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先锋时评 > 正文

【天眼时评】稳就业是复工复产要义所在

  在2020年开局的新冠疫情防控战中,除了与病魔战斗,大家也同样关注企业生产经营、工程项目建设等领域的接续、起步问题。“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紧张严密的疫情防控后,这种认识更加深入人心。  


  稳就业居“六稳”之首,足见就业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贵州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已经进入“抢时间不损失”的奔跑阶段,各地经济发展中的首要任务,也必须是加速复工复产,努力稳定就业大局,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


  目前,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农民就业是重点,务必解决好全省农民群众外出务工、就近就业问题。从2月份情况看,贵州等劳务输出大省,与用工需求数量大时间紧地区紧密配合,以政府和企业合力“买车票”等方式,把农村劳动力送进工厂,缓解了不少企业用工燃眉之急。


  农村劳动力充分稳定就业,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性动力。特别对处于脱贫攻坚冲刺时期的贵州来讲,稳定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贫困农民群众的收入,关乎全面小康进程,必须创造条件、采用多种方式,解决农民群众就业增收问题。


  农民群众春耕生产、外出务工的时间节奏,因疫情防控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要从根本上保持农村就业稳定,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是首要选项。搞好农村产业革命,贵州农业高质量发展就有了深厚根基和长足动力,“稳住了农业,就稳住了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就业,就稳住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因此,对农村产业革命重要性的认识和实践力度,只能不断加强,不能有丝毫放松。


  但各地劳动力综合素质、农业条件不尽相同,各地职能部门要主动了解农民群众生产需求、了解就业意愿,通过帮助返回原岗位、发动寻找新岗位、动员参加农村产业革命、组织投入重大项目和企业生产、提供公益性岗位、扶持创业等方式,统筹推进外出务工就业与就近就地就业,尽最大努力确保农村群众就业有保障、收入可持续。


  疫情防控压力逐渐减轻后,各级政府要集中精力,一头要急求职者之所急,一头也要急用工单位之所急,帮助解决生产经营现实难题,增强消化城镇就业的市场主体承载能力。


  由于下游建筑企业开工晚,材料需求量还比较小,贵州水城经开区一家有100余名职工的铝业新材料科技企业,2月份“接到的订单不是很多”,导致“很多流水线就只能停,生产线没有完全利用起来”。


  工业领域中小微企业虽然生产经营比较灵活,但是疫情对上下游订单量的影响,也打断了这些经济细胞的正常开工时间,不少企业需要硬扛着生产经营停滞或订单减少产生代价,用工量减少在情理之中。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月下旬,全国中小企业开工率才接近30%,还面临疫情防控审批、用工、原材料进出、融资和订单交付等诸多困难。


  在当前环境下,政府职能部门应该主动、深入了解企业困难,释放政策红利,尽心尽力呵护中小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健康成长,帮助中小企业恢复生产能力,从岗位供极端发力,扩大就业容量。


  对于吸纳就业的生力军——服务业特别是线下餐饮、商贸、文娱等领域的复苏,则更需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要更多考虑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充分发挥中小微企业容纳就业的作用。


  贵州是旅游大省,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省旅游业冲击很大。当务之急,是围绕旅游业复苏这个重点,着力推动餐饮住宿、运输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恢复正常运行;进一步加强信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乡快递物流畅通,深入挖掘线上线下消费潜力特别是实物消费需求,推动服务业提质扩容,为稳定就业拓展更大空间。


  越是形势紧张时期,越要坚持“就业优先”的民生考量。当前,必须从减税降费、审批“放管服”等政策层面着手,促进普惠型支持政策的切实落地,帮助企业快速恢复正常生产,以缓解岗位供需结构性矛盾,尽最大努力减轻疫情防控带来的就业压力。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评论员 岳振

责任编辑/孙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