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铜仁:“新市民·追梦桥”遍地开花,“新农民·逐梦路”振兴乡村

  9月10日下午,铜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暨“新市民·追梦桥”工程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铜仁市委组织部发布了全市“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建设情况,市委宣传部发布了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情况。


W020200911528860999127.jpg


搭“五桥”、建“五家”,“新市民·追梦桥”遍地开花


  易地扶贫搬迁是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的重大举措,是“挪穷窝”与“拔穷根”的治本之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的具体举措。对于铜仁,易地扶贫搬迁是彻底挖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稳定脱贫的最有效的途径。目前,铜仁市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44个,搬迁贫困群众29.36万人,跨区县搬迁12.55万人,占全省跨区县搬迁规模的54.3%。


  搬迁群众搬到城镇以后,如何让他们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立足于这样一个目标,省委提出了实施“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具体由工会、团委、妇联为主体,整合其他社会各类资源,形成一个专门针对搬迁群众服务品牌。


  近年来,铜仁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聚焦群众所急、党政所需、工青妇所能,坚持党委领导、资源整合、共建共用、各记其功的原则,搭好“五桥”、建好“五家”。相继形成了“1+3+X”领导机制、“1357”工作模式工作经验,在促进搬迁群众从“搬得出”向“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转变、助推“新市民·追梦桥”工程见实效创品牌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铜仁市通过实施搭建感恩桥、建设奋进之家;搭建致富桥、建设幸福之家;搭建连心桥、建设温暖之家;搭建平安桥、建设和谐之家;搭建融合桥、建设文明之家工程。在全市144个安置点通过联合建、单独建的方式,建立124个“新市民·追梦桥”服务中心,建立就业创业服务中心124个,探索建立社区少工委57个,开办扶贫车间135个,建设脱贫攻坚夜校67个,建设“追梦”书屋108个,开办锦绣作坊92个,组建社区治理职工、青年、妇女志愿者队伍267支。有机整合优势资源下沉安置点,形成常态联合服务机制,保障工作长期有效开展,切实提升“新市民·追梦桥”工程品牌影响力和凝聚力。


2.jpg


“新农民·逐梦路”带领群众走“五路”、兴“五村”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党的群众工作落地落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探索。


  2019年,铜仁市委高度重视,先期在碧江区、万山区、玉屏自治县、沿河自治县启动了市级试点工作。同年10月,碧江区、玉屏自治县、沿河自治县被列入全国第二批500个试点,全市10个区县和铜仁高新区、大龙开发区共12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管理单元被列入全省试点。目前,全市整合各类资源,建设了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5个实践所,312个实践站点,44个示范站。


  自试点工作启动以来,铜仁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积极探索单打变协作,破解基层力量不强难题;理论变家常,破解思想落地不实难题;文明变礼遇,破解内生动力不足难题;第四,乐器变武器,破解文化供养不力难题;第五,服务变项目,破解供需对接不畅难题。“五变”破“五题”的改革路径,破解束缚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瓶颈问题,为打赢两场战役,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凝聚了磅礴的精神力量。


  为进一步巩固成果,深化拓展试点工作,有效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目前,铜仁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委政法委和市农业农村局等“三部一委一局”已经联合印发了《铜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新农民·逐梦路”工程实施意见》,“三部一委一局”正在分别组建工作专班,细化实施方案,将整合部门、群团、新的社会阶层和东西部扶贫协作等资源力量,对应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带领农村群众走“五路”、兴“五村”,即:走改革创新路,兴产业新村;走绿色生态路,兴宜居新村;走文化兴盛路,兴文明新村;走群治善治路,兴和谐新村;走共同富裕路,兴美丽新村。


  预计,通过3到5年的努力,“新农民·逐梦路”工程在铜仁将形成具有铜仁特色的新时代群众工作新路径,推动广大农村产业更加兴旺,生态更加宜居,乡风更加文明,治理更加有效,农村群众生活更加富裕。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万芬

编辑 韦一茜

编审 田旻佳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