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绥阳县 > 正文

绥阳苗家女巧手“绣”财富

  • 作者:黄云 王小婷
  • 编辑:袁燕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11-22 12:14:40

文/黄云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王小婷

 

  冬闲时节,几位苗家女围坐在一起刺绣,只见几件绣好的苗装悬挂在房柱上,引人注目。


  “大家细心一点哟,这批产品是上海的客商定制的,绣完这400件,就可以挣到5万元了。”第17代苗绣“非遗”传承人王信梅正在为参与刺绣的苗家女们讲解注意事项。


  “400个能卖5万元,每件125元,我这个月绣了26个,能挣3250元。”“我比你慢点,才绣22件,也有2750元……”算着自己的收入,一个个苗家女满脸自豪。


025.JPG


  民族组是绥阳县太白镇太平村一个苗族聚居的山寨,以往都过着大老爷们上山打猎,妇女在家织布刺绣带孩子的日子,几乎和外界没有往来。如今,在王信梅的带领下,苗寨的78户258人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如何让苗寨的人民增收致富奔小康,是地方党委、政府一直思考的问题。


  为了传达贯彻党的政策,镇党委、政府通过文娱节目等方式在苗寨进行大力宣传,并帮助苗寨硬化了道路,安装了路灯,修起了广场,“危改”“三改”逐步落实,自来水安装到了家门口,供电、通讯等部门也多次到苗寨解决难题。


  “党和政府是我们的恩人,让我们有了新房子住,过上了好生活。这份恩情这一辈子都难忘啊。”父辈的感恩话语,打开了苗家人心里的隔阂。


  伴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村支两委坚决贯彻执行“脱贫攻坚不掉一户、不漏一人”的指示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要求,把眼光放到了苗寨传统刺绣上。


285.JPG


  “信梅,你是个敢于打破传统的人,第一个上了中学,第一个撇开了‘只嫁苗家汉’的祖训与汉族男子携手走进民政局,第一个为了生活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干脆你回来,带领寨子里的人发展民族刺绣好了。”村党支部书记周月毅苦口婆心地对传承人王信梅劝说道。


  说干就干,王信梅用打工的10余万元积蓄,买了刺绣所需的原材料,请了几个能绣会绣的妇女开启了她的刺绣路。同时,把她在绣花厂打工的经验不断融入刺绣当中,不断思考着怎样让苗家传统“生活”变“生产”,怎样让家乡“生态”变“生意”。


  一晃2016年春节到了,在寨子妇女们的帮助下,第一批500件融入苗寨文化元素的手工刺绣终于出炉,每一件产品的构思、绘图、裁布、贴版等都精益求精。王信梅心里有喜有愁,喜的是每件刺绣都到达了她的预期,忧的是怎样把它们销售出去。


  “不要发愁,过几天我请电商站的专家过来支招,看怎样在网络上销售出去。”镇长何毅来了,给她支了招。


330.JPG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镇电商站的帮助下,产品在网络上得到了北京客商的青睐,一次性卖出,收获5万元的第一桶金。从此后订货单不断,体现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产品大受欢迎,产品远销上海、北京等地。


  订单有了,王信梅成立了遵义九苗益草堂科技公司。发动村里更多的苗家女一起抱团发展,以前还在怀疑和观望的苗家女们,纷纷前来请求帮助。上山打猎的大老爷们变成了上山采药,传统的刺绣变成了产品。


  王信梅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绣娘”和致富“女能人”,苗寨家家走上了刺绣路。同县其它苗寨的,有30多名苗家女跟着她学习,59岁的王得美就是其中之一。“跟着王信梅,我学会了图形刺绣。平时在家里做农活,没什么收入,看着她们靠刺绣挣了钱,我也来了,今年做的刺绣已经卖了2万多元,比种田赚钱。”王得美说。


制作药枕1:传承人王信梅带着白苗同胞制作药枕  田野、湛会容拍摄(太白太平苗寨.2018年11月14-15日.).JPG

传承人王信梅带着白苗同胞制作药枕.制作药枕。


  “能够得到寨民们的认可,我深感荣幸,也感觉身上的责任很重。今年1至9月,能实现500余万元的产值,也更加坚定了我带领寨民们脱贫致富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实现同步小康的决心和信心。”王信梅信心满满地说。


  转眼又快到春节了,600万元的订单让王信梅忧愁起来。县文广新局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出资5万元,帮助她把公司搬进了县级工业园区,购买了3条生产线,走上了现代化生产的路子。


  2年来的发展,也让她们的眼光更加长远,在王信梅的带领下,还研发出了刺绣药枕、刺绣药腰带、刺绣药垫等,对治疗肩周炎、颈椎病、妇科病、痔疮等20多种常见病症有一定的疗效,并申请了3项专利,帮助广大绣娘在冬闲时节实现家门口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