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思南县 > 正文

生态思南山水美

文/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文叶飞


  一行白鹭沿江低翔,连绵十里的清澈乌江岸边,来自铜仁市德江、石阡、凤岗、余庆、思南等县的垂钓爱好者神态悠闲、不断钓起野性十足的鱼儿,暮阳晚霞下,江水奔流,浪花拍岸,不时激起阵阵欢声笑语。“山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雁齐飞”,百鸟归林,翠竹茂林,一个个土家风情村落错落有致沿江分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妙意境,让人陶醉其中。


乌江晨光。任志平摄 (3).JPG

乌江晨光。任志平摄 


  “在思南,只要你沿江走一走,如此风光旖旎的生态美景,你每一天都可在乌江两岸观赏到,不时呈现,让你回味无穷、乐不思归。”钓者袁勇自豪地说。


城市绿化亮化提升了山城品质。任志平摄 (5).JPG

城市绿化亮化提升了山城品质。任志平摄 


  “六绿”染得千山秀    碧水青山入画来


  思南自古有“黔中首郡·乌江明珠”之美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有着如幻美景的乌江两岸文化因子赓续传承,是乌江中下游首开乌江河运文明的历史文化千年古城。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古埠思南,因乌江梯级开发在境内修建起思林电站,乌江一度被迫断航。失去了水上交通优势的思南,60多万各族人民依旧只能靠水吃水、靠山吃山,欠发达、欠开发程度最深的思南贫困难除,勤劳勇敢、俭朴持家的各族群众每年纵然付出百倍辛劳和热情,但百姓依然无奈望着清清乌江“缺水喝”,守着天然生态旅游资源“饿肚子”,缺吃少穿成为普遍背景。

  情系贫困地区的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将铜仁地区列入武陵山区脱贫攻坚示范区,从多方面给予积极扶持。自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思南县喜获政策倾斜,改革红利不断增添。

  试看:多年来,很多省内外各界人士走进思南,不仅为亲睹奔腾不息的浩荡乌江如画风光,更是为了赏绿、品尝原生态美食。

  满眼绿色,在思南城乡,绿里有河,河是清的,水下有鱼,水上有鸟,绿里有如茵花草,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休闲、修心、养身,生活品质妙不可言,百姓幸福指数节节升高。

  百里乌江风光四季不同,白鹭湖国家湿地公园、两河口峡谷风景、白鹭洲千年文化祭祀活动、长坝曼妙石林、越经千年的乌江文化符号“周家盐号”、记载乌江造船文化记忆的乌江造船厂、留住乌江河运文明往事的“乌江文化博物馆”等等,让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多年来,思南县持续开展生态环境整治,提高城乡品质,投入巨资对乌江及全县数百条河流实施生态修复,对城乡环境专门进行生态环境多项整治,对全县上百条河流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如今,水体越来越清,湿地规模越来越大,河流不臭了,一条条河流基本告别浑浊、黑臭。

  经过科学规划,“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同时进行,邀请一批批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对全县干部群众进行培训,百姓参与度越来越高,治理成效逐日凸显。群众对现在的治理成效越来越满意,脸上堆出了笑容。


绿色和谐的宜居小区。任志平摄.JPG

绿色和谐的宜居小区。任志平摄


  严守生态环境优先   实现乌江河里泛清波


  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两岸人们在乌江流域开展网箱养鱼,影响了乌江生态质量,一定程度上让乌江失去了一份天然而独特的美。如今,该县通过投入大量资金,已全面清除网箱养鱼。同时,多渠道引领上岸后的渔民靠山吃山,发展绿色产业,并且进行积极扶持和政策帮助,百姓喜笑颜开。

  “以前沿江人们依靠几分瘠薄土地,主要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施肥污染了江水。”思南县委常委、塘头镇党委书记吴廷彪说,“现在通过引导将沿江土地种上生态涵养林,渔民上岸'换饭碗'发展生态农业,乌江流域变好了,变美了。”

  在中央作出全面推进河长制决策部署以来,思南县委政府迅速建立起由县到乡及村的三级河长制体系,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动员的全民治江模式成就了思南美山美水。

  思南境内乌江流域78.13公里,流经20万人的县城和7个乡镇,而今,通过对工业污染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饮用水水源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区域水环境整治、环境能力建设等壮士断腕般的持续治理,使得27条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100%。

  思南城区乌江边的污水处理厂内,进水池的浑浊污水,经数十道生物工艺处理后,变成清澈的一级A标水。沿岸乡镇,10座污水处理厂高速运转。

  乌江流域的水土资源安全对长江流域水环境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凡是叫得出名字的河流,都能找到负责的河长。”思南县河长办主任张翔说,力保一江清水入长江。

