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碧江“四个结合”助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

  自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以来,碧江区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主题教育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易地扶贫搬迁、民生领域监督和农村产业革命等中心工作结合起来,推动主题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落实的同时,确保主题教育与当前各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主题教育+创建卫生城市,让环境靓起来。宣传教育如火如荼,氛围营造成效扎实。印发《碧江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阶段宣传教育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建筑工地围挡、户外高炮广告、过街设施、各类LED显示屏以及网络煤体等宣传阵地营造浓厚创卫氛围。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入户宣传4350场次,集中宣传活动1150场次,志愿服务1125场次,行业监管教育256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5.35万份。区级以上媒体刊播新闻稿件429条,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2700余条,张贴宣传栏、横幅标语1万余条,自媒体信息12.997万条,刊登围栏广告、LED显示屏广告牌等3161块,张贴海报、宣传画1900份。同时,创新开设创卫宣传教育“曝光台”栏目,及时视频曝光脏乱差、横穿马路、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和个人,引导群众遵守交通规则和维护社会秩序;专项整治有板有眼,环境秩序显著提升。组织开展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完成小十字、开发区、金码头等农贸市场划行归市,关闭取缔东关、凉水井等城区活禽宰杀交易场所。无死角常态化开展“六小行业”巡查整治,重点问题限期整改、定期“回头看”。截至目前,共巡查商户6477家,发现问题7104个,规范店面3422家,下达整改通知书469份,责令停业整顿66家,行政罚款21.255万元。安装门前“三包”责任牌1万块,签定承诺书1万份,规范门前“三包”1万起;监管执法真刀真枪,交通秩序明显改观。强化主次干道交通监管执法,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显著提升,城区交通秩序明显改观。今年以来,共查纠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5.77万起,违停抄牌3.917万起,利用监控平台抓拍违反禁令标志2.466万起(含违停抓拍),清障拖车500余台,处罚违反限行规定的大货车3227起、三轮车违规通行413起,预警拦截1839起,现场处罚1428起。整治乱停乱放车辆6890次,处罚金额约120万元,教育引导车主1120余人次。同时,实施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工程,规范施划安装道路交通标志标牌标线和20处红绿灯,推进电子警察监控设施项目建设,合理设置城区路口交通信号灯,减少不合理拥堵时间。


  主题教育+易地扶贫搬迁,让百姓富起来。盘活“三块地”。按照“三块地”(承包地、林地、宅基地)确权到户思路,拓宽政策支持面,有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对象户“三块地”确权工作,将易地扶贫搬迁迁出户适宜退耕还林的耕地纳入当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按规定享受生态补偿基金,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统一有序流转开发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原承包土地;衔接“三个保”。将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困难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54户农村低保搬迁群众全面衔接入城市低保,按“就高不就低、便民又高效”原则,搬迁群众根据意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9年搬迁群众新参合1184人,总发生就诊1696人次,就诊费用64.82万元,报销52.81万元。搬迁群众可继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也可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对建档立卡贫困搬迁群众,由区级财政在原70元/月/人标准养老金上再增发30元予以补助;统筹“三个就”。摸清就业底数,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明确专人专班做好搬迁群众岗位供给、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等工作,安置点职业介绍实现全覆盖,今年2月至今,全区各安置点就业培训基地共培训1349人,初次培训后实现就业850人,培训后初次就业率达到63%。碧江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5所,增加学位1万余个,仅春季学期就接纳易地扶贫搬迁适龄学生2010人,新建卫生服务中心(站、室)6个,增加医务人员编制27个,搬迁群众新农合参合率100%,就医实现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服务和异地就医直接报销。


  主题教育+民生领域监督,让执纪严起来。创新民生监督机制。健全“五位一体”民生监督机制,把纪委监委、纪检监察组、民生监督、乡纪委、村监会5级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强化“五小机制”制定《村(居)民生监督员管理办法》,细化村(居)务监督的职能职责;制定碧江区扶贫领域整治“蝇贪”三年行动方案,规范建立并严格执行“六小长”微权力清单制度,围绕“护民生、促脱贫”主题,紧盯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坚持标本兼治、规范建设、重点整治相结合,推动微权力规范、阳光、高效行使;用活民生监督方式。深入开展“访村寨、重监督、助攻坚”“4+N”专项监察、脱贫攻坚专项督查、“百名纪检监察干部访千村进万家”活动,并在全区90个行政村(居)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配备监督人员270名,打通民生监督“最后一公里”;派驻纪检监察组积极参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例会,对民生监督员进行培训指导,充分发挥村(居)务监督“探头”和“触角”作用;深入开展“一折通”专项监察,围绕“项目流”“资金流”“人员流”、财政涉农补贴资金等关键点,严查工作中不作为、乱作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促进民生项目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筑牢民生监督网络。强化“贵州省民生资金监管平台”运用,搭建群众参与“百姓问廉、干部答廉、公示亮廉、群众评廉”互动监督平合,把扫黑除恶和整治“蝇贪”结合起来,坚决查处群众身边的作风和腐败问题。运用“贵州省扶贫民生领域监督系统”,将扶贫民生系统录入项目责任单位,进一步核实、录入涉及民生资金项目,消除了“信息孤岛”,打通了“数据壁垒”,实现了扶贫民生资金数据的互通共享。


  主题教育+农村产业革命,让乡村强起来。构建产业选择体系,破解“种什么”的难题。瞄准铜仁主城区50万人口农产品消费市场,重点打造果蔬、油茶、食用菌、中药材、生态畜牧业等主导产业,珍珠花生、白水大米等特色产业;构建主体培育体系,破解“谁来种”的难题。引入、培育御诺乳业、桃李春风等龙头企业99家,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家庭农场220家,鼓励农户流转土地加入合作社,吸引企业和能人到坝区科学种地;构建产业保障体系,破解“怎么推”的难题。全区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2亿元,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扶持绿色高效农业项目;派专家蹲点培训现代农民1600人,确保现代农业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构建产品营销体系,破解“卖给谁”的难题。成立绿色优质农产品促销专班,举办“碧货入昆”专场农展会,今年仅向江苏省昆山市销售的中药材就收入超千万元。推进坝区2216吨农产品进机关、进学校等,收入1400万元。依托农业大数据山久长青平台让农产品上网销售,卖向全国;构建利益联结体系,破解“惠及谁”的难题。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让坝区4207户土地流转有分红。组织坝区劳动力到基地参与管理、务工,15个现代农业示范坝区可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建体系、破难题,坝区产业革命节节攀高喜获丰收。截至目前,碧江区规划建设500亩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坝区15个1.72万余亩,今年就新增商品蔬菜3358亩、精品水果2100亩、中药材352亩、食用菌284万棒,规模种植珍珠花生1660亩、白水大米8900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