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原创>锋面 > 正文

【双城记】贵州@云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 作者:王璐瑶 杨仪 胥芬芳 田旻佳 瞿姝宁 张海燕 聂婧文
  • 编辑:徐微微
  • 来源:今贵州客户端
  • 发布时间:2020-05-28 01:11:44

1.jpg


  合唱“双城记”,共取“发展经”。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天眼新闻客户端、当代先锋网联合全国6家省级主流媒体共同推出“双城记——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今日发布第三期,与云南日报合作推出“马尾绣@独龙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云南


  马正山代表: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今天,我向全国人民、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一个喜讯:去年底,作为人口较少的‘直过民族’,独龙族从整体贫困实现了整族脱贫!”


2019年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马正山走上“代表通道”,回应社会关切,讲述脱贫故事。(人民网 张启川 摄 )


  去年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前,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马正山亮相“代表通道”,向中外媒体讲述了当地的脱贫故事。


  说到这个喜讯,不得不提到2015年。那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来云南考察期间,看望了来自怒江州的部分少数民族干部群众,马正山也在其中。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他印象最深的还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马正山所在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90%以上是少数民族同胞。其中,马正山所在的独龙族便是云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更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个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新风貌。云南日报摄美部供图


  越过山丘,独龙江两岸,耳缀铜环身披七彩麻衣世代居住于此,家家户户有着挂于墙壁的七彩独龙毯,日可当衣,夜可当被,成了独龙族特有的文化符号。


  身穿独龙族的民族服装,2020年,马正山继续肩负人民重托赴京参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


  “经过不懈的努力,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的努力下,我们贡山县终于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每每谈到脱贫,马正山显得十分激动。


在怒江,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共有的主题。云南日报摄美部供图


  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马正山仍将脱贫的重任放在肩上,在他看来,接下来的重任就是要巩固好脱贫成果,向乡村振兴迈进。


  “下一步,我们要稳固、持续发展好贡山的致富产业,进一步加大对群众生产生活技术的培训。正如总书记对我们说的,‘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贵州


  宋水仙代表:“指尖经济”增收入非遗文化永流传


  5月19日晚8点,即将出发前往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传承人宋水仙在酒店忙个不停。


全国人大代表宋水仙正在展示她的马尾绣工艺品。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喻义昌 摄


  她和另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华茜在房里架起了直播设备,参加“淘宝直播·为家乡带货”的“520营商环境日”活动。


  2个多小时的直播结束了,一共收获11.57万网友在线观看,4.5万网友点赞……


  人大代表不仅要为人民代言,也要为人民带货。把马尾绣从工艺变为商品,宋水仙颇有自己的想法。


  2006年,她在贵州省黔南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开办了全县第一家马尾绣工艺品店。6年后,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传承人”称号的宋水仙把店铺注册成为了公司,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和马尾绣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宋水仙常常与绣娘们围坐一起刺绣。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喻义昌 摄


  宋水仙此举带动了当地水族妇女通过马尾绣发展“指尖经济“,在传承发展马尾绣技艺的同时,也为众多水族妇女增加一份收入。


  今年两会,宋水仙不忘自己的使命,她建议继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文化的支持力度,让民族文化走进幼儿园和中小学,定期举行活动或开设固定的民族文化学习课程,让孩子们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同时,希望各高校开设相关民族文化课程,加强校企合作,为民族文化培养创意人才,注入新的血液。


在三都,绣娘与孩子们在树下一起刺绣,别成一幕风景。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喻义昌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让少数民族同胞倍感温暖。


  “今年,我还是穿着我们的马尾绣服饰,带着马尾绣饰品走进人民大会堂,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水族独有的马尾绣。”宋水仙说,今年两会,她将继续行使好代表职权,带着建议前往北京,把少数民族同胞的声音传到中央。


  策划/王璐瑶 杨仪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胥芬芳 田旻佳

  云南日报记者/瞿姝宁 张海燕

  视频/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胥芬芳

  海报设计/聂婧文

  责任编辑/徐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