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 > 正文

遵义市:探索改革路 争当排头兵

     文 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徐春燕


  “巍巍娄山关,残阳如血,雄关漫道真如铁;悠悠赤水河,四渡壮歌,而今迈步从头越。”在2018中国·贵州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上,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龙长春热情洋溢地说,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遵义人民豪情满怀,吹响了新长征路上的嘹亮号角。

遵义大学城航拍 胡志刚摄.jpg

遵义大学城(胡志刚 摄)


  曾经,人们一度认为遵义的红,是书本上革命老区的红,是教条的、刻板的、甚至是难以亲近的;遵义的绿,是边远山区的绿,是偏僻的、崎岖的,甚至是贫困蛮荒的。
  岂不知,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今天的遵义,青山藏不住,红绿正芳华。”借用中共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树旺在遵义市第九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这句话来描述今天的遵义,最是恰当不过。如今的遵义,无处不体现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带来的巨变,在工业、农业、交通、国防教育、人们生活、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展现出迷人的风采。
  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万里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三线”建设精神代代相传。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倾情绽放,蝶变成为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和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
  40年 社会经济提档升级
  近年来,遵义市以“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破在项目、首要建园区、关键抓招商”为指导,聚焦工业发展不走神、不散光,牢固树立“工业兴则遵义兴,工业强则遵义强,工业领先则遵义领先”的理念,把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摆在重中之重,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速掀起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新高潮。初步形成了特色轻工、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战略性新兴“六大支柱”产业。

 

图片3.png

遵义市国际商贸城(遵义市商务局供图)


  大数据这一朝阳产业在遵义市实现了从无到有、快速发展、聚集发展的势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动力、激发了活力。
  “40年前,仁怀市仅有茅台酒厂,产量2000千升,在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茅台品牌的带动下,仁怀白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白酒生产企业达346家,酒类企业2000多家,具备产能50万千升,2017年产量达30万千升,白酒销售额达610亿元。”据仁怀市相关部门领导介绍。
  时至2018年,遵义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368.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增速高于全国水平(6.8%)4.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水平(10%)1.2个百分点。
  四十年开放带动,遵义市从自我封闭发展到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战略实施,遵义综保区封关运行、加入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朋友圈”、申建机场航空口岸开放、获批1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等一系列成就陆续实现。
  40年  绘就富美画卷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市长魏树旺发出邀请:“欢迎到遵义当农民!”一时语惊四座。这底气,则源于改革开放40年来,遵义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取得的瞩目成就,农村更未停下发展的步伐。
  从首创“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经验,到敲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改革开放40年,农村改革试验在遵义市湄潭县薪火相传,闯出了乡村振兴新天地。

白泥镇和景湾 穆明飞摄.jpg

白泥镇和景湾(穆明飞 摄)


  在2001年,为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为核心的“四在农家”活动在余庆县罗家坡经验的基础上徐徐铺开,其模式迅速得到覆盖推广。
  2012年,“四在农家”写入国发2号文件,“四在农家”成为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近来年,遵义市按照聚焦主体责任、聚焦经济领域、聚焦绿色发展、聚焦城乡一体、聚焦重点环节、聚焦共建共享“五聚集”工作思路,推出了一系列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以改革创新、开放开发为抓手,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遵义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遵义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规定动作蹄疾步稳,自选动作亮点纷呈,成功推出一批特色鲜明、典型示范的改革试点,一批批改革落地见效,一个个项目建成投用,一件件实事温暖人心。
  一代人接着一代人长征,遵义人民奋力谱写着美好幸福的乐章。
  40年 抒写民生福祉华章
  紧跟着时代发展步伐,遵义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浪潮中大踏步前进,撕下了“贫穷落后”的标签。赤水市成为全国第一批、贵州省第一个率先脱贫县。桐梓县、习水县、湄潭县、凤冈县相继脱贫。
  “从平房到高层单元楼,再到洋房,住房的变化深刻而让人惊喜;我的工资由1980年时92元,到现在增加几十倍;我的兄弟姊妹都早已成家立业,家家都有自己宽敞、明亮的住房,有客厅、有饭厅、三间卧室、彩电、电脑、洗衣机、电磁炉、电话、手机、沙发、热水器……一一俱全。”道真县原人大副主任樊林绪有感而发《四十年,梦想照进现实 》,“我的家乡道真,这座藏在黔北深山的小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座座新建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路宽了,树多了,城靓了。”

微信图片_20180413143445.jpg

仁怀市国酒新城(仁怀宣传部供图)


  最直接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就是衣食住行。据了解,在改革开放前,遵义城镇居民住房破旧,人均居住面积不足3平方米,缺房户占三分之一以上。改革开放后,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遵义市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住房投资不断加大,全市城镇住房建设投资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居民住房从平房到高楼,从“忧”房到“优”房。
  “现在去趟贵阳只要45分钟,去趟重庆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没事我们就喜欢和家人、朋友出去玩玩。”今年,随着渝贵铁路的开通,遵义驶入了高铁时代;今年,遵义还启动了轨道交通建设。
  40年来,遵义交通由窄变宽、由点成线、由线成网。截至2017年底,遵义市公路通车总里程3294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78公里;铁路总里程346公里,其中快速铁路148公里;水运通航里程927公里;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双机场城市,有国内国际航线46条。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遵义交通创下了世界首例双幅同步转体大桥、全国第一条河谷旅游公路、西部第一个翻坝运输系统工程、贵州第一条旅游航道工程等多个第一。高等级和高速公路从无到有,飞速发展,村村通公路油路,县县通高速……
  40年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回首40年前,遵义谈不上有什么高楼。而如今,高楼大厦则比比皆是。几年前的新蒲还是荒芜之地,如今则是一座路网如织、高楼林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宜居、宜游、宜业、宜学的现代化新城。

绥阳新农村 胡志刚摄.jpg

绥阳新农村(胡志刚 摄)


  近年来,遵义市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和“两个率先”目标,全市经济社会取得新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提速,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遵义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建成国家生态示范区5个,湄潭县、赤水市在全省率先成为国家生态县(市)。绿化造林400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75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185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57%。淘汰落后产能533万吨。建成55座集镇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率90%,赤水河流域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主要河流监测断面达标率90。9%。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红色,是遵义的底色。近年来,遵义市始终坚持项目支撑,加快推进红色旅游景区建设,已经投放市场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大捷”“突破乌江”等产品为重点的各类旅游区(点)达57个,初步形成“一核、三线、多点”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与此同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茶酒文化等资源,大力实施“创A”工程,推动遵义旅游高质量发展。
  遵道行义,醉美遵义,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