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碧江区 > 正文

一江碧水满载“锦江情缘”

——记碧江环卫工人芦忠华夫妇敬业奉献的故事


  一条船、一个网兜、两个箩筐,记载着芦忠华夫妇10多年来巡逻打捞的轨迹,锦江河流淌的一江碧水满载芦忠华夫妇无怨无悔的“锦江情缘”。


卢忠华夫妇工作场景之三.JPG

工作中的芦忠华夫妇


  如今的锦江河面上,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一条打捞船,丈夫蹲在船尾掌舵,妻子站在船头一边瞭望一边捞起河面上的垃圾,这就是碧江区环卫局河面打捞环卫工人芦忠华夫妇的打捞船。芦忠华夫妇是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12年来,在执着坚定中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


  无怨无悔显担当


  “打捞垃圾已经12年了,锦江河的水越来越清亮,天空越来越湛蓝,每天摇曳小舟漂在碧水蓝天间,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8月3日,记者在铜仁污水处理厂打捞船队码头见到芦忠华,他向记者娓娓道来,诉说有关他与锦江的深情。


  他站在船上凝视锦江,如同欣赏一幅精心创作的画卷,锦江无论整体还是局部,无不彰显着它不拘一格的秀美。审视清澈见底、清亮如镜的锦江河,芦忠华内心澎湃不已,因为这凝结着芦忠华夫妇十年如一日的监护。


  “每天早上六点就上船,直到晚上七点过才下船回家,有时候遇到值班或者突发情况晚上十一二点都还在干。”妻子胡孟君看到芦忠华这样辛苦,2012年毅然决定跟他一起干,于是胡孟君是打捞队唯一的一名女性。


  胡孟君说:“跟芦忠华结婚后,天天跟着他下水,也练就一身好本领,所以具备了在船上工作的身体条件。船上工作,跟他吃在船上、住在船上,这样也解决了他之前饿一顿饱一顿的问题。”


  芦忠华夫妇每天和队友们负责面积约350万平方米、长约12公里的锦江流域的垃圾打捞工作,对风吹下的落叶、行人乱丢的白色垃圾、突然飘浮的"水锅巴"进行打捞、处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芦忠华一干就是12年。


  每当有人问他,一个月那点收入,还拉着妻子这样干,值得吗?他总是朴实的一笑,答案永远是那句:“我们虽然辛苦,但换来这一江碧水”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凭借水况熟、水性好、经验足,芦忠华被推认为队长。招募队员初,芦忠华清晰的记得,辞职的最快的就干了1个小时,丢下工具下船就走人不干了;有的半天就走了,有的坚持了1个月,还是觉得吃不消,也走了。前后走的人多达30个,能坚持下来的都是老将。


  为了便于工作并管理船只,2014年他们索性把家搬进了宽不足1米5的小船上,吃住在船。直到今年5月,区环卫局安排了专人管理船只,他们才撤回家中住,芦忠华说:“住在船上的3年多来,全年365天,有300天都在江面上。”


  在2016年的“7.4”和2017年“6.24”特大洪灾中,芦忠华住在船上彻夜未眠整夜在码头观察水位上升情况,移动船只保障不被洪水冲走,及时挽救国家财产。洪水过后的沿江步道被淹了,芦忠华率领打捞队伍连夜冲洗沿江步道,基本上没合眼。抗洪抢险工作中,他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抗洪抢险工作中。正因为他优秀的工作表现,在2016年被碧江区委评为“优秀抗洪先进工人”。


  每次下暴雨后,我们就‘惨’了。作为打捞队队长的他还没来得及说,旁边的队友罗生亮忙着告诉记者。每次暴雨过后,他们25名队员开着船就干着不知几点下班的打捞活去了。


  2006年至今,芦忠华手上用坏的清理船就有2条。以前,船只没有机械动力,全靠人力划,一个来回就得花3个多小时,芦忠华时常清晨5点就出去工作了,直到晚上12点才收工。最多时,每天能打捞10多吨垃圾上岸,少则几百斤,工作强度之大。作为队长,芦忠华总是不断在研究打捞垃圾的诀窍方法,在他的建议下,终于用汽油机器替代了以前的手划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保洁船装了机械动力,一个来回仅需要30分钟。同时,还成立了"锦江环卫"水上清理队,队里的船只由原来的2条,增加至15条;队员也由原来的4人壮大为目前的25人。


