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 > 正文

三栋三层建筑 见证时代变迁

  顺天宝金号(资料图)

  维他丽相馆(资料图)

  宝丰银行(资料图)

  建筑的变化折射出城市的变迁,它不仅是不同时代的特殊符号,也承载着人们难以忘怀的记忆。

  记者从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找到了三张民国期间耸立在遵义城中心的维他丽相馆、顺天宝金号、宝丰银行三栋楼的老照片,在当时满是木房、瓦房的年代,它们算是鹤立鸡群。

  据了解,在上世纪初,遵义城的房屋建筑多以木结构瓦房为主,前面为铺面,后面居家。一些有钱人开始用水泥和砖头建房,不过内部楼梯和楼板仍是木结构,只是窗户改成了木架加玻璃,民间称这种水泥抹面的建筑为“洋房子”。要知道,以前的窗户可都是用皮纸贴的。维他丽相馆、顺天宝金号以及宝丰银行这三幢“洋房子”矗立于市中心丁字口附近,在当时的遵义,已属最高建筑。

  细看三张照片,每幢楼前都有行人驻足。且均为三层小楼,一楼是商铺,二三两层另作他用。据资深地方史志工作者李连昌介绍,顺天宝的老板是遵义商人曾仲孚,宝丰银行是抗战时期外来的私人金融家所修,维他丽相馆老板是四川江津人(现为重庆)杨季方。顺天宝旁边不仅有宝丰银行,还有诚信大酒店、中美大药房等。“在当年,丁字口这块是遵义城最繁华的地方,高建筑、高消费都在这。”李连昌说。

  丁字口从清代以来就是原遵义的城市经济中心,其变迁见证了历史发展的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丁字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国年间,丁字口一带除了有顺天宝金号、宝丰银行、维他丽相馆等较高建筑外,临湘江河边还有一排商铺,是遵义最繁华的地方,那时候的人说“上街耍”就是去逛丁字口。

  解放后,遵义百货大楼和遵义饭店在丁字口建成,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遵义的代表性建筑,在那个年代去丁字口逛百货大楼和住遵义大饭店,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1958年,遵义第一次在街上修了水泥路面,总长约一公里,从新华桥到丁字口再到遵义文工团(位于现中山路老国贸),遵义的娱乐、书店、银行、餐饮、百货、纺织、五金等大楼都集中在这个范围,但那时候因经济技术的落后,新建高楼虽采用水泥抹面,但内部是砖木结构。

  改革开放后,曾经的旧建筑已经落后于时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那些曾辉煌一时的建筑先后被拆除,在原址上旧貌换新颜。如在,遵义饭店旧址上新建的是东方大厦,在原百货公司旧址上崛起的是新百货大楼等建筑,都是20层左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遵义历史上的老建筑与如今的“大块头”们相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而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室提供的这三张老照片,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更是一个时代兴盛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