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贵州思南县“大水网”建设,连通大山深处的希望之水


  打开水龙头,魏中礼在家中制作冒着水汽的猪饲料  本报记者 岳虹/摄


  □本报记者岳虹通讯员蔡瑶佳


  1月17日,年味渐浓,“新春走基层·脱贫攻坚看贵州”第一采访组走进黔东北地区铜仁市思南县,这一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思南县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间地带,是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区域之一,也是工程性缺水最典型的区域之一。


  从县城出发进入山区,在山中盘绕1个多小时后,记者一行来到许家坝镇潘家宅村,这里有550户2236名群众,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480人。


  来到村民魏中礼家,魏大哥正在厨房用大锅熬煮猪食,水龙头就在锅灶旁边。他在水龙头上接出一小截胶皮管,自来水直接流进大锅。


  “去年8月份家里水龙头就安好了,现在什么时候都有水。”魏大哥说,以前他们和另外几户共用一个小水窖,接望天水,一窖水有时得用好几个月,水质“肯定不怎么好”。遇到旱天水窖里没水了,还得去两三里外挑水。“现在是不用了。真的感谢共产党!”魏大哥发自肺腑地说。


  潘家宅村在大山深处,海拔较高,加之当地地下水水位较低,接通自来水难度很大。


  2019年8月,潘家宅村550户人家已全部实现自来水入户,饮水安全全部达标。村里的自来水来自2019年5月份投产的许家坝水厂。该水厂日输水规模4万吨,按照县级城镇居民用水标准每人每天100升计算,足够40万人使用。


  水从许家坝水厂流出后,经两级泵站提水,抬升近200米后,才能自流到海拔较高的居民区(如潘家宅村)的用水管网中。


  “许家坝水厂覆盖十几个乡镇用水。其中海拔较高的区域占20%左右,但脱贫攻坚是一户都不能舍下的。”思南县水库管理处副主任田杰介绍。


  思南县水务局副局长杨昌世介绍,当地居民居住区分布高差较大,最高海拔达1200米,最低仅为380米。2017年之前,县域供水对泵站提水依赖性较大,全县年泵站提水电费高达1100余万元。“以前,县域供水网割裂为几个大片区,各片区只能就近从片区内水源取水,如果该水源点地势低,就必须掏电费通过多级泵站提水后才能给附近居民供水。有些水库虽然地势高、水量足,自流供水能力强,但由于管网不通,也只能为部分地区供水,水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杨昌世说,还存在农村居民人口分散导致的饮水安全保障成本高等问题。


  难题难不倒思南水利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思南立足本地特殊地形、水情,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将已建和在建骨干水源工程作为稳定水源,自2016年起,通过融资贷款,规划建设“十库、八厂、七支线、两联接”覆盖全县、互联互通的“大水网”。


  “‘大水网’建设打破了区域间供水管网的限制。地势较高、水量较为丰富的水库,可以通过互联互通的水网向全县区域输水了。可以说县域内的‘南水北调’‘东水中送’都成为可能,有效促进了全县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思南县水务局局长张翔说。


  2018年,思南“大水网”建设初见成效,全县有80%的居民用水不再依靠水泵逐级提水,县年度泵站提水电费下降至200万元左右,不到之前的1/5。同时,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可享用同源同质的供水资源。杨昌世介绍,“大水网”一期、二期工程建设已结束,目前已覆盖13个乡镇,预计2020年年底,将覆盖全县28个乡镇。


  1月16日,思南县脱贫摘帽第三方评估刚刚结束。自2014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思南县实施饮水安全项目315个,总投资近1.8亿元,解决了31.45万人(含贫困人口7.8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为思南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力水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