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美丽铜仁







  

  11月12日,铜仁市创建新时代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规划研究专著及2019年中国梵净山生态养生指数报告发布会在我市召开,再一次彰显生态铜仁的魅力。


  2018年,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今年,梵净山又被评选为全球最值得到访的28个旅游目的地之一。作为我国唯一的入选景点,梵净山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再次得到世界的肯定,向全球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铜仁之美”。


  中国梵净山生态养生指数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指数为308.44点,较2017年增长11.07%,较2011年增幅达208.44%。中国梵净山生态养生指数,以梵净山地区为评价主体,从生态资源禀赋、健康养生产业、基础设施配套和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客观展现梵净山地区在探索“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道路的现实实践,为全方位、多角度量化区域生态养生产业发展水平提供了评价体系,为维护绿水青山输出了“铜仁经验”。


  近年来,铜仁市始终秉承“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理念,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紧扣贵州省委、省政府对铜仁提出的“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要求,将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兼顾、增收与增绿协调、绿起来与富起来相统一的绿色发展新路子,为贫困欠发达地区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崛起双赢提供了范例。.


  注重顶层设计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山是铜仁的根,水是铜仁的魂。1.8万平方公里的黔东大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近年来,铜仁市坚持以生态文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着力筑牢绿色屏障,全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建设绿色家园,不断完善绿色制度,大力培育绿色文化。


  铜仁市立足实际,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编制,印发实施了《铜仁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铜仁市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对铜仁市中长期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和落实。先后制定出台《铜仁市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启动36项行动——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实施方案》《中共铜仁市委铜仁市人民政府关于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铜仁市贯彻落实任务分工方案》《铜仁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等生态文明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和重点领域、重要事项责任分工方案,切实加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督促检查和调度,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工作机制。


  强化建规立法,严格刚性约束。先后出台了《铜仁市锦江流域保护条例》《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沿岸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铜仁市农村饮用水管理条例》《铜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律法规,筑牢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底线。


  与此同时,为规范铜仁市生态文明建设及其相关活动,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市先后起草了生态文明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实施重要生态保护区域红线管理办法,启动重点生态功能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先后实施梵净山林业生态有奖报告制度等,严格执行护林员管理办法,编制《梵净山天然林资源保护实施方案》;先后编制了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应对气候变化、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等20余项生态文明领域重要规划,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


  强化示范带动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为更好地保护铜仁的绿水青山好生态,铜仁市深化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梵净山保护管理“多规合一”、优化梵净山管理机构设置、细化保护管理职责、完善人事财政管理制度。编制实施《铜仁市创建生态补偿示范区规划》,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铜仁市2016年林业生态补偿脱贫实施方案》,凭借“林业生态补偿脱贫”典型案例荣获“中国扶贫·政府创新奖”。深入推进全域绿化“六绿”攻坚行动,积极开展大气、水和土壤保护治理,严格落实“河长制”等,铜仁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铜仁市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规划研究》。铜仁市“民心党建+河长制”做法获贵州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邑飞同志肯定批示。思南县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顺利通过省和国家验收,先进经验得到广泛推广运用,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提供了铜仁蓝本。江口县探索建立了“垃圾兑换超市”,把乱丢的垃圾兑换成清洁的绿色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有效转变了群众观念,从“边走边丢”到“边走边捡”,助推了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入选澳门2019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贵州馆展示内容,亮相世界舞台,吸引现场观众广泛关注。碧江区率先探索建立了农村垃圾“乡村协同、回收利用、共治共享、科学考评”四机制,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智能化、绿色化、全民化、长效化”,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智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6%,全面实现农村“智慧环卫”全覆盖。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石阡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在2017年、2018年相继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全国发改系统生态保护与修复经验现场会在我市召开,6个国家级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碧江区入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碳汇城市1个、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1个、国家湿地公园9个、省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城市7个,完成全域绿化“六绿”攻坚112.3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5%,位居全省第二。


  培育绿色动能 撬动生态产品“溢价增值”


  深耕绿色发展理念,培养绿色发展动能,铜仁市充分挖掘生态资源价值,全方位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以“生态+”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借助生态优势提升农产品价值。铜仁市57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成高标准种植业基地161.21万亩,实现产值226.78亿元、销售收入达182.06亿元;铜仁市累计获地理标志产品14件,有机产品认证企业达105家150张认证证书,认证面积7346.71公顷,产量21597.668吨、产值34560.32万元,铜仁市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数居全省市州第二位。“梵净山茶”公共品牌在2018年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价值评估中排名全国第31位、品牌价值19.86亿元。


  利用生态产品发展生态旅游。按照“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的理念,推动生态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江口县云舍村、思南县郝家湾村纳入全省打造20个乡村旅游基地名单。思南九天温泉综合开发项目和石阡佛顶山温泉小镇项目纳入全省新建10个高端温泉项目名单。松桃大湾村、石阡楼上村和印江团龙村荣获“2018年度传统村落示范村”称号。“生态+旅游”渐入佳境,孕育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18年共接待游客90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43.97亿元,分别增长40.7%、43.6%,今年上半年铜仁市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收入均保持35%以上的增速,让好山好水得到快速“变现”。


  传统产业生态化加快形成。抢抓贵州省打造“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契机,依托“双千工程”平台,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攻方向,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工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锂电新材料完成产值34.2亿元,同比增长54%;电子制造及智能终端完成产值13.8亿元,增长7%;装备制造完成产值19.4亿元,增长97%;大数据主营业务收入21.46亿元,增长29.1%;铜仁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依托优美环境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依托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空气洁净清新,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目前,贵州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建成中药材3.3万亩,贵茶集团、香港屈臣氏、农夫山泉等企业落户入驻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示范区全年引进茶叶企业51家,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68个,建成国家级农头企业3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124家,市级龙头企业460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铜仁市将始终坚持践行“两山”理论,牢固树立“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抓大保护就是谋求大发展”的理念,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为着力点,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五大体系”、实施“四个变革”、打好“五场战役”,让生态环境的“高颜值”和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同步实现,深化创新实践,积极发展绿色经济、厚植绿色屏障、建设绿色家园、培育绿色文化、完善绿色制度,走出一条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和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绿色发展之路,真正将铜仁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锋之城、贫困山区绿色崛起的典范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