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原创 > 锋面 > 正文

【一纸春秋,一路“黔”行】19491128:浴火新生

【一纸春秋,一路“黔”行】19491128:浴火新生.png



  【编者按】1949年11月28日,在贵阳解放的13天后,中共贵州省委机关报《贵州日报》的前身《新黔日报》创刊。此后七十年,从革命的烽火硝烟中走来,《贵州日报》始终与这片土地站在一起,走过革命、改革、腾飞的峥嵘岁月,以思想为笔,以激情作墨,记录时代风云。值此《贵州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天眼新闻、当代先锋网特推出《一纸春秋,一路“黔”行》系列报道,带你重回历史长河的重要瞬间,重温那个时代的故事。


20191126200936_80113.jpg


  硝烟未散


  1949年11月15日凌晨4点,贵阳城内,连日阴雨连绵让地上湿漉漉的,满是稀泥巴。老百姓披着一件破烂的蓑衣、摆着粗陋的麻筐,在路边摆起了小摊,以为又复一日寂寥清寒。


  “伙夫、马夫走外围。”“把所有的枪衣、炮衣都脱了,迫击炮、机关枪都扛起来!”“凡是有钢盔的都带上,把所有的旗都打开!”


  贵阳城外,人声鼎沸。一条条指令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6军46师136团中大声传开。年仅22岁的掌旗员左秋祥双手紧握着军旗走在队伍前列,头顶鲜艳的军旗迎风招展、铮铮作响。60多名号兵在次位,其他队伍紧随其后,三路纵队昂首浩浩荡荡地从六广门走进了贵阳城。


  这支队伍从老革命区一路战斗南下,穿过弹林枪雨,终于第一次踏上贵州的土地,为贵阳送来了解放。


20191126200554_93476.png

解放西南胜利纪念徽

  

  那天,冬日的天仍是阴暗的,可是久经苦难的贵阳城的天却亮了;


  那天,解放军每人为百姓捐了一件衣物,也将温暖留给了这座城;


  那天,左秋祥的脚步没有停下,他和数万革命英雄继续将解放的曙光送向了黔西、大定(今大方)……挺进大西南。


  浓墨初成


  解放初期的贵阳,在左秋祥的回忆里,街道不宽,没有高楼,都是普通的二层小楼。


  1949年11月28日,贵阳解放的13天后,革命的烽火硝烟还未散尽,在贵阳省府路三十八号的一栋不起眼的小楼里,《新黔日报》带着浓浓的墨香诞生。一团炽热的光划破冬日浓浓寒气,把贵州大地解放的声音张扬于大娄山下、乌蒙山巅。


  “本报是中国共产党贵州省委的机关报,也就是全贵州人民的报纸。”“为团结全贵州人民,贯彻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解放全贵州与大西南、建设人民的贵州而奋斗。”寥寥数语,却铿锵有力。这是一份报纸的创刊词,也是一份报纸不变的初心与使命。


20191126200635_67272.png

1949年11月28日,《新黔日报》创刊

  

  “五六十年代的贵州日报的同志有着很强烈的做党报工作的荣誉感,对这个工作非常敬业,对这个事业非常热爱。就是靠着这些人不断刻苦学习钻研的精神支撑着这个报纸。”贵州日报原副总编辑王保民在报社工作了近四十年,提起那段岁月,他仍是感叹不已。


  那时起,报社的楼每天灯火通明,一代代报人以思想为笔,以激情作墨,柔肩担道义,铁笔著文章。


  那时起,作为贵州的党报,坚定地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人民心声的倾听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


  从此,一纸载春秋,一路伴“黔”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点墨之间,卷舒风云之色。


  岁月自更迭,“她”矢志不渝。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统筹 陈海东

  策划、文 周璇

  视频 冯相清 岑月

  片头、海报设计 徐微

  责任编辑 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