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政能量 > 正文

贵安新区打造医联体守护群众健康 分级诊疗模式加速形成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今年来,贵安新区全力推进医联体建设,成立医联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发布《贵安新区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互相协作、资源共享,助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加速形成。

  为使区内区外的优质医疗资源都得到有效利用,贵安新区采取分类构建的方式,组建了区域内医联体和跨区域医联体两种模式。以贵安新区大学城医院为主体单位,高峰镇卫生院、党武卫生院为成员单位,建立区域内医联体;另一方面,借助贵州省职工医院的优势资源,与马场镇卫生院、湖潮卫生院等成员单位形成跨区域医联体。主体与成员单位从建立医联体、技术帮扶与培训、完善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医联体内部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健全医联体建设发展保障机制5个方面开展合作建设。

  为了加快实现医疗资源统筹、优势互补,贵安新区医联体建设在核心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间还建立了分工协作的“双向”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和业务分工协作。

  “医联体单位间会签订双向转诊协议,成员单位因条件所限无法救治的急危重症患者可以转向主体单位,而在主体单位处于的康复期和慢性病患者可以转回成员单位诊疗,这样有利于实现医联体单位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贵安新区卫计局工作人员苟正银告诉记者,实现合理资源配置,贵安新区还建立了医联体内部人员合理流动机制,为卫生技术人员双向流动奠定基础。

  根据该机制,医联体内的主体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聘任中高级职称前到医联体成员单位服务,而成员单位则根据实际制定计划,定期选派具备培养潜质的卫生专业技术骨干到主体单位进修、轮训,以提高基层医疗单位服务能力。

  “目前,贵州省职工医院、大学城医院已经派驻了6名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到新区各乡镇卫生院开展日常诊疗,在各自专业领域给予了相应的基层医疗单位最大的技术支持。”苟正银说,随着新区医联体建设不断深入,医联体成员单位业务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使得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以进一步缓解,实现医联体成员单位、政府部门、群众多方共赢。(记者 朱迪)

  编辑:杨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