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思南县 > 正文

思南:综合施策,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落到实处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张凤琴


  全面宣传动员,精准锁定搬迁对象。在易地搬迁工作中,充分发挥宣传工作的思想引领、舆论导向、精神激励等作用,强化“人人都是宣传员”的意识,切实让易地搬迁政策家喻户晓。举办了村干部、贫困村支部书记和致富带头人、深度贫困村等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组织学习了易地扶贫搬迁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扩大政策覆盖面。在对象锁定上,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作用,超额完成了省分任务。此外,还分批次组织搬迁群众到万山、塘头、双塘等安置点实地参观“新家”建设情况,坚定了搬迁群众的信心和决心。


  认真执行政策,守住建设成本底线。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的原则,积极整合建房资金和建设配套市政设施,多管齐下,降低贫困群众搬迁入住成本,建房成本控制在1500元/㎡以下;将简装修纳入安置房工程统一建设,综合成本控制在300元/㎡左右。同时,配套建设了绿化、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提升小区环境质量,实现了“既不突破资金,又不让贫困户多交钱、政府负债”。


  强化关怀激励,凝聚搬迁工作合力。出台了考核奖励办法,对100%完成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乡镇(街道),奖励工作经费5万元;对完成跨区域搬迁任务50%及以上的乡镇(街道),奖励工作经费10万元;对完成跨区域搬迁任务50%-100%及以上的,每搬迁1人分别奖励1500元、2000元、2500元工作经费,干部年终目标绩效上浮30%。通过系列举措的落实,有效提振了乡镇(街道)干部的士气,凝聚了易地扶贫搬迁强大合力。


  坚持以产定搬、以岗定搬,保障群众稳定搬迁。板桥安置点采取"“农旅”模式,依托郝家湾旅游景区带动就业。塘头关中坝安置点采取“农工旅”模式,引进鞋厂家门口务工;依托农业园区,引导搬迁户到园区务工;投入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小区分红;租地给搬迁户建微田园、种葱蒜,统筹兼顾特殊群体,有序引导他们改变原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双塘安置点采取“工贸”模式,引进企业建厂,解决就业;并统筹县内保洁、环卫、保安、公益性岗位等,解决就业。此外,我们还从各乡镇(街道)抽精干力量专门负责社区后续服务,在社区管理人员中选出“楼长”,负责协调解决群众搬迁后出现的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