重温经典。5月20日-21日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花灯戏经典代表作《七妹与蛇郎》在贵阳市北京路大剧院复排演出,让现场观众在花灯戏里邂逅了一场浪漫爱情。

  花灯戏《七妹与蛇郎》剧照

  花灯戏《七妹与蛇郎》取材于民间故事,讲述了贵州美丽富饶的蟒山深处张家庄,张家小七妹与蟒山捕蛇青年蛇郎相识相爱,被张家大姐嫉妒陷害分离,最终又与蛇郎破镜重圆、终成眷属的故事。

  花灯戏《七妹与蛇郎》复排导演、贵州省花灯剧院副院长 苏婕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正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去守护和传承。”花灯戏《七妹与蛇郎》复排导演、贵州省花灯剧院副院长苏婕介绍,此次舞美设置比原来的版本更加空灵,把更多的空间让给演员,回归戏剧本身。人物设置方面,把大反派的人物蛇精放回来,矛盾冲突、人物情感维系更加丰满,整个故事更有可看性、观赏性。

  花灯戏《七妹与蛇郎》剧照

  作为贵州花灯戏的传统代表剧目,《七妹与蛇郎》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创作演出后流传至今,常演不衰,受到广大群众喜爱。此次复排演出特别邀请了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邵志庆与青年花灯戏演员师徒同台演出,为观众演绎经典场景。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贵州花灯戏邵派表演艺术创始人 邵志庆

  “我对《七妹与蛇郎》非常有情结,接触花灯首先就是这个戏,1980年第一次演的五姐,后来又演了大姐、七妹的角色。”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花灯戏代表性传承人、贵州花灯戏邵派表演艺术创始人邵志庆告诉记者,自己对花灯的热爱一直延续至今,看到亲手培养起来的徒弟成长,很欣慰也很有成就感。和徒弟一起同台演对手戏,非常有意义。

  花灯戏《七妹与蛇郎》主演、贵州花灯戏邵派旦角表演艺术传人、国家一级演员 蔡妙禧

  花灯戏《七妹与蛇郎》主演、贵州花灯戏邵派旦角表演艺术传人、国家一级演员蔡妙禧说,这是她时隔12年后第二次完整地演绎七妹的角色,积累舞台经验和人生阅历后,如今演绎得更加成熟。而同台与师傅演出,感受最大的就是艺术传承的责任感,希望自己能够将其衣钵还有贵州花灯戏传承下去。

  花灯戏《七妹与蛇郎》剧照

  “灯从唐朝起,戏从宋朝兴。”贵州花灯戏历史悠久,明朝初年花灯艺术随移民入黔后,与贵州各世居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了贵州花灯戏的本土化演进,逐渐形成“东、西、南、北”四路花灯。贵州花灯戏由地灯和灯夹戏发展衍变而来,现已发展成为“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备,“唱、念、做、打”一应俱全的戏剧艺术。

  现场观众

  2006年,花灯戏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花灯戏的项目保护单位,贵州省花灯剧院致力于花灯戏的保护传承。

  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 龙国洪

  贵州省花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党总支书记、执行董事龙国洪介绍,近年来该院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花灯戏数据库,实施了贵州花灯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先后出版多部专著及影像制品,为贵州花灯戏的保护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2021年,贵州花灯戏《七妹与蛇郎》入选中国戏曲像音像工程,成为全国101个录制剧目之一。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龙佑铭

  “《七妹与蛇郎》的复排复演,老艺术家和青年演员联袂演出,碰撞出艺术的火花。”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龙佑铭表示,此次演出不仅是剧院对贵州花灯戏传承发展的文脉延续,也是对贵州花灯戏蓬勃未来的美好期许。希望带动更多的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走进当下,走进现代生活,通过师徒传承、学校传承,实现非遗项目的系统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