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原创 > 热播 > 正文

在京黔籍青年先锋系列报道|巴黎归来的苗绣传承人: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

W020191108441822538149.jpg


  【编者按】奋斗礼赞新中国,追梦致敬新时代,一直以来,广大在京黔籍青年在国旗下弘扬着春晖行动“尽孝、感恩、反哺、回报”的理念,奋斗精彩人生。即日起,由贵州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指导,共青团贵州省委驻北京工委、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北京贵州企业商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在京黔籍青年先锋”系列报道,倾听在京黔籍优秀企业家、春晖使者、爱心人士、科研工作者等优秀人士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91122170601.jpg


  人物名片龙翔,“80后”,出生于黔东南,家族第七代苗绣传承人,曾在法国巴黎高定工坊工作的苗家绣娘。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毕业于澳门科技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服装设计品牌AORUITUO(奥芮托)创始人、贵州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曾获第五届“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技能暨创新产品大赛”一等奖,2019年贵州能工巧匠选拔大赛二等奖等。


微信图片_20191122165417.jpg


  2019年8月14日,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第五届“贵州省妇女特色手工技能暨创新产品大赛”现场,来自贵州各地的130名贵州绣娘染娘在这里飞针走线、巧手绘图,她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100组五彩斑斓的织染绣铺满全场,绚丽典雅的霓裳羽衣展示着贵州民间技艺的历史底蕴与精湛技艺,也展示着贵州妇女精湛的手工技艺和巧思妙慧。


  在这场比赛中,贵州施秉县舞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龙翔与绣娘们齐心协力制作的“和而不同”设计产品荣获了创新产品一等奖。


  正如名字“和而不同”,这件作品在设计上创新现代却又不失大气古朴,苗族的土布在立体剪裁下幻化成富有曲线的礼服,起伏的百褶裙摆与刺绣由上而下蜿蜒连绵犹如苗家“高山流水”,勾勒出丰富的线条与现代感。而在工艺上,作品完全坚守了苗家传统,所有的材料都取自自然,“我们用天然蓝靛草进行染色,马尾松树熏烤,32位绣娘在布上刺绣10万3千6百针,折叠960下才形成百褶纹路。”


微信图片_20191122165521.jpg

  获奖作品“和而不同”


  “每件衣服都有一个故事,这件衣服的故事起源于苗家百褶裙的古歌与传说。”龙翔告诉记者。


  设计师的作品传递着设计师的理念,东西交融的作品,正是设计师龙翔“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思考。


  在尚有一丝秋日暖意的北京,记者在望京见到了龙翔。她是法国高定工坊归来的服装设计师,也是9岁就开始穿针引线的苗绣传承人。和印象中的苗家绣娘不尽相同。这天,龙翔身着剪裁良好的黑色上衣与粉色半身裙,黑色长发盘在脑后,衬得眉眼炯炯,笑起来却带着温柔,只是伸出手来,就会发现她的手指有些弯曲,那是常年刺绣拉线带来的变形。


  “我是地道的苗族,从奶奶和姑姑那里继承了苗族传统的刺绣技艺,现在是家族的第七代传承人。”走出家乡多年,龙翔的普通话里仍然带着黔东南特有的起伏腔调。


微信图片_20191122165346.jpg


  交谈之中了解到,龙翔的家族代代都是当地著名的歌师与绣娘,而她却并非一开始就从事刺绣与服装设计的工作,当年,她是让家乡骄傲的优秀学子。


  为何如今回归振兴苗绣之路,故事要从一个“巧遇”说起。


  黔东南腹地是织染绣等传统工艺的宝库,这里曾经家家有纺车、人人是绣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有很多国内外人士慕名而来,寻找美丽的手艺。


