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万山区 > 正文

“武陵菜都”茁壮成长

  从“中国汞都”华丽转身“千年丹都”,铜仁万山区写就了辉煌。如今,借助贵州掀起农村产业革命的东风,与“贵州农产品风行天下”“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的利好等机遇,万山再聚焦新目标再出发——


  “武陵菜都”茁壮成长

 

1.jpg

  黄道乡丹阳村蔬菜大棚


  夏日阳光洒照田畴,碧绿的庄稼更是青翠欲滴。7月26日8点许,在万山区黄道乡丹阳村标准化蔬菜大棚里,杨元桃一边忙着指挥工友注意生产环节,一边忙着在微信群联系客户出货事宜。

  “这边的黄瓜还要等两天采收,注意保湿保温哟。”

  “黄道有菜了,要用拉得多的车来拉丝瓜。”

  ……

  杨元桃种植的丝瓜、黄瓜、西红柿等每一斤的价格要高出几毛钱,可她的蔬菜品相好、口感佳,总是供不应求,有时需排队等出货。

  每逢新鲜蔬菜上市时节,只要杨元桃在微信群吆喝,长沙、贵阳、铜仁、怀化、吉首、芷江等地的菜贩,就直接赶到“夹皮沟”中的蔬菜基地进货。今年春节前夕,各地赶来的菜贩因抢购蔬菜闹得不愉快,惊动了乡党委书记才调和了纠纷。

  “我用的是有机肥,从湖南常德拉来过的鸡粪便花销了27万多元。”杨元桃娓娓道来。“蔬菜基地挂的‘书记示范棚’‘乡长示范棚’也是金字招牌啊!万山卖菜的朋友圈越大,广州、南宁、重庆、成都的客商也来了。”

 

2.jpg

  敖寨乡百姓正在采收大棚丝瓜并装箱


  1974年出生杨元桃的卖过粮食、打过工、办过砖厂……从2015年的“小打小闹”到今年新建成蔬菜标准化大棚200亩,她的目标是今年底建好680亩。

  从十里八村小有名气的种菜大户,杨元桃成长为万山区百汇源蔬菜种植有限公司负责人, 她从“九丰农业+”模式发展大棚蔬菜看到新希望,并一心一意付诸实践。如今,她更是吃下了做大做强做精蔬菜产业的“定心丸”。

  在前几天召开的中共万山区委二届七次全会上,杨元桃作为全区唯一的产业大户走上主席台作经验交流发言。“那时候我紧张又激动,实在没想到我一个种菜的农民能到这么重要的大会上说说种菜的事情。”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中共万山区委二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落实“八要素”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意见》和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委书记田玉军的讲话,明确指出举全区之力打一场深刻的蔬菜产业革命,明确要求要把蔬菜大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集中资源要素、集中资金财力、集中干部力量,全力打好蔬菜产业革命攻坚战。强调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必须要带起头来,建立示范棚,抓出示范效应,加快推进“武陵菜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杨元桃所经历的只是万山区加快打造“武陵菜都”的生动缩影和注脚。最近几年,该区大力推广“九丰农业+”模式加快发展蔬菜产业,特别是中共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中共市委二届七次全会召开后,该区进一步整合要素推出了系列“组合拳”,在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中加快打造“武陵菜都”,旨在破解“三农”发展遇到的瓶颈,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速。


  三级书记挂帅

  “保姆式”服务全覆盖



  地处黔湘边区的黄道乡是个“夹皮沟”,在万山打造“武陵菜都”新征程中亮点频闪,它越来越被外界熟知,这里生产的各类蔬菜走出“山门”在城市颇受市民青睐。

  最近几年,该乡在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中深度聚焦产业发展“八要素”,“书记示范棚”“乡长示范棚”“人大主席示范棚”等示范性蔬菜大棚应运而生,乡里干部 “保姆式”服务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把“夹皮沟”建设成有机蔬菜之乡和市民的“菜园子”。

