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务川县 > 正文

不破楼兰终不还

——务川自治县脱贫攻坚大决战见闻

  11月20日,大坪街道山青社区。居民申林生捧着刚考取的《建设类建设机械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憧憬着致富梦想。申林生是大坪街道山坑村搬迁过来的移民,他被社区送到遵义免费培训半年,掌握了挖掘机操作。申林生正着手实习的事,只需20天,他就能成为熟练工,一月净收入不会低于5000元。


  11月21日,分水镇金华村。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驻村干部闵敏和“娘家”务川自治县医院的26名同事一大早就开始为全村群众清扫房前屋后的垃圾。闵敏一人包6户,9个月几乎没有回过家,母亲在家突发疾病晕倒,也没能回去看望,只是打电话叮嘱妻子把老人照顾好。


  11月22日,红丝乡上坝村。村民李则全在油菜地里一边劳作一边谋划着油菜产业的翻身仗。李则全整个右臂受伤致残没有知觉不能动。但他不甘落后,流转土地种高粱150亩、油菜180亩,不仅自己脱贫致了富,还帮助带动周边十多个村组的群众种植了近800多亩高粱增收。


  11月23日,石朝乡浪水村。天快黑了,肖仕明顾不上吃饭,拖着疲惫的身子赶到村里调解群众矛盾。已转非的副处级干部肖仕明本可以留在机关干点轻松的工作,但他主动请缨到务川最坚苦、矛盾纠纷最多的石朝乡驻村,每天泡在工地上,奔忙在田间地头。


  ……


  务川“整县出列”进入倒计时,正向脱贫攻坚最后的堡垒发起总攻。年末,按国家标准“整县出列”的要求,该县除纳入政策性兜底的“两无”人员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025人要全面实现稳定脱贫目标,贫困发生率控制在1.35%以内,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认可度达到100%。


  一段时间以来,全县机关80%的干部下到村组,全县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决战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11月9日早晨,一支由87人组成的队伍整齐地由分水镇天山村关叉桠组向小河组进发。队伍中,男同志扛着木工板、水泥和石粉,女同志扛着塑胶瓦,每个人都负重前行。崎岖的小路只容一人通过,队伍艰难行进。在关叉桠路段,走完一段狭窄的羊肠小道,接着就是一段坡度70度的下坡路。路太陡,人已不能正常行走,但还得把建筑材料运下去。“搬运工们”只能蹲下身子,甚至斜躺着,拖着建材往下滑。有的人在搬运过程中扭伤了脚、擦破了皮。


  这支队伍并非是专业的建筑工人,也非搬运工。他们是分水镇组织的干部队伍,他们中有镇村干部,有省市县驻村帮扶的干部,这天他们是专程为关叉桠组深山里一对老年夫妇维修房屋的。


  这户人家男主人叫杜碧伦,83岁。杜碧伦家住在小河组六塘,位于深山里的山腰上,是独门独户,四周直径3公里无人烟。到天山村不通公路,下山上山步行需要2小时,家里木房屋顶漏雨、墙体透风。杜碧伦家被列入易地搬迁户,可各级干部分批到他家做思想工作近40次,老年人却故土难离,执意不搬。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落下!不搬也得解决老人的住房安全问题。镇里先后联系了五家施工队伍,但考虑到运材料艰难,没一家愿意干。人家不接,干部们就自己干。于是镇里组织80多位干部帮老人修缮了房屋。屋顶换成了塑胶瓦,透风的墙装上了木工板,地面重新用混凝土砌平了,改建了厕所,厨房也焕然一新……


  杜碧伦激动地拉着干部们合影留念。


  在脱贫攻坚大决战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领群众“攻营拔寨”成为工作常态。县里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指挥体系,纵向建立县脱贫攻坚总指挥部、16个战区指挥部、122个作战指挥所,横向组建党建扶贫、产业扶贫等10大攻坚队,县级领导靠前指挥吃住在战区,县直单位主要领导带队组织80%的干部攻坚在村寨,2880名干部实行驻村全脱产包保,把“优势兵力”集中在了脱贫攻坚战的一线上,不让一户贫困户在脱贫路上掉队。


  干群一心建设美丽家园


  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方的贫困人口,最好的脱贫之路就是搬迁。务川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要求,先后投资13.28亿元,建成石朝、红丝、黄都、柏村、分水5个乡镇集镇安置点和大坪街道县城集中安置点,完成了2016年、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3977户18353人,跨区安置(新蒲新区)搬迁入住56户246人,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262户1206人。该县选条件好的地方建安置点,使群众搬迁无后顾之忧,生病能就近医治、就业能就近解决、子女能就近入学。同时,还扎实开展移民搬迁后扶工作,实现了搬迁户户均有1人以上稳定就业。


