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思南县 > 正文

党徽在脱贫攻坚中闪闪发光———思南县许家坝镇创新党建扶贫工作纪实

   “今年我村引进温氏集团发展生猪养殖业,创建村集体的温氏生猪代养场,年底生猪出栏达2088头,总收入407万元,纯收入30万元,贫困农户分红15万元,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这来于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思南县许家坝镇黎家坝村村委会主任李文军告诉笔者。
  黎家坝村是思南县的一类贫困村,在县委办和镇党委的帮扶下,村党支部创建“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花椒、辣椒、生猪产业,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镇党委书记廖永生告诉笔者,近年来,许家坝镇创新党建促脱贫攻坚思路,党员干部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今年底全镇将减少贫困人口231户825人,实现所有贫困村出列的目标。


党员干部观摩新农村建设(罗美玲 摄).JPG

党员干部观摩农村建设


  “三晒一比”  晒强内生动力


  “现在找镇干部办事方便多了,只要按照公示牌上的手机号码拨打电话,镇干部就马上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和帮你办事。”许家坝镇农民黎应强说。
  走进许家坝镇,您会看到胸前带有“身份牌”的人,那就是镇村党员干部。该镇落实“三晒一比”举措,不断增强党员干部脱贫攻坚自觉性。
  晒好党员干部身份,该镇把镇村干部工作成效晒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监督之下,促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干出成效。制作党员干部服务公示牌亮在镇村两级人口集中的地方,制作身份牌挂在党员干部胸前,亮明党员干部姓名、职务、职责、脱贫攻坚任务和联系电话,既严管了干部,又管活了干部,脱贫攻坚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晒好党员干部自觉落实党建扶贫制度情况,制定印发了许家坝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十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制度,进一步压实了责任。
  晒好党员干部学习教育,采取“定时准时学、定点集中学、定内容重点学、强化考核学”的“四学模式”,党员干部素质和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不看不知道,看后吓一跳。通过查看潘家宅村的工作,才深知我们村存在的差距。”黎家坝村支书朱国英说。
  开展党建扶贫大比武观摩活动,该镇定期集中镇村党员干部到22个村(社区)脱贫攻坚战场现场观摩,党员干部听取村(社区)支部书记汇报、查阅工作资料、查看产业发展状况,激励党员干部学习先进,改进不足,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


  “两大一发挥”  挥强组织保障


  “脱贫步伐要加快,全靠支部带。”该镇落实“两大一发挥”举措,不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标杆作用。
  大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严格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扶贫的“双向述职”、“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党务公开等制度,推进党员组织生活常态化。对战斗力不强、村集体经济薄弱的客店村、兴隆场村开展专项整顿,让后进村党组织强起来。
  加大村级阵地建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投入80万元对破旧危房的潘家宅村、兴隆场村村委会进行重建。投入8.4万元启动建设了4个村的五小工程,实施村级阵地标准化建设10个。
  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标杆作用,配强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配强村党支部、村委会、村监委会领导班子和驻村工作队,镇党委每月分别听取村“三委”和驻村工作队汇报,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建立种植养殖能手、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业实用技术带头人、能工巧匠等乡土人才库,培养一批优秀年轻的村级后备干部。


  “两创一壮大” 增强发展后劲


  该镇落实“两创一壮大”举措,推进产业兴旺、村集体经经济发展。
  推进产业发展模式创新,以“民心党建”为总抓手,深入推进“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村党支部+公司+农户(贫困户)”等党建扶贫模式创新,把农村党建与脱贫攻坚、经济发展、乡风文明融为一体,有效解决了过去党建与经济工作“两张皮”。
  推进产业发展创新,围绕建设中药材园区、蔬菜园区、精品水果示范区、茶叶园区和万亩无公害花椒产业示范带、高山生态畜牧养殖场的“四区一带一高山”产业规划,建成了通树堡、万塘村蔬菜基地,黎家坝、胡家寨、三雷坝村花椒核心区,蒲家寨村坝坨中药材基地,代家山、舟水、三汇村罗汉果基地,杨家山、潘家宅、坝竹村等村茶叶基地和黎家坝村温氏生猪代养场。
  因村制宜建立企业(合作社)、村集体、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实现了贫困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


  打好四场硬仗  奠强扶贫之基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全镇村组公路建设18条41.566千米,均已全面开工;水利扶贫二期工程的桠上万吨水厂建设加速推进,集镇供水管网改造全面启动;大力实施“两改一化一道”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通过党员干部的宣传教育,142户贫困农户签订了搬迁协议,28户贫困农户已搬进新居。
  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了1.45万余亩,其中蔬菜3502亩、精品水果400亩、食用菌200亩、茶叶1100亩、中药材1303亩、花椒4970亩、烤烟3000亩、其他作物860亩。
  打好住房教育医疗“三保障”硬仗,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74户农村危房得到了改造。精准兑现教育资助资金和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让更多贫困学生受益。深入宣传健康扶贫政策,贫困人口100%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慢病患者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