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 > 正文

“刺梨专家”老邬脱贫记

  “我当了四年贫困户了,不能总是靠政府,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我申请主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回想起自己在息烽县养龙司镇高硐村去年初一次民主会议上的讲话,老邬仍记忆犹新。

  今年66岁的老邬名叫邬忠仁,是高硐村元山组村民。脸庞黝黑的邬忠仁热心助人,做事稳重踏实,村里人都叫他老邬。年轻时,老邬并不是贫困户,有点技术活的他农闲时帮村民修房翻瓦、建沼气池,农忙时打理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日子倒也过得滋润。

  可是好景不长,2012年,老伴罗其珍患上腰椎骨结核病。为给老伴治病,老邬家多次辗转息烽、遵义等地,不仅花光了家里的一万多元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元,从此一家人陷入贫困。乡亲们担心地说:“老邬脱贫,有点恼火!”

  2014年,老邬家被村里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脾气有点“犟”的老邬并不甘心,一心想靠自己的双手摘掉这顶“帽子”。“脱贫不能只靠政府,自力更生才会有幸福生活。”老邬语气十分坚定。

  为了找到致富路,老邬决定到附近的村庄看看。别人种金银花、桑树、核桃发展不错,他就跟着种,但都失败了。最后,老邬总结了失败原因:“一是没有技术,二是不会管理,三是找不到销路,咋会搞得下去嘛。”

  虽然屡次失败,但老邬越挫越勇。2016年,老邬又瞄准了刺梨产业。碰巧的是,这一年,养龙司镇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通过引进贵州引利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在高硐村发展刺梨种植。这与老邬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第一个报了名。

  回家后,老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伴,老伴却有点担心:“种包谷简单方便,自家吃不完还可以拿来喂鸡喂猪。刺梨种出来你卖给谁?卖不完又不能当饭吃。”老邬却信心十足地解释道,公司免费提供刺梨苗和技术指导,种出来后公司负责收购。

  老邬又给老伴简单地算了一笔账:一亩地种包谷产量最多1000斤,按市场价每斤1元计算,除去成本,就只剩几百元;一亩地可以栽80株刺梨,每株产20斤,总共就是1600斤,按照每斤2元算,除去成本也有一两千元。“先拿几亩地试试看,不成功就当做个实验。”老邬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老伴的疑虑。

  “种植刺梨前,公司会组织村民到龙里、贵定、安顺等地考察,帮助他们学习刺梨种植技术和经验。”贵州引利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洪玉波说,在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刺梨基地按照7:2:1的比例分红,农户用土地入股并负责栽种和管理,占收益的70%;公司负责基地建设、苗种投入和市场销售,占收益的20%;村集体负责生产组织协调,占收益的10%。

  刺梨种下后,老邬天天往地里跑,查看苗木长势,认真除草、剪枝。2017年,见刺梨长势不错,老邬又种了五六亩。2018年,老邬的15亩刺梨初挂果,摘得鲜果2000多斤,收入5000余元,加上土地分红4500余元和在刺梨基地当管护员的收入3600元,老邬当年的总收入达到13000余元,这还不算上家里养的两头价值6000余元的猪。也就是在这一年,老邬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名单。

  如今,高硐村参与刺梨种植的农户达358户1400余人,实现了11个村民组产业全覆盖,共计入股土地3100余亩,刺梨已成为高硐村重点打造的“一村一品”产业。

  “刺梨富含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鲜果可制成浓缩汁、原料药、刺梨酒、护肤类产品,市场前景非常好……”一说起刺梨,老邬就收不住。三年来,老邬积累了丰富经验,成为村民公认的“刺梨专家”。上个月,永靖镇几个村的种植户还邀请他去指导刺梨种植。

  金秋时节,又到了刺梨收获的季节。看着30亩金灿灿的刺梨,老邬眼里闪着光,他说:“后年到了盛果期,就算一株刺梨产果25斤,一亩地也可以产2000斤鲜果,30亩刺梨就有6万斤鲜果,保底算两块钱一斤卖给公司,一年就有12万元收入。”

  “等加看等于落空,想加干等于成功。”说起种刺梨脱贫的经验,老邬这样总结道。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健 彭刚刚

  (《“刺梨专家”老邬脱贫记》由贵阳日报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