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沿河县 > 正文

真情洒万家 温暖百姓心——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千名驻村干部“四线合一”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真情洒万家  温暖百姓心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千名驻村干部“四线合一”助力脱贫攻坚侧记


文/文学  杨颖君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文叶飞


  “田书记,有空就到我家来坐坐,喝杯水、吃顿饭、摆摆龙门阵!”初夏,坐落在群山深坳间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塘坝镇小石界村薄雾蒙蒙。一大清早,驻村第一书记田辉就行走在村里,进行大走访大排查工作。一路上,群众热情地打着招呼。

  “5年的驻村工作,和群众从陌生到相识、相知、相勉,朝夕相处,结下了情谊。现在,走到每一家门前,总能遇到老百姓的热情邀请。”这位荣获“全省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的土家汉子欣慰地说。


后坪乡驻村干部挎包进村开展工作的一个缩影1.jpg

后坪乡驻村干部挎包进村开展工作的一个缩影


  这仅仅是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驻村干部干群关系融洽的一个缩影。

  作为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决战决胜脱贫的“主力军”,两年来,该县429支驻村工作组1639名驻村干部自扎着背包住进农家院落的那一天起,就把苦干实干加油干、信仰的力量、群众再造产业的梦想紧紧地拴在一起,坚定地挺立在脱贫攻坚一线;与当地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和群众深情守望,不辞辛劳不言艰苦,轻伤不下火线,无怨无悔投身决战决胜;装着一支手电筒、一个5米钢卷尺、一把折叠雨伞、一个民情日记本、一支笔和必备物件的“为人民服务”挎包既增强了群众亲切感、亲近感,又背出了干部牢记宗旨和使命的精气神,还背走了大山的贫困;真抓实干、倾洒真情,为民纾困解难不歇步,田间地头手把手教,走村串户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惠民利民服务,温暖着一方百姓,一个个贫困群众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的故事在乌江两岸土家山寨传为佳话。


土地坳镇五一村驻村工作组组长晏江松发放宣传资料.jpg

土地坳镇五一村驻村工作组组长晏江松发放宣传资料


  蹲驻“一线”洒真情    聚指成拳决战贫困


  “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千头万绪,任务重、困难多,必须要走到群众中去才能找准工作方向,才能真正为群众排忧解难。”谈起驻村收获,沿河县委宣传部选派到黄土镇沙坪村驻村干部肖玉叶深有感触地说。

  熟悉农村工作、体验深切的肖玉叶发现,通过近几年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与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受历史、地理因素等影响,部分群众文化水平不高、观念守旧,矛盾纠纷多,“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

  为此,肖玉叶在开展工作中,坚持从自身突破,改变乡亲们对自己的看法,将自己从“外来人”变成“自家人”。

  其实,肖玉叶面对的村情实际,也是该县每个驻村干部的共同体悟。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时光递进,肖玉叶坚持吃住在村,把群众当亲人,走进群众、融入群众,穿农衣、说农话、做农事。很快,他成了村民信得过、处得来的“好兄弟”“好帮手”。

  眼下,在沿河这一方革命老区土地上,活跃着一大批像肖玉叶这样的驻村干部,他们坚持每月吃住在村寨20天以上,认真、全力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群众心坎上,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地,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燃起了一个个土家山寨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


沿河后坪乡下坝村驻村工作组为群众解读政策.jpg

沿河后坪乡下坝村驻村工作组为群众解读政策


  牢守“实线”走遍访  沉下身心体察民意


  “家里现在几口人、是否吃穿不愁、有没有生病?”在后坪乡下坝村,驻村第一书记杨正军与驻村工作组坐在贫困户冯兴强的院坝里,认真对着表格,逐项询问并仔细核实着。

  下坝村地处后坪乡西南部,与乡政府所在地河心村毗邻,辖13个村民组,人口375户1042人,其中贫困户93户383人,已脱贫63户288人。

  脚上有土,心中有谱。在走访、遍访活动中,下坝村驻村干部分头进家入户,深入了解93户贫困家庭人口组成、贫困原因、享受政策补助等信息。通过走访排查,摸清了所有贫困户的详细情况,为逐户逐人制定精准帮扶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脱贫攻坚大走访大排查登记表,村里每一户都要走访登记,现在入户走访,微信运动每天都有1万步以上,既练就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又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杨正军说。