  大明边城、清水桥、东关大桥、水晶角、西门桥、铜岩阁… …早中晚总有这样一条夫妻船往来于江面上,为了锦江的美丽,无怨无悔地付出宝贵年华。


卢忠华夫妇工作场景之二。.JPG

工作中的芦忠华夫妇


  热心助人好榜样


  “我们偶尔从河里救起不慎落水的人。”芦忠华说,他们干的分外工作较多的要数救人,每每看到被救的人平安,便觉得很开心,毕竟救了一条人命。如果发现的是漂出水面的尸体,他们会觉得心情格外沉重。


  回忆起这些年来救人的事情,芦忠华感慨良多,记忆最深的是2009年冬月,芦忠华看见江面上飘来一个黑色塑料袋,赶紧开船去打捞,刚靠近就听到好像婴儿啼哭的声音,他赶快将袋子捞起来,打开一看,是一名男婴。顿时,让人看了很揪心,于是他赶忙拨打110,将孩子送往到桐梓巷派出所登记。回忆起那一幕,芦忠华说,打捞垃圾本就是我的工作职责,但救人,感觉责任重大。


  一次在下南门收船上岸了,发现一名5岁多的小男孩落水,来不及多想,纵身一跃跳进桥下水中,将其救起,当时孩子快要失去生命体征,凭着经验,将其倒立放置岸上,用手揉肚子,揉了近半个小时候后,听到孩子喉咙“哗--哗”一声,孩子口中淌出一股水,随后孩子哭起来了。其家人赶到派出所的时候喜极而泣,拉住卢忠华的手纷纷致谢,感谢芦忠华的救命之恩。


  在江上这么多年,芦忠华亲自救起的小到襁褓婴儿大到中年妇女,救人近30人。


  回忆起救人的一幕幕,芦忠华内心分外沉重,他一边凝视锦江,一边暗自期许:希望今后捞起的垃圾再少一点,被救起的人少一点,那样锦江就更加洁净,更美了。


  用心动情可敬可亲


  芦忠华出生在锦江岸边的桐梓巷村,从小就在锦江边上长大,对家门前这锦江河有很深的感情。1998年从铜仁皮革厂下岗后,他养猪、开船、卖肉、捕鱼都干过,但2006年他看见市民向锦江乱倾倒垃圾现象十分普遍,电炸毒捕泛滥,河面上漂浮的垃圾不堪入目,于是,他选择划船打捞垃圾,一心只想还锦江本清。


  “虽然待遇不高,但这活总得有人来干,保护锦江这条母亲河,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芦忠华告诉记者,做这行需要动真情、下恒心、做奉献,自己没有别的专长,尽管工作枯燥、辛苦,但从小就喜欢在锦江河游泳,骨子里对锦江有着深厚感情,于是从容地选择了给锦江保洁,并坚持了这么多年。


  盛夏的铜仁持续高温,骄阳似火。露天作业的芦忠华夫妇也没时间回到岸边消暑纳凉,依然在河面上忙碌着。保洁船推开波浪,记者随船行驶到芦忠华夫妇日常作业的河段,芦忠华一手掌控机器一手掌舵,妻子一边瞭望一边捞起河面上的垃圾。豆大的汗珠从芦忠华脸上滚落,来不及擦拭,左手掌舵,右手又提起网兜捞起河面漂浮物,网兜满了又赶紧倒进船上的箩筐。


  若说锦江是铜仁的一道道靓丽风景,而此时此刻那条轻轻摇曳的小木船,那个弯着腰打捞的身影,也筑就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打捞中,芦忠华告诉记者,与2014年之前相比,向锦江乱排放的现象越来越少。这主要得益于市民自觉性提高,政府宣传、治理并进,时常有人制止乱丢行为,并提醒说环卫工很辛苦,请珍惜劳动成果等。大大减少了锦江保洁工作量,保证了锦江水清亮,风景如画。


  算起来这12年捞起的垃圾至少可以填满半条锦江,芦忠华有些夸张地说,但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工作的辛劳程度。据碧江区环卫局局长向宇估算。目前,环卫队共有25人,15艘保洁船,每天从锦江河打捞上岸的各种垃圾至少有3.2吨,一年下来就是上千吨了。


  锦江越来越干净了,钓鱼的老人、散步的市民、游览的游客越来越多了,大家看到这支队伍,都纷纷为这群可亲可敬的人竖起了大拇指,为他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