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原创>独家策划 > 正文

他们,让贫瘠之地开出“致富花”



  当前,贵州正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心决心,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坚决撕掉贵州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不甘落后、高挺脊梁、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奋斗者。


  他们,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和农村产业革命伟大实践中;


  他们,以坚忍不拔、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强意志,扎根基层,坚守为民初心;


  他们,在贫瘠之地,凿“天渠”、通山路、兴产业……敢教日月换新天;


  ……


  这些振奋人心的榜样力量,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是我们向贫困宣战的坚强堡垒,是我们向共同富裕迈进的动力源泉。


  她,开山劈岭打通“增收路”


  外乡的她,坚持嫁到娘家人口中的“穷乡僻壤”麻怀村。娘家吃的是大米,麻怀吃的是玉米;娘家用上了电器,麻怀还在点煤油灯。1993年,她3个月大的孩子突发重病。徒步翻了两个小时的山路,还没等到医生救治,孩子在她的背带中停止了呼吸。贫穷、丧子,给她带来了莫大的悲痛,但没有击垮她与大家共同致富的意志。


  不移山通路,永远不会富。她和村民们跪着一镐一镐凿岩石,一手一手递泥块……


  终于,路通了,原本要几个小时才能走完的山路,变得只需15分钟。但这路仅能容人穿过,在她的号召下,山洞被扩建成了通车隧道,自此村里通了产业、通了教育,通了致富的道路。


  她,叫邓迎香,党的十九大代表、贵州省妇联副主席(兼)、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更多人称她“当代女愚公”。


  她,让穷山沟变富裕村


  “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她,恰恰是一个嫁到岩博村的女人,一个不服输的女人。


  靠着努力,她家在村里率先脱了贫;放弃不错的生意,她担任了每月只有65元报酬的村支书,挑起了村担子;她天天想着如何走产业强村富民路子,擦干泪克服困难发展“岩博酒业”。


  凭着一股敢打敢闯敢拼的韧劲,她与岩博村村民同心协力,让曾经的穷山沟,摇身一变成为富裕村,村集体经济资产达9800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610万元。


  她,叫余留芬,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淤泥乡岩博联村党委书记。


  她,巧手点“竹”成“金”


  雨水洗过的太阳,照射着赤水的竹林。林中,她梳着喜欢的辫子,织着心爱的竹编。


  17岁时的她,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竹编;22岁时的她,创办公司,带着当地留守妇女一起点“竹”成“金”,用勤劳双手编织“新未来”;27岁时的她,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两会上接受中外记者采访……她用自己的故事,让世界看到,曾有着千万贫困人口的中国,如何“不等不靠”实现脱贫,如何依托产业为全球减贫。


  她,叫杨昌芹,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他,投身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工作了近40年,退休的他婉拒民办学校高薪聘请,只身从浙江来到贵州深山执教。


  “给孩子一点光亮,他会还你一片天空。”2018年,在他的管理与带动下,这所过去每年一本上线仅一两人的高中,首次超过100人通过一本线。贫困学生从辍学边缘被拉回来,身处困境的孩子找到最好的自己。


  他,用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他,叫陈立群,浙江省杭州市学军中学原校长,但他更愿意别人称他为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


  他,绝壁上凿出“天渠”


  一个人,能有多少个36年?他用36年的时光,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天渠”。


  以前,村里缺水,谷物生长不好,人们饿肚子。他发誓,“水过不去,拿命来铺”。凿壁的钢钎让双手不知磨了多少血泡,捆腰的绳索在悬崖处换了一条又一条。


  水渠竣工,水奔涌而来。这股生命之水,绕三重大山、过三处绝壁、历三道险崖,在崇山峻岭间蜿蜒9400米!他激动地用双手捧起了水,倒映在水中的脸,挂着的不知是泪水,还是溅起的清水。


  他,叫黄大发,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团结村党总支部名誉书记。


  请扫描二维码观看精彩视频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文 田旻佳

  图 齐青杨

  责任编辑 刘诗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