  近年来,思南立足于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建设乌江生态经济走廊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

  自2016年8月以来,尽管财政十分紧张,思南县依然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一举将乌江上73万多平方米的鱼网箱全部拆除,所涉7个乡镇405户渔民全部上岸。

  “从水中求食到上岸,不是一个简单的‘换饭碗’问题,从渔民变身农民,也不只是‘吃饭角色’的简单转变。”思南县委书记刘云成认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切实做到既要金山银山,也要守住绿水青山。


思南县思林乡中岭村群众栽种金丝楠树苗(陈时安 摄).jpg

思南县思林乡中岭村群众栽种金丝楠树苗。 陈时安摄


  特色生态农业带动乡村   农旅一体化展露新姿


  思南的发展优势,在于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绿色产业,在于拥有没有受到污染的山水园林、稻田果园、连绵青山。

  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民心安。多年来,思南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农业领域不断书写出彩之笔。

  初夏季节,记者走进一个个乡镇村庄,穿行在生态茶园、果蔬基地、生态稻田、特色高效种植基地、生态养殖基地,农村产业革命如火如荼,深刻地感受到思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力“脉搏”。

  眼下,一批批有识之士瞄准思南生态优势,不辞万里落地栖居,投入资金来这里创业兴业,共建双赢。

  来自潇湘大地的贵州思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硕士研究生丁永昌携带数千万资金扎根思南县思林乡中岭村枫香关茶园,倾力打造美丽乡村“脱贫致富乡愁样本”,如今已初显成效,受到密切关注。省、市有关部门对此给予高度肯定与认可。

  思南县委副书记、县长席龙海介绍,多年来凭借当地独特的山区自然优势和山水园林湖资源,打造了沿江低热河谷绿色产业、高山冷凉果蔬基地、生态茶园高效园区、长短结合中药材基地、特色养殖种植等一项项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主导产业。

  如今,思南已培育起生态茶、生态畜牧、优质蔬果菌和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并形成“六个三园”产业布局。其中“三大茶园”总面积已超过17万亩;“三大菜园”全年种植蔬菜(食用菌)达28万亩;“三大果园”分别达万亩;“三大药园”已形成许家坝中药材示范园区;“三大林园”正打造3个万亩油茶林园基地;“三大牧园”正加快创建思南黄牛养殖园和繁育园、生猪产业园。

  “通过突出特色、科技助推,加快发展优质粮果蔬、生态茶、中药材、特种种植养殖等7大产业,全县每个乡镇现代特色示范园区辐射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思南县委书记刘云成一脸欣喜地说,“全县优质稻、精品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品面积在逐年扩大,产量在逐年增加、产值在逐步提高,品牌正在走出深山响誉远近。”

  农旅结合拓展生活富裕新路径。眼下,一条条清澈河流、一片片翠绿青山、一个个生态家园、一座座生态新村次第涌现,品原生态水果、赏山水田园风光、喝生态茶叶、尝土家美食、住生态民居已成为特色优势,“魅力思南·乡村农业四季游”正在形成,旅游扶贫模式已经让20多万群众变成"“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迈上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的崭新路子。

  百里乌江,百里画廊!乌江成了一条绿意流淌的大河,绿意葱茏的乌江两岸正在幻化成“天然水吧”“天然氧吧”,一个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串联成带,公路沿线形成百里精品水果长廊,百里乌江流域特色蔬菜种植基地连片绵延,农旅一体化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带引人入胜。

  田园变公园,农家变旅馆,农民变老板,“农家乐”正在让农民收入节节升高。眼下,该县正在强化“经营山水、经营乡愁、经营美丽、经营文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打造美丽经济特色产业带。


城区绿化。任志平摄.JPG

城区绿化。任志平摄


  美丽乡村再造生态宜居新空间。20多年来,思南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大力推进生态农业,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窗览绿、出门见绿、移步换景、景在园中成为现实,广大城乡基本实现卫生保洁、垃圾处理、农村改厨改厕改圈、村庄绿化、道路硬化、饮水净化全覆盖。

  思南也是多民族聚居县,享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傩戏之乡”“中国最美风景胜地县”“国家地质公园”等诸多国字号品牌。传统节庆很多,当地古朴、奇特、多彩的民俗风情多姿多彩,浓郁鲜明。如今,这些民族风情不仅仅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深植于旅游产业中的致富因子,与自然风景交融出无限的经济效益。

  如今,行进在乌江两岸,生态良好,一座座蔬菜科技大棚,一个个湿地公园,一座座生态茶山,景致各具,相映成画。百里乌江画廊,风光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享,一个个美丽乡村扑面而来。生态思南,指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