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沿河县 > 正文

沿河自治县:贫困山区群众家门口看病就医 在脱贫致富路上健康前行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陈刚


  “以往,只要去一趟医院,一头猪就算白养了……”
  谈起以前的医疗情况,沿河自治县洪渡镇皂角村古稀之年的陈文潮老人不停摇头叹息。
  “现在政策好了,生病医疗可报销!”陈文潮说。“小病不出村,一般病到镇上就能治好了。”
  改革开放40年来,沧桑巨变,黔渝交界的沿河自治县山区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

沿河自治县红十字会医院为全县村干部免费健康体检,图为医务人员向村干部发放健康宣传资料.JPG

医务人员向村干部发放江口宣传资料

  从“看病难”到就医近
  在洪渡集镇,最显眼的建筑是沿河第三医院,自2016年建院以来,医院覆盖贵州、重庆近10余个乡镇近20万人。
  “过去我们许多人都是去重庆看病治病,现在反过来了,不少重庆人跑到我们这里看病治病来了!”9月18日,沿河第三医院的院长冯国忠说。
  “有了这家医院,就近求医了。”后坪乡贫困户田茂忠说。
  43岁的田茂忠忙农活时,发现自己的身体很不舒服,来在沿河县第三医院就诊,被确诊为糖尿病晚期,要是再晚来,将会危及生命。
  诸如陈文潮、田茂忠等群众家门口看病就医不再难,大多在乡镇就能看上病、看好病。


  家家有了“健康守护神”
  9月12日一早,张加顺的电话响个不停,祝福电话、短信接连而至。其中,有老朋友的祝福,也有新单位新同事的诚挚欢迎,然更多的是乡亲们的不舍。
  原来,这一天省卫计委公布了首批85名特岗全科医生的通知文件,张加顺就是其中一员。
  到今年,步入知天命之年的张加顺,在家乡沿河自治县黑水镇龙堡村从事村医已整整20年。此次考上全省特岗全科医生,他将前往塘坝镇卫生院上班。
  从赤脚医生到村医,一晃就是整整20年,张加顺自始至终守候在乡亲们身边,守护乡亲们的健康。
  “以前乡亲们穷,看不起病,一拖二扛,慢慢人就没了;如今大伙不愁了,有病能看、敢医。”龙堡村支部书记田旭斌说,以往乡亲们大小病靠张医生,现在有小毛病、健康预防有家庭医生,大病直接到县医院。
  在沿河自治县,张加顺的从医路,只是489名村医中的一个缩影,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他们就是贫困山区群众的健康守护神。
  现如今,每个行政村都已配齐一名村医,不出寨门就能看上病,户户都有签约家庭医生,无病预防、有病早发现的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小病不出乡 大病不出县
  去年9月,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与官舟镇中心卫生院结成医共体,挂牌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官舟分院,实现同质化管理,县医院人才、设备、技术等医疗资源下沉,让官舟镇周边群众不用进城,就能享受到县级二甲医院专家服务。
  结成医共体一年时间,官舟分院从一个大科室发展科室功能齐全的医院,门诊人数、收治病人均实现了翻翻。
  在沿河自治县,不只是官舟分院,该县把医疗资源向乡镇、农村卫生室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就医。
  今年,沿河县人民医院实现了“二甲”升级,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土生土长的黎培松,毕业后就回家乡工作,从一般医生、科室主任到副院长,见证医院的发展。
  “1983年我到县医院报到,当时只有内、外、妇、儿科,外加一个传染科,人数不到100,‘老三样’只有一台显微镜。”沿河自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黎培松说,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有职工634人,共设科室(部门)46余个,病区15个,临床专业学科25个,已经成为了全县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急救为一体非营利性县级综合医院。
  近年来,沿河县委、县政府把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投入资金近20亿元左右,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培训和购置设备等,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57家,医务人员2021人,拥有床位2024张,切切实实方便了群众看病。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让群众有病能医、敢医,沿河自治县不断加大政策红利,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构筑“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贫兜底”四重医疗保障体系,无数个家庭得以享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兜底及非医疗费用专项救助政策,保障他们在脱贫致富小康路上健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