  “自从全区实行‘示范棚’以后,我跑蔬菜大棚已是习惯,不仅要强化学习种菜技能,还要为种植户排忧解难!”黄道乡党委舒德书记直言抓蔬菜产业已从“蜻蜓点水”变为“保姆式”服务,从区里的决策层到乡里、再到村里的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无缝衔接,各自对此的担当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更炽烈,齐心协力目标剑指“武陵菜都”。

  舒德的认知、体会和努力,万山区的“三级书记”感同身受。眼下,该区正在抓实抓细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和区、乡、村三级书记抓农村产业革命的要求,全面执行区领导领衔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工作制度,一个产业一个专班,牵头领导、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调度,专责推进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该区正在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在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链、生产基地等建立党组织,优化党组织设置,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市场主体的覆盖,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鼓励地域相邻、资源互补、产业集聚的行政村之间探索设立片区联村党委或党总支,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建立党组织力度。按照有利于组织发动群众、推动产业发展的原则,采取在产业发展任务较重、位置偏远、人口较多、社会矛盾突出的村民组建立党支部、党小组,选派干部驻点帮扶等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到组到户,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全力以赴形成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的磅礴力量。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万山区委书记田玉军要求,要在全区形成“人人支持大棚蔬菜产业、人人参与大棚蔬菜品牌代言”氛围,全力打好“武陵菜都”品牌。

 

3.jpg

  西红柿大丰收


  政策“组合拳”给力

  “菜园子”四季常青


  满头大汗,满脚泥泞,满手老茧……一个皮肤红里透黑的人正在杨元桃的蔬菜大棚指挥工友生产,他的外地口音格外引人注目。

  一打听,他是黄道乡科技副乡长李云渠,来自大名鼎鼎的“中国蔬菜之乡” 山东寿光市。2012年11月,他与团队前来铜仁参与推广万山“九丰农业+”模式。2017年11月,来到黄道乡挂职。“ 我从1983年就开始种植蔬菜,这里山清水秀,空气好、水好、土地好,种植的蔬菜市民很喜欢,还有较大空间可提升。”李云渠三言两语表达了对万山蔬菜产业的前景看好。

  每天,在万山区各个标准化蔬菜大棚里除了忙忙碌碌的工友和当地干部,还有穿着统一蓝色工装的科技副乡长。大规模种植商品蔬菜并不简单,需要打破蔬菜种植遇到技术瓶颈。因此,该区每年政府出资200万元,从九丰农业公司聘请10名种菜能手,派遣到各乡镇(街道)担任科技副乡镇长(副主任),专门负责传授标准化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他们长期扎根田间、大棚,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手把手带出200多名技术骨干。

  此外,万山区积极构建蔬菜产前技术引进、培训,建立产中技术指导、服务,产后推广的一条龙服务,2018年以来,创新零距离技术服务组建了一支近100人农业技术专家的服务“三农”工作团队“沉”到第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

  “合作社均由村两委牵头,组织本村能人成立,彼此知根知底,农户很放心!”万山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目前全区已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60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35家、家庭农场95家,形成了“乡乡有大棚园区、村村有蔬菜产业、贫困户户户有利益联结”的蔬菜产业格局。

  前不久,万山翠丰农业有限公司已投入运营,作为政府平台公司为“武陵菜都”搭建蔬菜类农产品销售主渠道,负责全区10个乡镇(街道)30余个蔬菜基地收购蔬菜,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规格、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销售”的原则,对全区大棚蔬菜产品实行“订单化生产、品牌化销售”,全力打造“万山有机生态蔬菜”品牌,助力“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旗下的“万货出山”。

  

4.jpg

  翠丰农业基地


  “我们将全力推动蔬菜产业品牌化建设,加快推进绿色商标申报认证,力争3到5年在全区建成5万亩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做优蔬菜产业遍地开花,做响“武陵菜都”品牌,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万山翠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蒲召好如是说。

  眼下,万山翠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依托电商平台,向贵阳、上海、重庆、湖南等大城市蔬菜批发市场派驻销售员,收集信息、签订销售合同等,正在积极构建从“蔬菜基地——公司平台——经销商——市民餐桌”的产业链条。

