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德江县 > 正文

德江:玉竹山探路乡村振兴

  近年来,德江县玉竹村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五步工作法”“76554”工作要求和“三真三因三定”工作原则,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关键,以合作社为抓手,以群众稳定增收脱贫为目的,动员各方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了明显成效。

  玉竹村位于德江县桶井乡东面,距乡政府3公里。全村辖7个村民组561户218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598人。2012年村民人均收入2500元,2016年整村脱贫出列时人均收入8838.5元。今年5月,样本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10元。


  聚焦基础设施——改写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把幸福藏在心里


  作为全省20个极贫乡之一的桶井乡,山大沟深,“荒坡坡,石窝窝,望着乌江缺水喝”,这段在桶井乡祖祖辈辈流传的顺口溜,真实的反映了该乡的窘境。

  面临乌江,常年干旱缺水,满目光秃的山岭,遍坡的石头,村民吃水难、行路难、增收难……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玉竹村也不例外,一度人心思走。

  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的号角吹响后,桶井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入手,抢抓“乡村公路大会战”、农村危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机遇,整合资源,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通过实施三级水利提灌工程,把乌江水提起来,修建蓄水池,使该村561户2186名村民全部饮上了自来水。

  5年前,玉竹村通村通组的道路基本是土路,村民要去乡里办事、赶场,站在山上,一眼就能看到集镇,但囿于沟壑纵横,走来却要半天功夫。如今,平坦的水泥公路,把山上山下连成一片,从村道一直延伸到农户家门口。如今,行走在玉竹农业观光园区,生机盎然的柑橘,蓬勃生长的猕猴桃,白墙青瓦的庭院,错落有致的民居,清凉甘甜的自来水,水泥硬化的联户通组道路,整齐竖立的太阳能路灯,无不昭示着土家山村崭新的希望,也很难再让人与深度贫困村联系起来。

  “乡里结合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村里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里群众都有了卫生厕所。”村主任杨先礼说道。短短几年,玉竹村摘掉了“贫困帽”,实现了有学上、有医疗保障、有文化活动场所、有稳定收入来源,极大地提振了全村干部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聚焦绿色产业——“三变”模式催生山地升值把笑容写在脸上


  玉竹村两面环江,前临新滩渡口,山上有连片撂荒的山地,同时也有满山的石头。石漠化严重、山高坡陡、干旱缺水、技术落后,发展产业谈何容易。然而,桶井人不信这个邪。

  随着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瞄准了玉竹山。通过深入调研,邀请专家反复论证,结合实际高标准定位了休闲农业观光园的打造。以玉竹村为核心,重点发展香柚、血橙等主导精品水果,合理布局观赏性水果和相宜性中草药花草,建成集效益、生态、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观光园,让群众借助产业园区脱贫致富。说来容易做来难。建园初期,好多人认为要在石旮旯里种出产业来,那简直是笑话。

  “我们就是从乌江背水,也要把这个园区建起来。”桶井乡乡长熊飞回想起当初建园的决心,经历地艰难与困苦浮现眼前。“我们把果苗的种植落实到每一个干部头上,并且负责成活。”当时全乡65名干部,每人负责200棵果苗的成活任务,于是,玉竹山上出现了背水建园区的动人场面。

  奇迹总发生在艰难与艰辛后面。通过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玉竹山第一批果苗成活率达到85%,并且次年全部挂果。为确保园区持续快速发展,该村抢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遇,组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联社和村级劳务公司,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导作用,以“合作联社+公司+大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动员贫困农户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变资源为资产入股合作社,在劳务公司的组织下,到合作社务工。产业见效后,按照土地和扶贫入股资金的比例合理分红,这样,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入股有股金、流转有租金、务工有薪金的“三变”获取“三金”的产业发展模式在玉竹形成。通过几年的努力,玉竹产业园区辐射带动场坝、高井、同心、玉竹4个村,建成产业园区2150亩。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已逐步完善,园区道路、小水池已建成,自动化喷灌已投入使用。入驻园区市场主体18家,其中:合作社4家,微型企业13家,农家乐1家,农家乐一年的营业额达16万余元。园区自建设以来,共带动周边农户创收450余户1710余人,其中贫困户176户667人,每天解决就地就近务工120余人,吸纳“雁归”创业返乡人员入园发展20余人,每月共支付农民工工资90万元。

  园区的建设为全村脱贫致富找准了路子,干出了样子,群众腰包有了票子。2016年,玉竹村人均收入从五年前的2500元提升到8838.5元,实现了如期脱贫。


  聚焦利益联接——坚守两条底线加快发展用丰收描绘未来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是桶井乡党委、政府始终坚守的底线和原则;既要做大生态保护这个蛋糕,又要保证扶贫成效,这是玉竹人牢不可破的信念。随着扶贫攻坚力度加大,政策、资金、人力资源不断向玉竹村聚集。

  “山上种果树,林下种菊花,地下种红薯,空中养山鸡,我们有限的土地有效盘活,实现一地多用,实现效益呈几何级数增长。同时,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保护。”乡长熊飞总结说道。

  刘继权便是第一位回归桶井到玉竹山创业发展的春晖使者,他率先在玉竹山集中流转土地近1400亩,组建了瑞丰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力发展水蜜桃、蜜桔、猕猴桃等水果,合作社员涉及玉竹、高井、场坝等5个村632户群众,其中贫困户284户。在玉竹山上,除了瑞丰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有益农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义军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统一按见成效后“5311”比例分红共享发展成果,合作社股东占利润50%分红,农户获得利润30%分红,村集体也有10%的利润,10%作为贫困群众的扶贫救助基金。

  该村立足群众增收迫切的实际,实施以短养长、长短互补的产业发展思路,以玉竹山为中心,全面推行套种金丝皇菊做法,给群众带来尽可能多的务工机会,让合作社实现尽可能多的产业聚集,让农民变富、让农村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