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安华娥:31年的坚守只为了给山村孩子撑起一片晴天

  31年的时间有多长?一个人能从青年走到中年。


  31年能做多少事情?一个人或许只做了一件事……


  走进印江土家族杨柳镇茶山村教学点,被一种感动包围着。她把十八弯的山路走了31年,她用肩膀背出了一个又一个渴求知识的孩子,她本可走的更远却放不下山里的孩子……31年来,她既当老师又当妈妈,无怨无悔地扎根偏远山区,用坚韧如铁的意志,为山村的孩子撑起了一片晴天,她就是村民心中的“傻女”——安华娥。


  甘于清苦,扎根深山育新苗


  初来茶山小学时的艰苦环境,安华娥至今记忆犹新。1987年,19岁初中毕业的她,在家人和村里的劝说下,成了茶山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一个旧木房子,2间教室,3个老师,100余个不同年级的学生。


  “环境不好,条件艰苦我都不怕,最担心的就是怕教不好学生。”安华娥对当老师教好学生这件事心里并没底。在她看来,教书育人是一份责任重大的工作,怕知识不够,误人子弟。“孩子们非常聪明,也很努力,一年以后他们考了全乡第二名,脱掉了茶山小学长期以来倒数第一的帽子,是他们给了站在讲台我信心。”说起初为人师的心情,安华娥显得有些腼腆。正是这份成绩,让安华娥坚守了28年。


  不计得失,坚守山乡终不悔


  1999年,安华娥以优秀的成绩考上了思南师范,她高兴得抱着录取通知书整夜整夜地睡不着觉。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学点的另一位老师患重病需长期住院,如果自己去读书,全校60多名学生就面临着辍学。为了不让学生失学,她放弃了这难得的机会。


  两年后,同样的抉择再次让安华娥难以抉择。2001年,安华娥又一次收到思南师范的录取通知,学校的孩子有另一位老师分担了,可是自己的孩子马上读初中。学费、生活费...一连串的问题横在她的面前,面对现实安华娥再次选择放弃,可是一向沉默老实的丈夫不同意了。


  “前几年工资只有33元,最苦最难的时候都熬过来了,现在不能放弃,你和孩子都放心把书念好,其他事情有我。”丈夫张著江以直朴的语言、实际的行动支持整个家。


  作为人妻、人母,安华娥深感愧疚。她常说,自己“最对不起的是家人”。孩子在自己学习读书时,自己背上背的永远是别人的孩子,家里忙碌的总是丈夫一个人的身影。


  两年后,安华娥师范毕业,茶山小学的老师陆续退休,山里的孩子们又将面临失学,她毅然决然选择回到茶山小学,这一代课又是6年。2009年她通过特岗老师考试,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然而她却放弃在条件相对好的中心完小任职的机会,再次选择了茶山小学,开始了“一人一校”的教学生涯。


  “茶山小学地处深山,环境清苦,少有老师在这里呆得住,好不容易来一个,最多教上两个学期,就会离开。我不来,孩子们怎么办?”就这样,安华娥又回到了茶山小学。


  安华娥三番两次选择了山区教育,有不理解的人说她是“傻女”,这么年轻却在山区浪费青春。对此她只是微微一笑,依然把这份真挚的爱传递给这高山之巅的孩子们。她只希望,山里孩子都能走出大山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


  为爱留守 哪怕只剩一名学生


  茶山教学点有一个复式班,13名学生,一年级、二年级和幼儿班。一间教室,一间厨房,一间办公室就是学校的全部。


  2012年,茶山小学从一所完小变成了一个教学点,四五六年级的学生都到中心小学去读了。2010年,全校还有70多名学生。几年时间,学生又也是越来越少。


  这是让安华娥最为感慨的是。以前,学校是残旧的平房,风雨天还有遭遇泥石流的危险,80多名学生挤在一起上课;2007年,茶山小学终于建起了新的教学楼,课室宽敞了,条件变好了,但学生却走得差不多了。“现在不仅农民要进城,村里的孩子也要进城,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她说。


  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减少,安华娥也由原来的单级授课改为复式班教学。这些孩子一半以上是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才能见上一面,因此,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看着孩子们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安老师揪心、难过,更心疼,为了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让孩子能够安心学习、快乐成长,她既当老师又当妈妈。


  茶山村村民张中勇每天都准时将自己的小孩送到茶山教学点。“因为家里离学校远,我们一般都是在家吃过早饭再送孩子来学校,10点半上课,安老师对学生很负责,不光要教孩子学习,还要为他们洗脸做饭,小孩中午在学校吃午餐,下午5点半放学。”谈到安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张中勇竖起了大拇指。


  整个学校就安老师一个人负责,老师是她、食堂阿姨,还是是清洁工。为了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安老师不仅自学教育课程,还不断学习音乐、美术等其他知识,以丰富孩子们的课堂教育;为了让孩子们按时吃到可口的饭菜,安老师要提前把中午要吃的肉、菜等准备好,等到孩子们课间休息的时候,她再争分夺秒为孩子们煮饭。为了降低生活成本,让孩子们吃得健康,安老师总是从家里带自己种的菜来学校。“虽然辛苦,但看着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自己弄的饭菜,心里很是高兴”安老师幸福的说道。学校食堂也请过厨师,由于工资低,环境差,没有人愿意留下来,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学习,安老师又做起了‘厨师’。


  “愿做春蚕丝吐尽,甘为蜡烛泪燃干!”日复一日的教学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安华娥老师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乡村教育的“三尺讲台”上书写出了平凡而又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