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沿河县 > 正文

沿河黄土镇:巧念山字经 荒山变金山

  “沙坪村150多亩的白茶已全部栽种完毕了,下一步还要进一步协调公司,扩大种植规模。”沿河自治县黄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冉曙光手指的方向望去,目光所及尽是成行成列的白茶。


微信图片_20190518111205.jpg


  沙坪村白茶种植基地是沿河自治县黄土镇巧念山字经发展经济产业的一个缩影。


微信图片_20190318234759.jpg


  黄土镇,如其名字一样贫瘠,位于沿河自治县西北部,总面积17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0646亩,辖14个行政村,149个村民组,总人口23223人。该镇属二类贫困乡镇,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7户1411人,贫困发生率为6.08%。


IMG_1158.jpg


  “无中生有”做产业


  “要让一个个产业在贫瘠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该镇党委书记王文学的决心来源于他“无中生有”的发展思路。

  王文学自2016年履职该镇党委书记以来,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将该镇的荒山变成“金山银山”。


W020190227557908857874.jpg


  通过多次调研,确立了以“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抓转型,合理布局要效率,依托现有资源拉长产业链。

  路子确定了后,立即组建专抓工作组跑项目、引客商,负责产业发展。2016年,通过招商引资在简家村种植白茶500余亩,在花溪村建成3500亩核桃示范园区,以花溪、平原、勇敢、杨家、青龙、简家、汤家、沙坪等8个村为试点,以“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规划了南丰蜜桔种植区2000多亩,当年移栽幼苗120000余株。


W020190227557908868252.jpg


  2017年该镇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动员力度,在简家、花溪、汤家3个村发展花椒600余亩,新增发展珍稀白茶200余亩,发展珍珠花生600多亩,发展蔬菜3000余亩。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目前该镇种植和耕管茶叶3000余亩,种植脆红李、红心柚、板栗1000余亩,蔬菜和油菜种植1000余亩,烤烟种植2000余亩。产业从“无”到“有”,并初具规模。


IMG_0575.jpg


  “我们这里石漠化很严重,老百姓都只是在石旮旯里种包谷,产量不高,收入也不高。”该镇平原村支部书记杨顺文在南丰蜜桔基地告诉笔者。

  平原村2016年规划种植的南丰蜜桔今年已经开花,目前已有部分开始挂果。看着一棵棵翠绿的南丰蜜桔树随风摇摆,计划今年底整村脱贫出列的杨顺文信心满满。

  “‘无中生有’的背后是黄土镇干部群众对产业发展的渴望、探索和思考。”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兴强说。


微信图片_20190518111132.jpg


  合力念好“山字经”


  “黄土镇产业基础比较薄弱,没有成规模的产业供农户参考。”在沙坪村白茶基地,冉曙光一边查看茶苗的长势一边与笔者攀谈。

  怎么破解老百姓的认识难题,成为该镇领导干部反复讨论的话题。

  “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只是政府单方面推动产业发展,力量有限。”冉曙光说。


IMG_0789.jpg


  充分发挥“外力效应”。依托企业或鼓励先进人士成立合作社来发展。早在2016年的一次产业发展会议上,就确定了这条思路。

  2016年该镇成功引进江苏客商成立了黄土生态珍珠白茶有限责任公司,三年来,公司以“公司+村合作社”模式先后在简家村、沙坪村、雪花村种植白茶1500余亩,建立了白茶生产加工车间,形成了产业生产加工链。

  鼓励先进人士王霞在青龙村栽种南丰蜜桔200余亩,解决了当地群众就近务工。


W020190227557908889735.jpg


  鼓励青龙村刘永强、刘小勇等先进人士回村创业,成立了刘氏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他们的带动下,发动村民筹集资金2万余元建立了老鹰茶种植基地等。

  至目前,通过政府鼓励和引导,平原村群众自发组建合作社2家,种植蔬菜、洋芋、大蒜等农产品150余亩,勇敢村村民杨江自筹资金15万元发展生态水产养殖10余亩,丰收村群众自筹资金30万元,发展中药材天门冬50余亩等。全镇14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有产业”目标。

  在“外力效应”带动下,产业发展逐步从“粗”到“精”,扶贫效应逐步明显。


W020190227557908898789.jpg


  产销对接增活力


  “产业发展起来了,销路也要跟上。”冉曙光在2018年年初工作安排部署会上,就农特产品产销对接建立产销链作了安排部署。

  2018年,为实现产销有效对接,一方面积极向外寻找销售市场,一方面通过招商引资,投入120万元成立了贵州沿河黄土地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设立农特产品展厅,建立了网上、线下销售平台。


微信图片_20190319005749.jpg


  今年初,贵州沿河黄土地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与该镇14个村合作社签订了油菜籽、黑豆子、花生等农特产品收购合同,通过“农户+合作社+公司”模式,把从老百姓家中收购来的农特产品统一进行加工、包装后上线销售。

  “这样一来,老百姓手中的产品就与市场进行了有效链接,打消了老百姓有产品不好卖的顾虑。”公司负责人田伟介绍。


微信图片_20190518111211.jpg


  “只有充分调动起群众发展产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自主‘造血’功能,激发内生动力,黄土镇的产业才能壮大起来,群众的收入才能正真得到提高。”王文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