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江口县 > 正文

易地搬迁党旗红——江口县抓党建促易地搬迁扶贫工作纪实

文|图 王勇平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张凤琴


  近年来,江口县始终按照“抓党建促异地搬迁扶贫”的工作思路,坚持把党组织建在易地扶贫搬迁一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移民核心”和党员的“移民模范”作用,为全面打好打赢易地搬迁扶贫攻坚这场硬仗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梵瑞社区.jpg

社区一角



  定制服务 解开思想疙瘩


  “搬?还是不搬?”很难想象,这在三个多月前还是德旺乡坝梅村烂塘组遮阳溪6户村民争论不休的“抉择”。


  遮阳溪自然寨共有6户人家,因自然条件恶劣、发展严重滞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被纳入到易地扶贫整寨搬迁对象。但由于对“未知”的顾虑和担忧,几户群众始终无法消除心中的后顾之忧,成了拒绝搬迁的“扎根派”。


  得知寨子里的乡亲们不愿意搬迁,在该乡集镇租房送小孩上学的党员卢道权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多次回乡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组织乡亲们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参观安置房,了解户型设计、周围环境及后续保障服务等。


  为进一步打消顾虑、坚定信心,卢道权还带头把自家的房子先拆了。在卢道权的带动下,乡亲们也跟着同意了。


  “易地搬迁最大的困难是群众思想有顾虑,老一辈故土难离不愿搬,年轻一辈害怕找不到事做不敢搬。在推进过程中,就要充分发挥党组织动员作用和党员带头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搬。”德旺乡党委书记卢国华如是说。


  党建引领、党员带动,服务群众、保障民益。针对群众不愿搬、不敢搬等思想疙瘩,该县通过成立易地扶贫搬迁一线临时党支部,组建政策宣传、跟踪服务、信息收集等专项工作队伍,开展定制服务,得到了搬迁群众的广泛认可。


  实践中,该县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六个坚持”相关要求,探索实施了以就业岗位定搬迁人数、以群众意愿定搬迁地点、以户籍人口定安置面积、以家庭情况定脱贫举措“四定法”确保广大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截至目前,该县的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完成群众搬迁2822户11815人,其中贫困户2554户10770人。


343024263859987392.jpg

培训结业典礼



  安身立业 鼓起群众腰包


  搬迁出来的群众过得咋样?带着问题,笔者走进了位于德旺乡集镇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16年以来,该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安置了来自该乡10个村的191户779人。


  安置点最显眼的当属一家小餐馆,只见老板刘凡亮和家人正准备客人的饭菜,厨房后面,一张张桌子前已经坐满了客人。这个小小的餐馆,成了刘凡亮一家6口人的主要经济来源,虽然只开张不到小半年时间,纯收入却已近万元。


  刘凡亮是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户,于2017年6月份从该乡的净河村岩棚组搬迁至安置点。搬来不久,安置点就忙着组织开展厨师、家政、保安等各项劳动技能培训,帮助广大搬迁群众创业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增加经济收入。


  在党支部的动员下,刘凡亮报名参加了厨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萌生了在安置点开个小餐馆的想法,在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安置点便民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忙活完餐馆里的事情,刘凡亮带着笔者从餐馆后面上到了三楼,走进他的新家,敞亮的房间里,电视、沙发等家具电器一应俱全,地板打扫得干干净净,既温馨又惬意。


  “肯定比以前要好多了,原来住的烂木房子,一年种田耕地下来也就够自己吃,现在一家人住上了新房,又开起了小餐馆,有了稳定收入,苦日子算到头了。”刘凡亮说。


  按照“挪穷窝”与“拔穷根”并举的要求,该县各安置点党支部想方设法帮助搬迁群众实现安身立业,努力做到产业、就业、帮扶、培训、服务“五个全覆盖”,促进移民实现就业、稳定增收,让贫困群众“快步过上好日子”。


  此外,该县还认真贯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三"政策要求,在搬迁安置点新建成学校3所、正在建设2所,增设卫生室10个,确保就学、就医、就业有保障。


  乡土传承 留住美丽乡愁


  走进凯德街道明星村周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只见该安置点全部采用庭院式设计,一栋栋房屋错落有致、庭院前后干净整洁。同时,安置点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户外健身场所和便民服务中心,让广大移民群众居住更舒心。


  不仅如此,为了让广大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记得住“乡愁”,该安置点党支部还通过集体就近流转土地10余亩,按照户均30平米的面积提供给大家作为“微田园”,让身体好、闲不住、想劳作的搬迁户可以种些瓜果蔬菜,既满足了日常的蔬菜需求,又化解了他们的乡愁。


  该安置点搬迁户周玉珍就是受益者之一。在新家建起了自家的“菜园子”,让周玉珍的生活又变得“有滋有味”起来,“来到这里总感觉少了点泥土味道,现在村里为我们分了菜园子,感觉又回到了以往的生活习惯。”周玉珍说。


  不仅如此,该安置点还规划建成了集体经济600多亩红心猕猴桃基地,按照人均一亩标准分配给搬迁群众,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还满足了群众离不开土地的需求。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江口县还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路径,因地制宜,注重民俗传统,着力在“乡土传承”下功夫,最大限度保留和传承搬迁户的生活习惯和风俗,高标准建设乡风民俗等精神文化生活配套设施。同时发动群众参与组建民族歌舞队、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每逢传统佳节,开展重大民俗活动就成了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党支部的重头戏。“泥土就是搬迁群众的根,民俗就是他们的魂,易地搬迁不应是一般了之,而应更加注重乡土的传承。”移民安置点梵瑞社区党委书记蒋志国说。


  立脱贫之志感党恩,鼓奋进之心跟党走。在新时代移民党建的引领下,搬迁群众正昂首阔步迈向新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