  基于此,该区农业产业革命的时间表和目标是:计划到2020年,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示范基地,初步建立具有万山特色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力争省级农业园区达6个以上,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和合作示范社分别达到10家、6家以上,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28家、10家,100%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合作社,100%的合作社有企业带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70%以上,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达到11.38亿元,为确保贫困人口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实现新时代乡村产业振兴良好开局。


  “菜龙头”坐镇

  撂荒地“秒变”风景线


  4年多前,万山区委、区政府从山东寿光引进九丰农业公司,无中生有打造九丰农业博览园,建成了全国最大、科技含量最高的单体智能观光大棚、花卉大世界、候鸟小木屋养老中心。同时,奋力引入了贵州首个俄罗斯美人鱼海洋馆,配套了游客服务中心、生态休闲度假酒店、观光走廊,成为全省和周边省市休闲观光农业的龙头品牌。每天,前往园区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了周边农家乐爆发式增长,被列为全省主题农业景区、“引领型”园区,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九丰农业博览园的建成,彻底打破了万山群众“手工劳作”的农耕思维,打破了“万山发展农业天方夜谭”的预言,为万山乡村振兴播下了农业科技可以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种”。

  

5.jpg

  敖寨乡标准化蔬菜大棚铺天盖地


  “我们种植品种可达220种,品质全部达国家无公害标准,年生产优质蔬菜6.6万吨,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聊起起九丰农业博览园带来的效应,该园总经理冯资源如数家珍。

  4年多时间,万山九丰农业博览园已成为西部地区辐射最广、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农旅融合示范园区,直接解决当地就业300多人,带动3600多人脱贫致富。

  据统计,全区依托九丰农业的资源、技术、管理等优势,全面推广“九丰农业+”模式,现已在全区建成标准化大棚蔬菜基地64个,面积达1.5万多亩,覆盖45个村,为5160户贫困户1.82万人建立了利益联结。该公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蔬菜种植合作社与翠丰农业有限公司的合作,让老百姓真正实现参与中共享、共享中共建、共建中共富。

  当前,万山九丰农业公司生产的优质农产品已经走进了北京、贵阳、长沙、昆明、厦门、南京等大城市,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健康菜、放心菜,并逐渐改善当地农产品种植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带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让农业惠民、让农业富民!”基于九丰农业成功的技术、管理和市场优势,2017年,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下,万山区在全区积极推广“九丰农业+”大棚蔬菜技术培训和产业发展模式,全力打造“武陵菜都”,吹响这场绿色产业革命的号角。

  九丰农业博览园所在的万山区高楼坪乡大树林村,曾经土地撂荒、杂草丛生,村民不得不远走异地他乡打工养家糊口,而今如雨后春笋一般新建的小洋楼取代了低矮的农房,乡亲们纷纷返乡就近开办了“农家乐”近100家。

  大树林村的变迁,正是万山区聚力打造“武陵菜都”催生的硕果之一。传统农业不再是简单“四季歌”,而是优美“四重奏”,按照“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景区科普化”的思路,建成13.8万平方米的蔬菜生产大棚,致力打造集蔬菜种植、智能观光、生态养老为一体的山地生态农业示范综合体,可种植瓜类、茄果类、豆类、叶菜类等200余个蔬菜品种,年产优质蔬菜6.6万吨,正引领万山建成西南片区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人们期待中的“武陵菜都”呼之欲出。

  帆扬风劲!如今,万山区正在加快蔬菜产业(含辣椒产业),其中,大力推广“九丰农业+”模式,突出发展黄瓜、丝瓜、西红柿等优势单品,合理安排周年茬口,建成稳定适销对路蔬菜基地,有效供应市场需求;在有条件的区域,鼓励发展露天夏秋反季节蔬菜,在低效作物调减区域,因地制宜发展应季蔬菜;辣椒以干鲜型品种为主,重点在大坪、鱼塘、茶店等乡镇(街道)集中连片发展辣椒基地,依托九丰农业技术支撑,逐步实现“本地育苗、就近供应”,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努力推进蔬菜绿色标准化生产。到2020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亩,总产量达26万吨,总产值达7亿元。

