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江口县 > 正文

遍地茶园溢馨香——江口县怒溪镇茶产业发展侧记

  夏季,走进江口县“抹茶小镇”怒溪镇,站在骆象村云雾缭绕、恍若仙境的象头茶业观光亭上,处处是绿色茶园,一阵微风吹来,那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条“生态美、茶业强、百姓福”的绿色崛起之路正如一幅画卷展开。


骆象村采茶一角.jpg

骆象村采茶一角


  敢拼敢闯 荒山变“金山”


  四月清晨,走进怒溪镇骆象村,一场山雨浸透了整个怒溪镇境内,生态茶镇云雾缭绕,景色更加宜人。该村党支部书记杨茂华拿着和贵茶集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书激动不已。这意味着骆象村年产量上千吨的茶业销路不愁了。

  其实,杨茂华最初不是种茶的。他曾做个白漂,做过乡间“牛郎”,跑客运,是骆象村里八十年代首批富裕起来的人。自己富不算富,乡亲们富了才叫富。

  穷则思变、变者通。2007年,江口县怒溪镇迎来发展茶产业的机遇,然而,群众都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贸然接受突兀起来新型产业。该镇鼓励党员、村干部带头发展茶产业。当年,杨茂华带头发展产业,种植龙井、福鼎大白等茶叶400亩。2010年10月注册了怒溪镇第一家个体专业合作社——贵州江口骆象村茶业专业合作社,出资200万元,新建了骆象村茶业加工厂,当年茶叶销售额近30万元,成了江口县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荒山变茶山,茶山变金山。“现在我们村的茶园面积从刚开始的2000亩多亩,增加了13000亩,人均3亩茶,户均12亩茶,可摘采面积8500余亩,每亩均产值4500元左右。”杨茂华谈起种茶带来的福利,他很是兴奋。他说,全村有8%的家庭购买了小车,300多户新建了小洋房,还有不少村民到铜仁、江口县城购房。截至目前,骆象村共有茶叶加工厂4家,共有茶叶加工机械设备209台。


  企业进村 农民变“工人”


  五月芬芳季,农民“上班”忙,放眼望去,怒溪镇省级扶贫示范茶业园区里,100余名茶农正忙着采茶、锄草,山上山下一派生机盎然。

  “现在70元,定时上8小时,一个月能拿1400元左右,长年有活路,工作轻松、自由。”在骆象村集体经济茶园里,76岁村民阙翠妹开心的说。

  “上个季度单骆象茶业有限公司支付群众务工工资40余万元,预计一年支付群众务工工资230万元左右。”该村副主任、骆象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阙从汗翻开工资发放册说。他说今年引进贵茶集团,新建了抹茶加工厂,与该公司签订长期技术指导、销售、品牌升级合同,从根本上解决茶叶销售难的问题。现在,本地务工人员紧缺得很,经常开车到桃映、坝盘等乡镇召集务工人员。

  “企业驻村机器响,农民上班挣钱忙;白天劳作茶山上,晚上回家暖新房;每逢赶集结对日,隔三差五添衣裳。”这首快板道出了因茶而兴群众的幸福生活。2011年5月,梵净山茶业公司生产的“梵净翠芽”在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荣获“特别金奖”,同年10月,又在第九届“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从此怒溪茶业迈向了国际市场。

  2018年,该镇农民人均收入9400元,其中茶叶收入占85%。目前,通过招商引资、鼓励本地能人置办公司(企业)等方式,全镇有茶加工厂10家,生产流水线18余条;抹茶加工厂4家,茶叶种植面积近30000余亩。


  茶旅结合 卖茶变“卖景”


  如今,行驶在怒溪镇境内的公路上,时常会发生交通拥堵的现象,不是公路变窄了,而是来往的车辆多了。每逢摘采春茶、秋茶的季节,各村(社区)茶园里山上山下、采茶歌声四处飘扬,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

  11年的种茶之路,该镇出现一大批茶叶种植大户,村民因种植茶业而富裕起来。在推进茶叶品质提升的同时,该镇不断探索高山茶园的特点,无缝衔接“茶旅一体化”项目。让群众从卖茶叶转向卖“景点”,吃上“旅游饭”。

  “我是第三次来了,这次带家人一起过来的,这里空气非常好,云雾袅绕的,真是人间‘仙境’,还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茶制作,真是一大享受。”来至重庆黄炳国先生说。

  按照“农业产业化、产业景区化”的定位,该镇特邀北京惠普公司为怒溪镇“茶旅一体化”量身制定发展规划,在骆象省级高效扶贫示范园区新建了茶叶观光亭、人行观光步道、单轨运输车,梵星村传统古村落写生基地、孟家屯古寨、四季花海,新建茶业交易市场等。

  在骆象茶业园区,精心制定了“微茶园”,让游客自由进入摘采茶叶,茶叶可卖给厂家、也可以自费给茶叶加工厂现场制作,让游客在观光后能够享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提升游客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与其同时,该镇正在积极筹划“茶业+民俗”旅游。截至目前,该镇累计接待各地旅客、商客近8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