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末未新诗集《在黔之东》品读会在铜仁学院举行

  11月14日,末未新诗集《在黔之东》品读会在铜仁学院举行。贵州师范大学人文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协会员颜同林,贵州省作家协会理事、铜仁市作家协会主席龙险峰,印江四诗人之一非飞马,铜仁市作协副主席、《梵净山》编辑部副主任朵孩,铜仁学院写作研究院教授庄鸿文等嘉宾与200余名青年学子共同品读了《在黔之东》。本次品读会由铜仁学院写作研究院副院长孙向阳教授和青年作家唐竹英联袂主持。


1b73e707923c80e0a93098aa10ccb8b.jpg


  末未,原名王晓旭,1968年出生于贵州省印江县,铜仁学院写作研究院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诗歌协会副会长、铜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在《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山花》《诗歌月刊》《星星诗刊》《鸭绿江》《飞天》《延河》《作品》《中国诗人》《南风》《人民日报》《文艺报》等百余家报刊发表诗歌,已出版诗集《后现代的香蕉》《似悟非悟》《归去来》《在黔之东》等。其中,发表于《人民文学》2019年第11期的《菜园小记》(组诗),填补了铜仁学院在职教师文艺作品在该刊发表的空白。


  品读会上,末未先从自己的笔名谈起。他说,名字只是一个人的代号,但“末未”却暗合了我的存在观,即一个人的存在乃至整个世界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结束,又无时无刻不在开始。结束是“末”,开始是“未”,正是这“末”与“未”的不停交替,生命才得以继续,灵感才不断产生。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末未说自己正在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在黔之东》已经成为过去,下一阶段的创作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颜同林在谈到末未在《人民文学》2019年第11期刚刚发表的作品《菜园小记》时说,《菜园小记》属于新农事诗,其创作灵感应来源于脚踏实地的生活;以前末未在印江时,他的诗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梵净山上的云”,在漂泊,在流浪;现在他在铜仁学院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创作内容和风格上有了较大变化,他开始写农业,但那又不是纯粹的农业,而是高于农业,如“锄头只有一根筋,两根就活成了累赘”这句诗就是他从最平凡的农事中提炼出的高于一般农事体验的诗句。龙险峰说,末未的诗代表了黔东诗歌的新高度,他敢于突破,敢于冒险,每一本诗都呈阶梯式的发展态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庄鸿文则认为,末未本人与其诗歌是有区别的,作为一个诗人,他洒脱、随性、自由、不羁,而他的诗却是宁静的,当然有些诗也是激情四射的。非飞马认为,末未的诗歌有许多兴奋点,如语言的“喜新厌旧”、节奏的“一波三折”、意象的“无中生有”、精神的“醍醐灌顶”等。朵孩则认为,末未最可贵的是他一直在挑战难度和超越自己。亲临现场的铜仁市作协副主席晏子非、铜仁学院附中教师陈明彦等嘉宾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


  此次品读会在全体学子深情朗诵末未的新诗《动用记》中落下帷幕。(王卓 唐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