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德江县 > 正文

德江积极探索移民工作“党建+”模式

   12月1日,采访车驶入德江县楠木园安置区,首先挤入眼帘的是宽阔的广场,依次是干净的巷道、井然的商铺,往来的保安、保洁人员各尽其责。
  “请问有什么事?上面有停车区。”车还没有停好,一位年近六旬的保安人员前来温馨提示。
  这位名叫王美权的保安,他就是来自长丰乡出水村的移民,57岁了,今年8月份才搬进乐康小区,住在小区9号楼1-4-3号。


移民孩子在小区得到了就近入学.jpg

移民孩子在小区得到了就近入学


  “大家都说党的政策好,但没有想到有这么好。”王美权谈起易地搬迁后的新生活一直称赞,“这套100多平米的住房至少要值30万吧,我们搬进来时电视、沙发什么都有,连灶台、电磁炉都有,提点米来就可以开锅了。”
  搬进小区后,王美权通过一周的培训后,当上所在小区的保安员,每个月拿着1800元的固定工资。“这比在出水那个山高坡陡的地方好多了。”他说:“以前贫困就是因为没有产业支撑,而家属在搬迁前的一次劳动中摔下坎就丢掉了性命。”
  像王美权这样的保安人员在安置共有14名,他们只是楠木园安置区移民工作“党建+”模式的受益者之一。
  德江楠木园安置区至2014年实施水库移民组建以来,现在共有生态、易地等三类移民总计2964户12800多人,小区占地共350余亩,分为安康、居康、乐康、业康四个小区共19楼宇(居民区)。
  “搬得出只是移民工作的开始,”德江县分管移民工作的副县长张文说:“要实现稳得住、能致富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精做细。”


移民老在小区享受幸福生活.jpg

移民老人在小区享受幸福生活


  近几年来,德江县始终以党建工作为引领,统揽移民安置区就业、教育、医疗、治安等各项服务工作,探索出了“党建+”移民工作新模式,快速实现移民群众的稳得住和能致富,一起迈步全康小康的新生活新征程。
  从今年年初起,安置区从21个乡镇(街道)选派一名干部到集中办工,并由玉水街道党工委明确一名副科级领导组建党总支为核心的工作专班进行专抓,党总支下设4个支部,并成立“党建+就业”小组、“党建+培训”、“党建+综治”小组、“党建+教育”小组、“党建+医疗”、“党建+康娱”若干小组,实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行挂牌亮证上岗。
  解松,是长堡镇派到移民安置区集中开展工作的一名干部,他在“党建+就业”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了“鸿悦鼎盛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成为移民群众临时就业的主渠道。
  来自长堡镇杨井坪村的杨月友就是公司的最佳受益者,据他介绍,一年来他到高家湾园区当过种花人,到白果坨国家湿地公园当过植树人,也到过城里建筑工地人当过搬运工,工资从每天80元到200元不等,平均每个月务工工资在3000元以上。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劳务公司向县输送劳动力1603人,县内临时就业4500多人次,在空闲期间都参与县直各部门在小区举办的各类培训,并把培训多少情况与解决就业挂起勾来,驱动大家主动积极参与各类培训。
  采访时,小区内家政培训班、厨师培训班正抓紧培训,培训期间每人每还有40元的补助。来自潮砥镇的张海,去年通过就业局在小区开展的厨师培训后,很快在业康小区门口开办起了一家餐饮店,生意一起很火。记者了解起日收入情况时,他笑了笑说:“每天只有1000来块钱的收入。”
  除了就业外,通过“党建+”模式的努力,小区3100多适年学童得到就近入学,同时争取社会治安专项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构建起立体化、智能型、围合式防控网络,还派出3名民警专职办公,让搬迁群众住得安心放心。
  前几天,小区工作又进行细化,按宇划分建立起“党建1+1”模式,即一幢楼宇由一名党员负责建立起楼小组,负责统计就业、就学、就医等情况,王美权主动承担起了楼台长职责。他说:“党的政策这么好,作为党员我要新环境中发挥新作。”
  夜幕渐近,尽管天是纷纷细雨,却挡不住广场上音乐的响起,三三两两的人群又跳起各式的健身舞,恰是牵手健康走向小康的幸福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