  2011年,法国一家高定面料工作室来到黔东南,想找一位绣娘制作一种特别的绣品。


  此时的龙翔暑假回家,在姑姑的绣坊帮忙,法国人遇到了她,为她的精湛技艺和对刺绣的热爱感染,向她伸出橄榄枝,力邀她到法国刺绣工坊工作。


  “苗族人对生活有种随遇而安,我也想去开拓一下眼界。”龙翔答应了高定工作室的邀请,作为文化交流人员,在巴黎的高定工坊里工作了3年。


  “在巴黎,每件衣服都有一个故事。”在法国,龙翔用精美的图案展现着苗族文化的历史与审美,而工坊则教会她系统的职业训练,同时也让她看到了服装的文化和手艺的传承。一件衣服,不单单是日用品,还有着深蕴其中的重托和希冀。对于苗家女孩,这种触动来得更为深刻,苗绣,本来便被称为绣在衣服上的史诗,她突然意识到,儿时在奶奶身边一边唱一边绣的记忆正是一种民族历史的传承,有着超越的时光的厚重与积淀。“什么是山脉、哪里有水源,绣的是古老的地图,也是无字之书。”


微信图片_20191122165432.jpg

  龙翔设计作品 


  东西融合让龙翔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技艺特点和风格,她决定回国,用自己热爱的刺绣,回报家乡。2014年,她在北京建立起自己的设计品牌奥芮托,用高定的设计、面料与技艺为客人定制独一无二的衣服,她会告诉客人,这些衣服毫不逊色于那些时装大牌,因为衣服上那些精致的手工刺绣,源自黔东南最优秀的苗族绣娘之手。


  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人懂得欣赏手工之美。对工艺的坚守,让龙翔在北京逐渐有了包括明星客户在内的稳定客群,她也越来越多地把订单和技术带回黔东南,投资绣厂、走村串寨免费为绣娘进行订单式的技能培训,提供就业机会,带领越来越多的村寨手艺人增收致富。


  “贵州是拥有民间绣娘团体最多的地区,精湛的技艺应该描绘出更好的生活。”取之于绣,反哺于绣,她把散落在苗岭深处擅长刺绣的苗家女子,像珍珠一样一个一个串起来。


  采访中,龙翔打开一段手机拍摄的视频,在苗寨里,绣娘与她围坐在一起,边绣边唱,歌声悠扬,时光经过此地仿佛也慢下脚步。对苗家人而言,刺绣是手艺、是生活,更是她们对美的自由表达。


微信图片_20191122165405.jpg 

  32位绣娘绣制“和而不同”作品


  现在,龙翔把在北京的事业交给合作伙伴,自己大部分时候回到家乡授课、设计、开发。经过五六年的积累,通过星光培训,雨露计划,锦绣计划,双培行动等帮扶项目,累计培训绣娘3000多人。“虽然每次下乡很辛苦,但感谢地方政府给了苗绣文化很高的重视,让我们有机会以村寨为基地进行苗绣的生产和开发。”龙翔说,最欣慰地是看到培训和订单帮助苗族妇女留下来陪伴孩子,因为同为母亲的她知道,“这对一个家庭非常重要。”


  “每一个非遗传承人都有自己使命。我是新一代传承人,不仅了解西方刺绣的技艺,也对苗族文化有深入的理解。”作为苗族本民族的设计师,龙翔坚持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打开市场,她用贵金属线来突破工艺极限,提高苗绣的价值,让苗绣走入高端定制;也尝试“以用为法”,将机绣与手绣结合,提高苗绣产品的制作效率和实用性,更好地适应市场。但这些改良与创新都遵循一个根本,那就是对苗绣这门手艺和苗绣历史的尊重。


微信图片_20191122165356.jpg


  “很多小孩子现在也开始学刺绣了,说明他们愿意接受和继承这门古老的技艺。”看到传承的希望,龙翔觉得自己的责任更大了,“希望我能成为桥梁,用民族的元素、世界的眼光,让绣娘通过传统技艺巧手脱贫,也让苗绣走得更远。”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庞博

  栏目视觉设计 杨涛 田浪

当代先锋网 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