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绥阳县 > 正文

绥阳:衍生产业链助力脱贫攻坚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通讯员 黄云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提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在实现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绥阳县太白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带动农民增产增收。


  这两天,太白镇官庄村的贫困户周祥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种植清香黑桃。周祥说:“为了让我们尽快脱贫,免费给我们发放了黑桃苗,种好核桃,来提高我们的收入,我们会努力脱贫的。”


  早在2013年,该村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利用撂荒的土地,鼓励常年在外务工的村民叶佑华返乡创业,带领群众种植清香核桃1700余亩,通过大户带动,引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经过近5年的精心管护。今年,首批核桃挂果丰收,为打开销路,叶佑华成立了遵义圣力种养发展有限公司,打破传统,用自己的头像做为LOGO注册商标,精美包装核桃,创新销售方式,注册公众号盛林农产品社区,实行线上线下同步销售,销售核桃6万余斤,实现产值200万元,实现贫困户增收50余万。


  同时,叶佑华还利用核桃里面核桃仁夹的分心木,加工制作成分心木养生茶,使6万斤核桃增值了3至4倍。精深加工不仅玩出了“新花样”,改变了这颗坚果的外形,也拉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为核桃产业带来了“新钱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强调,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他要求,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


  叶佑华作为官庄村土生土长的致富带头人,这些年一直结合资源优势,积极践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和机制,全力引领农民发展核桃产业,并投入大量精力做核桃深加工和产品研发,以此来提高农民的收入的同时,还把眼光瞄向了方竹笋。利用太白镇10万余亩竹林,年产鲜笋约500吨的资源优势,比市场收购鲜笋加工成泡笋、干笋等二次生成产品,有效解决了30余人的就业,全年支付运输费用和工人工资150余万元。


  叶佑华带领村民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同时,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太白镇生态和资源优势,把核桃种植和方竹笋二次加工作为推动群众增收致富重要举措,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绥阳,像遵义圣力种养发展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有90余家,年总产值35余亿元,涉及本地农特产品上百种,原料成本30余亿元,他们通过衍生农特产品链,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成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