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德江县 > 正文

菊花开了 桔子熟了 群众笑了——桶井乡玉竹山乡村旅游建设见闻

   金色之秋,象征收获,也见证收获。


IMG_0543.JPG

德江县桶井乡玉竹山乡村旅游点花开桔熟醉游客


  连日来,黔东北的阳光和煦,乌江两岸层林尽染,如洗的蓝天写意着秋的热情与美丽。
  全省极贫之地的德江县桶井乡玉竹山,德江首个乡村旅游示范点,菊花开了,柑桔熟了,游人往来,品菊花茶,尝新鲜桔,吃一顿农家饭,城里和乡村人的幸福日子情洒山岗。
  “桔子每斤8块,菊花每盒120元。”山头上瑞丰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这个秋季里迎来了喜人的收获。满山金黄金黄的菊花香飘四野,游客神往;火红火红的桔子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挑逗着游客的味觉,价格多少在城里人看来都是品尝秋的味道。
  “几年前,这儿什么都没有。”当地一位率真的小伙道出了实情。玉竹山,2015年前还是无人愿至的不毛之土,石头硬土地瘠,要什么什么不长。由来已久的贫困如同洪水猛兽,在玉竹山叫嚣一切,肆意一切。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消除绝对贫困的战役在全国打响。极贫就是重点,重点就是硬仗。
  桶井乡党委政府严格按照中央及省市县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产业这一关键,切实按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的“八要素”“五步工作法”要求,凝心聚力排兵布阵发起总攻。
  刘继权便是第一位回归桶井到玉竹山创业发展的春晖使者,他率先在玉竹山集中流转土地近1400亩,组建了瑞丰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力发展水蜜桃、蜜桔、猕猴桃等水果,合作社员涉及玉竹、高井、场坝等5个村632户群众,其中贫困户284户。
  水果是长效产业。桶井乡立足群众增收迫切的实际,实施以短养长、长短互补的产业发展战略,以玉竹山为中心、为重点、为样板,全面推出套种金丝皇菊做法,给群众带来尽可能多的务工机会,让合作社实现尽可能多的产业聚集,让农村变美、让农民变富。


IMG_0544.JPG

桔子就地成俏市


  思路决定出路,实干成就实绩。3年来,瑞丰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聚合扶贫政策优势春耕夏耘、秋管冬理,每年支付当地务工人员工资120余万元,平均每亩务工收入在850元以上,比群众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收入要高。
  高井村村民陈德才流转土地后就地务工,当年收入突破了万元,一家3口人均收入在4000元以上。玉竹村安文在园区从事水路基础设施建设,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他们通过辛勤劳动在玉竹山创造着从未有过的幸福生活。
  在玉竹山上,除了瑞丰源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还有益农菊花种植专业合作社、义军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等,统一按见成效后“5311”比例分红共享发展成果,合作社股东占利润50%分红,农户获得利润30%分红,村集体也有10%的利润,10%作为贫困群众的扶贫救助基金。
  任何时候,制度是调动和推动发展的关键所在。“5311”利益联结在玉竹山激活了发展的春水。制度活了,群众的内在潜力也就活了;制度活了,沉睡的土地潜能也就活了;制度活了,闲散的社会资本也就变活了。
  问泉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000个日夜过去了,曾经极贫如洗的玉竹山渐渐变绿,产业渐渐变强,人也渐渐地富了起来。
  走进玉竹山菊花茶加工厂,笔者看到厂内一片繁忙,当地不少群众在这里变身为工人,将采收的一朵朵鲜美的菊花在这里变身为一片片菊花茶,汇聚成盒销往各地市场。加工让产业在玉竹山成链条发展,延长的是当地群众就业的机会和增收的渠道。
  工厂是村集体的产业扶贫项目资金修建的,各专业合作社可以按需租用,改变了产业主对工厂所用必所有的格局。刘继权说:“桶井乡党委、政府把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问题解决在关键处,工厂建成后促进了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后促进了群众就业,群众就业才最终实现脱贫增收。”
  农业产业化,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景园一体化。桶井乡玉竹山正是按这一部署建设成为全县乡村旅游示范点,开启了乡村振兴的发展新篇章。
  菊花开了,柑桔熟了,群众笑了。这对于桶井乡的群众来说,只是这个新时代新发展的开始,更让桶井人期待的是,投资3.8亿元的乡村旅游项目已全面启动,桶井之桶观景平台、鹰嘴崖玻璃栈道、新滩梦屿和乌江溜索等更能吸纳人气的旅游项目正应运而生。


1.jpg

花开农家笑

2.jpg

桶井乡群众抢抓有利天气加紧采收菊花

3.jpg
  玉竹山建成菊花茶加工厂,对各合作社的菊花就地进行加工,增加了产品副加值,延长了产业链,实现了更多群众变身产业工人,就地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