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原创>独家策划 > 正文

三省交界看巨变②丨川渝黔交界处三岔河片区:昔日“缺粮”饿得慌 如今“卖凉”挣钱忙

  飞鸽村无鸽,有外出者将之带入,因无粮喂食、地偏山高,鸽子不愿留,飞走了。相传这是地处川、黔、渝交界习水国家森林公园中飞鸽村名字的由来。

  9月24日,记者来到习水县飞鸽村。驱车沿着蜿蜒的公路飘向山顶,路边林木叠翠,鸟雀放歌;升至山顶村门处,放眼望去,山峦起伏、沟深谷幽、雾霭沉沉,整个村子披上飘渺的轻纱、时隐时现,如至仙境。


00001.png

  飞鸽村水上公路


  从寨门进去,有几段丹霞板状河床天然形成的“水上公路”,车行水中,别有风味。行至村子尽头,在贵州与四川和重庆的界碑旁,建有一座坊门,顶上分别写着“鳛水探奇”“不虚此行”八字,十分应景。

  地少、山高,飞鸽村以前连吃饱都难。

  “全是山林,土地不多;地势又高,收成也不好。那时候村里很多人都靠抗木材去四川卖了换粮食,姑娘们都往四川嫁。”66岁的杨敖彬回忆道,“现在反而是四川人、重庆人往我们飞鸽跑。”


00002.jpg

  避暑游客


  “近年来,依靠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在清明到中秋期间,每年都有游客成群结队来飞鸽村避暑,其中大多数游客来自重庆和四川。”村主任石伏红告诉记者。

  发展避暑旅游,飞鸽村可谓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海拔1300米左右,即使炎炎夏日也十分凉爽,是重庆、泸州等“火炉”城市天造地设的“冷空调”。

  旅游旺了,农户乐了。以前靠种庄稼糊不了口,飞鸽村年轻人只有外出打工。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飞鸽村避暑,以前村里外出的人们抓住“凉”机,纷纷回家开起了以食宿为主的农家乐。



00003.png

  飞鸽村云海


  石安生同妻子郭芬前些年一直在新疆打工,2012年,夫妻俩回到家里,拿出多年的积蓄修建房子搞起了农家乐。

  “这里是餐厅,那栋楼是招待常客的,客人一般是重庆和四川的退休老人,他们最少会住两个月;另一栋招待散客,住的时间有长有短。一年忙几个月,不少于15万的收入就到手咯。”石安生感慨道:“农村人出门打工挣到钱,大多数都会回家修房子,修好后把父母孩子留在家,又得继续去打工。现在我们村不一样了,房屋都变成了宾馆、民宿。”

  据石伏红介绍,飞鸽村有194户674人,经营农家乐的就有50户。依托农家乐,平均一户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


00004.jpg

  飞鸽村的川黔交界界碑


  发展旅游,激活了飞鸽村的一草一木。农家小菜端上了游客的餐桌;曾经闲置的民房摇身一变成为了宾馆、民宿;以前人们眼中的“穷山恶水”变成了避暑养生的福地。2014年,飞鸽村撕下了贫困标签,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今年我要把房屋再装修一下,让客人住得更舒心。”石安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与飞鸽村同属习水国家森林公园片区的丹霞谷景区,位于习水县三岔河,是国家AAAA级景区。它深藏于绿色林海之中,千峰竟秀、碧水萦绕,一块块红层丹崖,色彩斑斓。特殊的地理、地形还使丹霞谷景区成为了天然的大氧吧和大空调,年均气温16℃,氧离子极高,是天然休闲避暑胜地。


00005.jpg

  丹霞谷景区


  “以前丹霞谷带给村民的只有偏远闭塞。”三岔河镇人大主席张洪感慨道:“发展避暑旅游,三岔河迎来了致富机会。”

  2016年,习水旅投集团投资5亿资金开发丹霞谷景区,并对周边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提升。

  “2016年景区开园,接待游客58.2万人次,2017年接待75.9万人次,2018年接待101.8万人次。游客主要来自四川、重庆,以中老年游客避暑度假为主。”丹霞谷景区工作人员彭浩告诉记者。


00006.jpg

  游客进入丹霞谷景区


  游客要住。在三岔河常住半年以上避暑的川渝游客近5000人,三岔河几乎家家有接待游客的床位,一位游客一个月租金2000元左右。不定期游玩的更是数不胜数,民房成了宾馆民宿。

  游客要吃。调减1万亩以上低效玉米,种植经济作物;结合退耕还林,种植上万亩果林,食材果蔬就地取材。

  三岔河“岩蜂蜜”在家门口就卖出去了。三岔河还将进一步做大原有养殖习惯、名气大的三岔河“岩蜂蜜”。此外,景区直接带动了当地贫困群众15户37人就业,平均每年增收3万元以上。


00007.jpg

  在岩壁上取蜂蜜的蜂农


  2017年,三岔河镇脱贫出列。2018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依托旅游,三岔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农旅”结合,实现了后发赶超。

  不仅是习水国家森林公园片区,说到避暑旅游,习水底气十足。

  地处川、渝、黔“旅游金三角”,“北进”可融入重庆,“西出”可对接泸州,融入成都;全县“到处青山绿水、遍野奇树幽林”,尽展山水自然之美;森林覆盖率57.39%,年平均气温13.1℃,海拔1000米以上的天然“冷空调”区域近2000平方公里……


00008.jpg

  渝黔界碑


  记者从习水县文体旅游局获悉:近两年来,习水接待避暑游客约4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8.07亿元,带动1.2万人实现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习水结合自身独特优势、先天条件、发展基础,正全力建设黔川渝结合部县域旅居中心。逐步实现“小旅游”向“大旅游”转变、“短旅游”向“长旅游”升级,“夏日爆棚”向“全年恒热”转型。

  一幅全域旅游繁花似锦,旅游致富硕果满园的壮美画卷正在习水徐徐展开。

策划 刘莹 赵勇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见习记者 曾霄 杨曦

(责任编辑:胡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