  当前,正值农忙时节,家家户户忙着插秧、除草等,驻村干部创新走访方式,白天深入田间地头,夜间深入农户家中,详细了解“两不愁三保障“等情况,帮助解决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

  连日来,“第二轮大走访大排查”让驻村干部脚步不歇,走进农家院子,开展“堂屋夜话”,对标对表,填写排查走访登记表,掌握动态信息,对信息错误的,数据逻辑错误的,及时列出问题清单。截止目前,全县429个村已结束2019年度脱贫攻坚第二轮大走访大排查工作,并完成相关信息台账上报。


张家港市善港村驻中界镇高峰村帮扶干部走访群众2.jpg

张家港市善港村驻中界镇高峰村帮扶干部走访群众


  不忘“边线”宣讲入心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作为驻村干部,我会站好自己的岗,履好自己的职,尽好自己的责,积极开展扶贫工作,促进当地发展。”土地坳镇五七村第一书记崔志刚很是兴奋地说。

  他驻村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每天挨家挨户去了解村民基本情况,时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春耕生产、处理矛盾纠纷、抓汛期防御、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每天的工作被安排的满满的,让崔志刚和其他组员忙得停不下脚,吃饭经常不对点。

  一天,八旬老人陈孟阳怒气冲冲地来到村委会质问,为什么将他的低保取消?几个月的村情遍访调查让崔志刚早已对五七村每家每户了如指掌,对陈孟阳老人的家庭情况了解也不例外,老人有三儿一女,如今都已具有赡养能力,显然与低保评选不再相符。

  面对情绪激动的老人,崔志刚与驻村工作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心地向老人讲解政策、列举例子,使其慢慢理解政策,缓和了情绪,彻底将老人的疑惑解开了。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我们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我们会加大宣传力度,用方言土语宣讲政策、传授方法,是我们要学的基本功。只有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才能把党的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让群众能够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崔志刚感慨地说。

  “春季攻势”以来,各地“沉”在一线的驻村干部迅速行动起来,田头地头有了他们情系百姓的暖心话语,农家门口有了他们精准细致的政策宣讲,夜灯下有与群众促膝谈心话生计、党恩惠民解心结的忙碌身影。驻村以来,他们风里来雨里去,日夜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及时把党的政策送到了边远山村群众的心窝里、心坎上,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喜闻乐见的宣讲中产生政治认同、思想共振、情感共鸣。一场场“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一路前行”、以具体事例做对比的宣讲会,不时引来大家欢快和自豪的笑声。百姓们高兴地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宣传队又回来了!”

  

沿河自治县淇滩镇檬子村第一书记袁飞正在开展每家每户大走访大排查.JPG

沿河自治县淇滩镇檬子村第一书记袁飞正在开展每家每户大走访大排查


    “前线”履职苦干实干  产业扶贫暖透民心


  “村子大,贫困人口多,没什么特色产业,基础设施也落后……”回忆起2016年刚到淇滩镇檬子村任职时,第一书记袁飞感叹道,“很多想法都陷入了困惑中,行不通。”

  如何让这个深度贫困村实现突围,顺利脱贫出列?经一次次走访调查,袁飞认识到,檬子村要发展,除了突破交通地理条件限制,还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更要有致富产业,才能真正拔掉"穷根"。

  精准定位,靶向“治疗”。为了修路,袁飞带着驻村工作组多次上门作群众思想工作,经过一次次作思想工作,终于用诚意打动了村民,村民让出了土地。

  2018年,檬子村所有通组路、产业路硬化畅通,水、电和绿化、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均顺利完工。同时,驻村工作组引进企业发展青钱柳800亩,种植黄帝柑、沃柑200亩,并通过套种花生、西瓜、香瓜、辣椒,带动78户237人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

  檬子村从“无中生有”发展到形成“长短结合产业链”,生动诠释了“绣花”功夫治“穷根”带来的喜人变化,走出了一条深度贫困村的“突围”路径。

  如今,各驻村干部通过争取项目、资金,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成、通村通组公路硬化、村容村貌美化亮化、致富产业蓬勃兴起……,昔日偏僻落后的土家山寨正在被改写。目前,实现贫困村脱贫出列154个,减贫人口12.9余万人。这一幕幕场景,印证着全县干群苦干实干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冲锋行动喜结硕果,印证着乌江河畔的贫困山村正在越来越富、越来越美。

  (作者文学、杨颖君单位:沿河自治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