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万山区 > 正文

铜仁万山:“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发展新模式

  近年来,万山区积极探索党建多元化建设,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最薄弱环节,通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初步建立起符合万山经济发展、民生工程、产业推动多维度党建模式,解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难点,实现党组织更广的覆盖率,更强的战斗力。


1.jpg


  探索楼宇党委模式,让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活起来。为解决非公企业党组织生活没有标准化、规范化阵地,党员找不到归属感等相关问题,万山区积极成立谢桥新区楼宇党委,按照“建立三重保障、创新三项服务、丰富二个载体”思路,为非公企业党员打造了稳定的“营盘”,吸引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主动到万山区投资兴业,提升非公党建活力。一是建立“三重保障”。建立用人保障机制,实行上派兼职、选派挂任、选拔选举、选聘任用的选人用人机制,配强楼宇党委班子队伍。现党委有书记1名,副书记 3名,委员7名,党务工作者2名。建立运行保障机制,成立17个党支部,覆盖35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员254名。对不具备成立党支部的非公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建立经费保障机制,采取财政拨付、党费反补、企业自筹的形式落实经费,保障党委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创新“三项服务”。推行“三四五”工作法,“三机制”指一企一档、一企一诊、一企一策,楼宇党委建立企业发展档案35个,包含了企业运行及党建工作完成情况等,每月召开“义诊会”,针对党组织开展活动不正常、党员发展不力等问题,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措施,帮助企业健康发展。“四服务”指服务新区、服务党员、服务企业、服务员工,楼宇党委主动为企业做好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等工作,让企业和党员享受到优质的服务。“五个一”指建设1个活动阵地,每月组织开展1次集中学习,每月组织开展1次活动,每名党员联系1名职工,各党支部和党建指导员每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切实增强党员思想意识,密切党员与员工的联系。三是丰富二个载体。开展“四微一体”活动(即:微学习、微关怀、微运动、微扶贫、一体验)利用微信群引导党员职工每日学习,并定期开展户外体验活动,提高党员职工凝聚力。开展“评星定级”活动,对能保质保量完成党建工作的非公企业记1颗星,连续得到5颗星的企业,将企业标志展示在荣誉墙上,增强企业荣誉感。目前,上墙17家非公企业标志,激发了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万山创建楼宇党委 聚民企萤光 增亮“双创”激光》被《贵州日报》整版报道。


2.jpg


  探索推进“移民党建”工作,促使民心工程暖民心。为解决移民搬迁安置区管理难、服务难问题,万山区做到精心规划、精细管理、精准发力、精致服务,推动基层党建进社区、联合办公进社区、公共服务进社区、均衡教育进社区、技能培训进社区,做到环境优美、服务优质、政策优厚、管理优化,确保搬迁户生活水平不降低、服务保障不折质、家庭就业不漏一户,真正让移民群众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就业、有保障”。一是精心谋划,让群众住得舒心。万山区把城市较好的地段让位于搬迁户,建设了一批舒适温馨的安置区,每个移民安置区由党组织服务管理,同时,推选出楼长及搬迁群众代表,实现移民安置区民主治理,增强党组织与搬迁群众凝聚力。二是精细管理,让群众住得安心。建立党员活动室,动员学历高、觉悟高、乐于做群众工作的群众加入到党员队伍中来。开展党员责任岗工作,每栋楼安排党员负责管理,开展社情民意收集、日常走访谈心等工作,拓宽群众议事渠道,保障合理诉求及时得到回应。三是精准发力,让群众住得顺心。制定就医政策,实行先看病后付费医疗服务,实现医疗机构结算系统与新农合、医保中心“无缝链接”。制定就业政策,将小额贷款担保与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结合,为搬迁群众提供创业支持,党支部采取增设公益性岗位、壮大集体经济等方式,提供就业岗位,推荐就近务工,解决就业问题,增强群众收入。制定就学政策,整合第六中学、第八中学等教育教学资源,并新建万山红幼儿园,实行“一对一”入学安置。四是精致服务,让群众住的开心。成立便民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办公,向群众提供低保申请、医保等服务。组建舞蹈队,群众茶余饭后聚集一起跳广场舞,丰富精神生活,提升市民意识,激发内生动力。成立群团组织,建立乡愁馆,为搬迁群众搭建情感停靠的港湾,切实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组织积极开展各类慰问走访活动,切实增强移民凝聚力、归宿感,提升搬迁群众的市民意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3.jpg

产业基地一角


  探索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实现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步推进。紧紧围绕产业脱贫做文章,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的工作延伸到产业中,使党的组织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相互转化、互融共建,逐步探索出一条“抓党建、强组织、兴产业、促脱贫”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一是配强支部班子。在铜仁万山九丰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设立党支部,由九丰农业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担任支部书记,身份是党员的企业高管担任支部委员,进一步夯实人力基础。二是推广“九丰农业+”模式。以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以村为单位,在全区全面推广标准化蔬菜大棚基地。从九丰农业公司精选9名技术骨干,分配到9个乡(街道)担任科技副乡长(副主任),专门负责九丰农业大棚蔬菜的技术推广和培训。创新“九丰农业+大棚基地+农户”的大棚蔬菜技术培训服务,由技术骨干定期对各乡镇(街道)技术专干、农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三是创新利益分配机制。大力推广“入股分红+村级积累+管理报酬”分配模式,引导贫困群众以扶贫资金入股产业,成为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管理者。目前,我区村村建立合作社,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享受分红,其中,622模式(即纯利润的60%用于贫困户、20%用于村级积累、20%用于管理人员奖励)被《人民日报》报道,并被全国党员教育教材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