  在县城东面的大坪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县城集中安置点俨然是一个“城市综合体”,这是4285户移民的美丽家园。一幢幢小高楼被一片片绿树拥簇,宽阔的街道在小区内穿行,楼宇之间种植得有绿色的草坪……安置小区与仡佬之源景区为邻,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功能齐全,学校、平价超市、农贸市场、文化广场、博物馆、母婴店、早餐店、工业园区等与安置小区同步建成,目前正在建设新规划的县人民医院、就业服务站等公用基础设施。


  11月22日,高腾先、何茂兰小两口正在县城集中安置点自家的便利店里招呼着客人。去年5月,一家老小6口人从都濡街道岩湾村搬到县城,夫妻俩就在小区租个门面,白天经营百货,晚上在门外支个小摊卖烧烤。“只要肯干,总能找到钱。”何茂兰说。现在,小两口一个月能有一万元左右的收入,日子越过越红火。


  不需要搬迁的农村居民,也要让他们住房安全、环境优美。为此,务川投资16.646亿元,实施46691户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保障住房安全。投资3.7亿元,建成集镇生活污水处理项目16个、垃圾中转站15个,启动大村大寨污水垃圾项目建设规划,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11月23日,记者走进红丝乡上坝村。贫困户高和正在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院坝干干净净,看不到杂物纸屑,房屋两头杂物堆放整齐。近日,高和借县里实施人居环境改造的契机,自己出钱扩大了院坝硬化的面积。“五改一修”一结束,他立即买了一台热水器,现在他每天都要冲一下热水澡。


  产业铺就脱贫路


  脱贫,产业是关键。


  务川探索“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集体经济+贫困户”等发展模式,建立贫困户自身参与、入股分红、基地就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种植蔬菜30万余亩、烤烟7.87万亩,建成茶园12.5万亩,初步建成核桃、香榧、构树等特色产业15万亩,培育食用菌1000亩、虾蟹2000亩,发展精品水果近14万亩、中药材近9万亩、高粱3万亩,发展肉羊约21万只、猪约22万头、牛约12万头等。如今,村村有主打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初步建成贫困群众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的产业支撑,基本实现贫困户产业发展利益联结和见效产业分红全覆盖。


  砚山镇种植烤烟2690亩,产值940万元。除去成本,每亩净增3000元,100户烟农受益。利用退耕还林发展李子等精品水果种植11212亩,每亩收入1万元,帮助2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红丝乡发展精品水果7668亩,仅栽植费用就兑现了10.7万元。种植油茶混交林2400亩,兑现栽植费3万元。新建蜜蜂规范化养殖场6个,发展蜜蜂养殖户110户,养蜜蜂1000余群。


  分水镇金华村成立金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辣椒种植,去年收入63万元。今年虽受灾,但收入也有27.6万元。全村35户贫困户全部参与辣椒种植受益。


  补齐短板强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基础。近年来,务川投入大量资金补交通、饮水、教育、电讯短板,大大提升了群众的生活生产条件。同时,落实各项保障政策和措施,在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织牢保障网,让贫困户稳步脱贫不返贫,致富有保障。


  高山旱地通水了。今年4月23日,涪洋镇涪洋村联丰组苗族村民覃礼强家的水龙头涌出清泉,标志着该镇自然能提水成功,小坪村坪山组和涪洋村联丰组从此告别背水吃的历史。近年来,务川累计投入29.27亿元,开工建设一大批水源工程,为常年饮用屋檐水、挑水喝的高山地区群众逐步解决饮水困难,基本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出山进城方便了。“组组通硬化路、村村通油路”目标提前实现,基本形成内连外通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居民张润婵感慨道:“过去家乡不通公路,从老家大坪街道山坑村长沟组出来,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坐车,到县城需要四五个小时,现在坐车只要50分钟。”


  山旮旯手机响了。投资5.56亿元,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农村安全稳定用电问题全面解决。投入4.58亿元,实现农村通讯网络基本覆盖,电视网络“户户通”全覆盖。


  贫困孩子上学无忧了。足额兑现保障政策,建立贫困学生扶助基金,统筹专项资助、基金扶助和社会捐助资金,建立贫困学生“一对一”导师帮促机制,有效杜绝“因贫失学、因学致贫”。


  看病不愁了。全面落实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救助政策,确保医疗费用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90%,有效防止贫困人口因病返贫和因病致贫。


  孤老特困群众生活有保障了。健全完善了“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率稳步提升,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实现特困供养、孤儿供养和“两无”人员政策兜底保障全覆盖。


  阳光洒在仡乡大地,深度贫困村天山村高山一块大木牌上“不甘贫困?奋力脱贫”几个大字熠熠生辉,一个个在田地间劳作的群众额头挂着汗珠,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贫困户杨明城对记者说:“这么多干部和我们天天一起干,我们脱贫没得问题!”(责任编辑:周梓颜  文/余祖波 李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