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遵义 > 正文

遵义市倾情关爱救助社会流浪乞讨弱势群体

  文/图  许鑫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徐春燕 

微信图片_20180816194931.jpg

遵义市民政局组织召开遵义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媒体通气会


  8月16日下午,遵义市民政局组织召开遵义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媒体通气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16年至今,遵义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达8542人次,其中流浪未成年人706人次,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履职尽责,健全体制,构筑巩文“防火墙”
  以遵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遵义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探索建立了政府部门、主管单位、救助管理机构、社会群众、志愿者参与 的“五位一体”的流浪乞讨人员发现和救助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民政、公安、卫生、城管、妇联、团市委等政府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遵义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充分调动街办(镇)工作人员、社区民警、行政执法人员等基层力量参与流浪人员救助工作。
  2017年以来,遵义市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纳入城市110应急联动服务,街头群众或者求助人员只要拨打110求助电话,公安部门第一时间可将流浪乞讨人员送往救助站开展及时救助。
  遵义市民政局作为市救助站的主管单位,对中心城区实行包片守点,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尤其是流浪未成年人进行拉网式排查和搜救。各级救助机构也主动作为,开展好各项救助管理工作。
  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志愿者参与,遵义市救助站先后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印制并发放1.5万份宣传书、3万张爱心救助联系卡和6千个购物袋,以及通过遵义市民政局的“双微一站”平台将各个救助站地址、电话和乘车路线告知社会公众。
  通过健全体制,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并及时进行救助,遵义市真正实现了发现及时、救助及时、甄别及时、护送及时、医疗救治及时“五及时”目标,救助率达100%。
  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织牢救助民生“保障网”
  一个寒冬,一个夏季,是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较为集中的一个阶段。为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遵义市救助管理站以保障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流落街头陷入临时生存危机人员的生命安全为出发点,制定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在全市开展了“寒冬送温暖”、“下架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
  “寒冬送温暖”期间,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400人次,其中,救助流浪未成年34人次、智力障碍人士13人次、精神病人30人次,救治危重病人3人次,使自主返乡218人次,护送返乡58人次,跨省接送11人次,其余人数即协助自护返乡,全市无一例冻死冻伤事件发生。
  时值盛夏三伏天,为确保遵义市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及外来流动困难群众度过高温暑期,杜绝中暑及其他意外事故发生,遵义市救助站于6月18日启动了“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除了加强街面救助巡查外,还要求各县(市、区)救助站至少设立1处临时避暑点并要求安排人员24小时值守,以方便流浪乞讨人员就近就便前往求助。
  2018年上半年,全市各级救助站共接待和劝导救助共1248人,所有受助人员得到妥善安置。
  创新手段,凝聚合力,照亮流浪者的“回家路”
  在加强传统查找寻亲力度的同时,遵义市救助站还携手公安,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提升救助管理工作效率,借助DNA比对、“人像识别”等技术,帮助18名身份信息几乎一片空白的滞留人员返乡回家。依托“互联网+”,开启“互联网+救助寻亲”的新模式,提高了寻亲成功的概率。
  对所有入站的流浪乞讨人员,遵义市救助站按照规定在24小时内将人员信息录入“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全国寻亲网”、“宝贝回家寻子网”、“中国寻人协查网”及其它救助网站,接受全国求助信息、发布本地求助信息、上报民政头条救助信息等方式多渠道进行查找,并及时开展网上寻亲活动。
  对无法确定身份和家庭信息的流浪乞讨人员,将寻亲信息发送至《今日头条》,《今日头条》根据走失地、口音地、疑似户籍地等特定区域向用户推送寻亲消息,大大增加了消息的传播范围和知晓率。
  同时,利用微信(官方账号、微信群)、微博平台,及时向社会推送和传播求助信息,提高了公民参与救助服务的热情和意识,也促进了救助机构与普通社会公众之间的联动沟通,2016年以来,遵义市救助管理站已成功帮助14名流浪者寻找到亲人,寻亲成功率在贵州省排名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