  “我们要全力建设一批专业化大型农产品基地,按照标准化生产要求,统一供种、统一耕播、统一管护、统一病虫防治,重点在500亩以上坝区推行标准化生产,实行“一坝一策”“一田多用”“一季多收”。到2020年,全区创建认定1个样板坝区、4个达标坝区和2个基础坝区。加快建设一批直供苏州等东部对口帮扶城市和成渝经济圈等地区的菜篮子基地,引进帮扶城市中实力雄厚的企业在万山共建农产品直供基地。”万山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吉刚对打造“武陵菜都”信心满满。

  据了解,万山区今年蔬菜种植面积的目标是16万亩,其中,大棚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总产量达24万吨,总产值达6.5亿元。到2020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亩,总产量达26万吨,总产值达7亿元。


  优化流通体系

  “万货出山”正当时


  “产业就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发展城市,6年仿佛时间弹指挥间,万山区克难攻坚、众志成城交出了绚丽的答卷,被誉为“万山速度”“万山现象”“万山效应”。

  曾经面对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人多地少的生存环境, 直面“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生产环境,如何打好农村产业革命,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万山区以打造“武陵菜都”为目标,举全区之力打一场深刻的蔬菜产业革命的路径,大力发展大棚蔬菜,让有限的土地资源产生“多重效应”。

  目前,万山翠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拥有占地500平方米的蔬菜分拣中心和1200平方米的仓储中心,能有效保障全区蔬菜及农副产品上市后的储存。同时,该公司正在借助“贵州农产品风行天下”“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的利好,努力优化流通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千方百计助推“万货出山”,为乡村振兴注入正能量。

  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区级以翠丰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模式为主要载体,乡镇(街道)以组建蔬菜实体公司为主要载体,哪里有销路就往那里跑,哪里能挣钱就那里销,突出公司化、市场化运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迅速补齐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条,着力孵化、培育和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市场潜力大、联结产销两端的农产品供应链企业。加快推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确保产地型预冷库和区域冷库实现全覆盖。以区域物流网络为重点,盘活区域供销资源,今年已全面启动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构造区、乡、村三级农产品物流配送服务网络,提供支撑保障,拓宽销售渠道,着力构建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可追溯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5个以上生鲜超市。

  

6.jpg

  货车运送黄瓜


  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以电子商务整区推进、农商互联示范区建设以及翠丰公司龙头带动为抓手,在500亩以上坝区生产基地推行“以销定产”,推动订单农业快速发展,打通产业基地与区内、区外以及线上农产品对接渠道,助推“万货出山”。以农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军营、进医院、进超市、进对口帮扶城市为主要手段,打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研究全区中小学校对农产品品种、数量、质量、价格、配送等需求底数,以区内生产基地尤其是贫困村为对象,精准建立“一对一”“一对多”的产销定向关系,实现贫困村生产农产品签约定向销售全覆盖。

  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运用互联网+农产品产销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以整区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为契机,以持续增加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收入为核心,更加注重农产品线上销售。加强与阿里巴巴、京东、网库等知名电商企业的对接力度,开展线上交易业务,线上线下协同,开发适宜网络销售的优质产品。到2020年,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站(点)50个,网商发展到80家,全区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达1000万元。

  大力培育和推介农产品品牌。着力构建以“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共品牌为引领,以特色产品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为主体的农产品品牌体系。加大农业与大数据的融合,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和电子追溯码技术,逐步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可追溯。大力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扩大绿色优质农产品的认证规模和数量,加快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强区,到2020年,全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良好农业规范(GAP)产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比重达80%以上。

  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如今,万山“村村建大棚、户户当菜农、千村万寨瓜菜绿”愿景,正在从规划图纸上落实到万山大地上变为现实! “武陵菜都” 茁壮成长,为“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矩阵增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