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江口县 > 正文

江口:激活乡村振兴“组织动能”

  近年来,江口县始终坚持基层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振兴,不断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强化农村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有效激活乡村振兴的组织动能。


驻村干部帮忙采摘食用菌.jpg

驻村干部帮忙采摘食用菌


  突出党建引领 推动思想大解放


  “不种玉米种什么?什么能解决温饱我就种什么。”


  “脱贫攻坚出列了,是不是就可以歇息歇息了?”


  站在新的关口,江口高举思想解放的大旗,勇于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实践,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聚心发力。


  围绕转变全县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该县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泛开展“一学二赛百比千讲进万户”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在思想观念上来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


  近一年多时间以来,江口115所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成了引领乡村治理、推动产业革命、弘扬文明新风的"策源地",为决胜脱贫攻坚、加快乡村振兴凝聚起了强大动力。


  在龙阳村,一场软籽石榴管护技术培训已经持续了5天,来自河南省荥阳市兴农田田圈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的3名技术员轮番上阵,为群众“授业解惑”。


  思想观念的改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2017年,龙阳村在支部书记吴进益的带领下,成立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500亩,发展软籽石榴产业,试种的30亩成熟石榴苗已经挂果,并有所收获,让群众看到了希望。


  “今年是果苗管护的关键时期,我们特地邀请技术专家到村里来手把手地教,他们讲得很好,我们的人也都愿意学,积极性非常高,一天都不落下。”吴进益说。


  突出强基固本 提升基层组织力


  长岗岭村位于江口县、石阡县、印江自治县三县交汇处,地处偏远,土地贫瘠,贫困面大,不仅是该县9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还是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对象。


  “因为穷,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外出打工了,剩下来的大多是老人孩子,没办法的就留下来。”说起村里的基本情况,该村下派党支部书记胡世华倍感无奈。


  群雁高飞头雁领,群众脱贫支部引。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方式,推行村社合一,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先后发展蜜蜂养殖200多桶,养殖肉牛200多头,养殖石蛙2000余平方米,林下养鸡4000羽,种植油茶320亩,黄金蜜李200亩,覆盖贫困户140户454人,带动群众就业120余人。


  现如今,长岗岭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通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改善人居环境,一举摘掉“后进村”“贫困村”两顶帽子,壮了集体富了民,成为该县“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村。


  党建引领助推脱贫攻坚,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该县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发挥基层组织引领服务合力,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群众富在产业链上。截至目前,该县按照“村社合一”模式建立各类扶贫专业合作社达480多个,实现贫困户利益链接全覆盖。


  有支部,靠得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江口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突出智力支撑 壮大人才基因库


  “推广频振式杀虫灯370盏,应用面积6.5万余亩;引导、支持、组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组织13个,完成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7万余亩,培训技术人员160余期……”

  这是江口“三农”服务专家王胜的部分成绩单。


  从1996年分配到江口农业部门工作以来,王胜始终坚守一线,用自身的技艺帮扶群众发展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推动化学农药施用减量增效,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保护生态安全贡献力量。


  近年来,江口县深入推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着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围绕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导向,江口不断创新创优人才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招才引智,促使农业科技人才进驻并服务农业农村,吸引城市精英、企业家进入农村和外出打工人才返乡创业,不断强化人才“集聚效应”,实现“梧桐引凤”“以才聚才”,推动乡村人力资本的整体提升。


  此外,江口还探索建立乡土人才孵化基地,积极开展联帮带活动,培育发掘本土人才,加大农业技术培训,不断壮大乡村本土的致富能人、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


  仅在2018年,江口先后引进紧缺人才91人,重点培养农村产业大户和党员致富带头人569人,建立“三农”专家服务脱贫攻坚人才库189人,建立村级后备人才库253人。


  突出选人育人 建强支农主力军


  “快场村以前真叫个穷乡僻壤,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县内外的人都跑过来学习。这多亏了脱贫攻坚好政策和县政府办的倾力帮扶,也感谢我们的驻村工作队。”说起村里发生的巨变,村支书郑云清满是感激。


  快场村坐落于梵净山麓,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占近四分之一,村民多靠外出务工增加收入,村级发展举步维艰。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作为联建帮扶责任单位,该县政府办积极帮助出谋划策,寻找治贫“良方”。“快场属于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大规模发展农业产业行不通,必须走生态旅游发展路子。”该县政府办派驻快场村第一书记余飞说。


  在县政府办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快场村先后成立了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蜂养殖300桶,建成了生态骑马体验营和竹制品加工厂等项目,2017年实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200多元,向组织和群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调兵遣将”和“排兵布阵”,着力推动干部、资金、企业等资源下沉,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帮扶+开发”的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新路径。


  脱贫攻坚整县出列后,江口仍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靶心不散,选派498名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到村开展帮扶,选优配强“两委一队三个人”,打造永不走的工作队。


  突出改革创新 激活发展内动力


  在江口坝梅村大屋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勇脱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村党支部递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今年33岁的张勇患有先天性小儿脑性瘫痪,因不忍心拖累本就困难的家庭,张勇于2014年选择独自生活,常年以在周边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一直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村里人看在眼里,村党支部书记汪学权则是放在了心里。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张勇不但在村里开起了自己的小卖部,还通过"精扶贷"资金入股到了村里的扶贫专业合作社,仅年底入股分红收入一项就有3000多元。


  生活安稳,收入可观,感激之情和崇敬之意在张勇的心底油然而生。“是党组织的作用吸引了我,是汪支书的实干影响了我,村里发生的点滴变化大家都是看得见的,这都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苦干实干的结果。“张勇说。


  近年来,江口以“民心党建”工程为统领,实施基层党建“六亮”工程和党员“十个一”工作法,推行党组织“末位管理”和党员“亮牌服务”机制,通过开展党组织创先争优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有效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此外,该县深入开展党的政策好、人居环境好、社会风气好、干群关系好“四个好”宣传创建活动,教育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激发内生动力,增强了群众的感恩意识和脱贫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