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 > 正文

娄山关 讲不完的故事

  喻莉娟

  贵州是一个层峦叠嶂的山国,山重山,山山相望;关连关,关关比肩。“关”是古往今来的通衢要塞,不知在这些关塞有多少故事,因此,“关”,更是历史的见证。

  古诗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在贵州,遵义娄山关不但在全国有名,在世界,恐怕也算“蜚声”。

  娄山关的知名度,从何而来?来自于1935年红军在这里的鏖战。四渡赤水,二攻娄山,红军大获全胜,展示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军事天才。从此“赤水河”,“娄山关”成了长征文化教育的圣地。更来自于毛泽东在娄山鏖战结束,远望苍山夕阳,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把那博大的胸襟、美丽的画卷留在了这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怀想,不尽的追忆。

  第一次上娄山关,人们常说“登山”“登山”,我们真的是“登”上去的。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我们一群县宣传队的少男少女,到遵义参加地区的汇演,演出之余,大家强烈要求要去娄山关,尽管当时对娄山关什么都不了解,就因为背得最熟的毛主席诗词中,有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我们一定要去娄山关。带队领导见我们满腔热情,不能拒绝。也不知从什么地方找来一辆解放牌卡车,大家站在车厢里,把演出用的旗帜插在卡车两边,走啰,我们走啰!乘车直驱娄山关。

  那时候上山的路不好,尽管是从遵义到桐梓的国道,也是泥砂路。解放牌卡车颠簸着一车欢乐的人,真是一路欢歌,一路笑。车到娄山关山脚下,无法走了,上山的路在维修,我们只有下车。大家都说,这么远我们都来了,通不了上山的车路,我们走上去。这段路程不短,弯道大,沿着公路走,说不上险,对于一群十七八岁的娃娃来说,也就更不算什么。走着走着,有人发现小路要近得多,拉直了弯道,这当然要抄小道了。这一来,陡险之处,也时有出现。不过既有红军攻打娄山关的精神激励,一帮少男少女在一起,也不知何为困难。我们直走小路,把曲折盘桓的公路远远地甩在了脚下。登上山来,走到当年红军战斗的山顶,指点着远方,仿佛听到红军当年攻打娄山关时的冲锋号再次响起,仿佛听到“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脆,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的激越歌声。登上了娄山关,山上是一片苍茫,留下的是,这路好难走,红军当年打仗的时候是怎样的艰难,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再上娄山关,是本世纪初。这时候,我对娄山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据《桐梓县志》记载,唐朝时镇守本关的两将领,一姓娄名珊,一姓梁名关,因得名“娄山梁关”,后人习称“娄山关”。这里是千百年来兵家必争之地。遵义是播州旧地,从唐杨端入播,明李化龙平播,到清吴三桂入黔,及其后反清等大战均于此鏖战。

  传说大诗人李白也曾经到过这里,留下诗篇。据说唐肃宗李享至 德二年(公元757年)李白因永王璘称兵失败连坐,被流放到今天的 桐梓县夜郎乡,从此经过。太白见此天险,想到他自己的遭遇,愤愤 不平,借诗抒怀。据《遵义府志》上记载,有五绝《题楼山石笋》, 作者李白,后收入童养年所编的《全唐诗续补遗》:“石笋如卓笔, 悬之山之巅,谁为不平者?与之书青天。”有学者认为“楼山”是“ 娄山”之误。李白是否到过夜郎,这首诗是否就是李白写的,如需定论,那就只有去请教李白。而史学界的争论,一说到过夜郎,其证据之一就是他写下了三十多首有关夜郎的诗;一说未到,那次流放他走到巫山,遇赦得释而返。各自都有理由。而我,当然倾向于到过夜郎 之说。一从这首诗的风格来看,近似于李白;二从我内心的意愿,作为遵义人,我当然希望李白到过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