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原创>独家策划 > 正文

就业创业先进典型|一个老兵的“新战场”

玉屏自治县退役军人舒爱国回乡创业带富乡邻侧记

  “这是游客接待中心,下面是游泳池,后方是工业区,养殖场背靠的那个山头是水果种植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正在进一步筹划中,建成后可带动更多村民就业致富。”现年42岁的退役军人舒爱国告诉记者,这几年自己越来越有干劲了。特别是2017年他的“乡舍”开始运营后,劲头更足了。


  仲夏时节,武陵山深处,万亩油茶林环抱着的一座小村庄更显恬静美丽。这里是舒爱国的家乡——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茅坡村。


  初次在“乡舍”里见到舒爱国时,他正忙着安排餐饮部接待100多位组团来旅游的铜仁游客。


W020200627637826815687.jpg

乡舍一角


  “乡舍”位于村北头,占地360亩,是集农业、工业、旅游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沿着大门一直往前走,浓浓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路两旁的绣球花、栀子花芳香扑鼻。透过老油茶林,依稀可见玉朱公路上车来车往。


  游客洪余嘬了一口茶说,这里空气好、风景迷人、侗家美食可口,各种娱乐设施应有尽有,“真是度假的好地方,我们都不想走了!”


  这“度假的好地方”,过去是贫穷之地。放在几年前,在这里打造田园综合体绝对是稀罕事。


  那时候,村民们以种地为生。在舒爱国的记忆里,打小“只有下了山、离开了土地,人生才会走上坡路”的话题就被村民们挂在嘴边。


  种地的收成“糊”不住一家人过日子,村民们纷纷放下农具,朝着“上坡路”的方向奔跑:或外出、或创业、或参军……总之,只要出了山,命运就会改变,生活随之变得幸福。


  怀着美好的憧憬,1994年,初中毕业的舒爱国踏上了参军入伍的光荣征程,成为北京卫戍警卫部队一名军人。在部队服役期间,舒爱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部队的大熔炉中,不断磨练意志,锻炼体魄,勤学苦练军事技能。


  四年的军旅生涯,让他蜕变成一名有灵魂、有本事、有品德的新时代军人。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和好评,曾荣获优秀士兵一次,个人三等功一次。退役后,舒爱国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从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保安到职业经理人,开拓了一片崭新的事业天地。


  在北京安定下来的舒爱国并没有忘记家乡的发展。每次回到茅坡村,看到依旧贫困的父老乡亲,他回乡创业的念头就越发强烈。


  全靠种植养殖,短时间效益低、风险大,单纯的农业发展行不通。舒爱国琢磨,这几年村子美了,游客越来越多,依托油茶资源,能让游客留下来,肯定会有好的发展。


W020200627637826534880.jpg

贫困户分红


  舒爱国所想不错。这几年,脱贫攻坚让茅坡村旧貌换了新颜。如今站在高处俯瞰,村里连片的油茶林郁郁葱葱,宽阔平整柏油路直通农家小院。油茶育苗基地、蔬菜育苗基地、国家3A级景区茶花泉等项目先后在村里落地,引得远近游客纷纷前来观光。


  “从申报到手续的办理,再到项目落地和施工建设,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国土、林业和发改等部门,为我创业提供了很多便捷服务,镇政府还专门组建工作组全程为我协调用地等事宜。”在政府的帮助下,2016年投入近千万的乡舍农工旅一体化项目开工实施。


  创业并非一帆风顺。资金链的断裂一度使工程进度缓慢了许久。在舒爱国最头疼时,政府“送来”409万元的扶贫资金,条件是每年按照总投入的7.6%固定分红给贫困户,确保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扶贫资金注入后,2017年8月,乡舍开始运营,从此成了村里发展旅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乡舍项目落地,不仅能够丰富旅游业态,更能带动周围的群众就业,让其增收致富。”舒爱国说,现在有固定工人22人,每年临时性用工100多人,项目涉及分红贫困户210户562人。同时还带动了6名70岁以上老人就近就业,每人每年增收6000元—18000元不等。


  “爱国不嫌弃我们,都是手上活,每天还有两餐,一年的工资都花不完,日子越过越舒心。”77岁的张运昌老人毫不掩饰脸上的笑容。


W020200627637826618327.png

学习中的舒爱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看着老人们发自内心的喜悦,舒爱国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经济资助能解燃眉之急,唯有稳定就业,才能巩固脱贫成效,助力乡村振兴。


  “创业的道路虽然很艰辛,但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坚信未来的路会越走越光明。”舒爱国打算依托村庄附近的烈士陵园,红二、六军团长征驻地遗址朱家场小学等红色文化,走红色路线,打造国防教育基地及军事主题青少年研学营地,争取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乡邻致富,努力在脱贫攻坚战场和乡村振兴战场上谱写好一名退役军人的责任和担当。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葛永智

责任编辑 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