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江口闵孝:打好“五张牌”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张凤琴  陈曜


  近年来,江口县闵孝镇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积极探索、实践创新,通过打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党建”五张牌,逐步走出了一条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了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生态宜居乡村.jpg

生态宜居乡村


  打好产业牌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闵孝镇围绕市场需求,结合资源禀赋,灵活运用“五步工作法”,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采用“以短养长、以长护短、长短结合”发展思路,探索出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三种产业发展模式,在突出抓好生态茶、冷水鱼、猕猴桃3个主导产业和中药材、蔬菜2个增收项目的同时,重点发展茶叶、油茶、食用菌、林果(葡萄、水蜜桃、黄金蜜李、西瓜、草莓)、烤烟、养殖(萝卜猪、肉牛、蛋鸡)等特色产业,不但有效促进农业向规模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还打响了“闵孝西瓜”“闵孝葡萄”“闵孝冷水鱼”等一批拿得出手、叫得响亮的农业品牌。


产业兴旺.jpg

产业兴旺


  产业兴则百业兴。该镇准确把握政策方向和产业发展需要,按照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要求,持续做大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做强主导产业、做优特色产业,着力构建户有增收门路、村有致富项目、镇有特色产业的产业体系,并采取“631”“721”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形式,让更多的贫困群众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目前,全镇共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龙头企业带动重点产业15个,扭转土地林地发展精品果蔬、山地种植近万余亩,发展特色水产养殖370余亩,畜牧养殖1.5万余头,年产值达5300余万元,实现贫困群众利益联结全覆盖。


  该镇还依托现有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以支部为纽带,引导周边群众围绕鱼良溪农业产业园区、提溪土司城、鱼粮大峡谷、苟脚玫瑰庄园及茶旅观光线等旅游项目及资源,配套发展休闲观光、特色餐饮、农家乐、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农旅观光产业,充分激发了乡村旅游资源致富活力。


  打好人才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人才支撑是关键环节。闵孝镇以发展需求为导向,建立文化人才培育机制,围绕乡村振兴需要的社会治理、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人才,分门别类建立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储备库,并以鱼良溪村市级党员干部实训基地为主阵地,积极开展农村适用技术、民族特色手工艺等培训,着力把农村知识青年、巾帼人才、致富带头人、“雁归”人员等人才培育好、管理好、使用好,全面提升本地人才资源的内生动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该镇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学习资源优势,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和“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等方式,让人才培训与发展实际有效衔接,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了全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近年来已培训各行业业务骨干500人次。同时,结合实际选拔优化村级组织的带头人,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更多年轻干部、技术骨干、青年人才和大学毕业生来到乡村、留在乡村、建设乡村,见证乡村振兴。现有致富带头人、乡村储备人才48名,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种植业人才57名,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0名。


  面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机遇与挑战,该镇大力实施“春晖社”人才培育工程,将各类人才摸底登记,建立“春晖社”人才信息库和“春晖励志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和资金支持。现已建立春晖社11个,吸纳社员262人,建成春晖人才创业示范基地9个、春晖产业扶贫基地7个。


  打好文化牌


  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留下了丰厚的文化资源。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闵孝镇以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为核心,突出党建文化引领,深入挖掘整理乡村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孝老爱亲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通过金钱杆、傩戏及举办国学孝道讲座等形式,宣传传承地方优秀民族文化,并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闵孝大地落地生根。全镇现已组建文艺宣传队伍7支175人,组织开展金钱杆、傩戏、摆手舞等文艺演出18场次。值得一提的是,闵家场村金钱杆表演队,所有歌舞表演均由村民自编自演,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农村新面貌、和谐新风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乡村文化振兴,关键是留住乡愁。该镇按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发展思路,遵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对提溪村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将土司文化、乡愁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入土司城的建设中,赋予提溪司丰富的文化内涵,凸显特色的本土文化。同时,把土司城、鱼粮农业公园和鱼粮大峡谷作为一个整体来打造,切实推进土司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神奇的自然风光、醇厚的农耕文化深度融合。现已建成土司文化馆、奇石馆、紫玉馆、乌木馆、珍木馆、楠木馆等特色鲜明的文化展示馆。


  同时,在11个村(社区)开展寻找身边“最美+”系列活动,评选一批“好媳妇”“好公婆”“好邻里”,表扬一批“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修订完善11个村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11个,引导劝导村民割除陋习,规范日常行为,并结合实际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 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勤劳致富等家风家训理念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引导形成良好文明新风尚,促使文化建设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打好生态牌


  绿水青山是闵孝的“看家本事”,更是闵孝的“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撑点,该镇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通过大力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和“六绿”工程,建立闵孝河、峰坝河、阴溪河生态功能保护区,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现已实施退耕还林9136亩,森林抚育作业设计3343.24亩,建立了鱼粮水库、闵孝河、官阴河生态功能保护区,栽植绿化苗木3.2万余株。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7.88%,梵净山生态保护缓冲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85%以上。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的宝贵财富。该镇结合村组分布情况,大力推行村级环境卫生“亮分制”,定期在村与村、组与组和户与户进行环境卫生评比,并将考评结果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培养群众主动参与环境卫生、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和居住条件。同时,村“两委”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组委会成员和春晖社社员大力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生活污水、厕所革命和垃圾处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整治行动,全面整治清理违法建筑、违法占地及乱搭乱建、临时搭盖栏棚、旱厕、猪圈等废旧建筑,全镇上下实现了由“脏、乱、差”到“净、齐、优”的大转变。


  生态兴则文明兴。该镇以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和鱼良溪水库为载体,积极打造峰坝村山水生态宣传栏、生态文明村和鱼良溪村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统筹建立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河系统治理,全面落实林长制、河长制和路长制,累计投入75万元对梵净山生态保护缓冲区域水土保持、防洪提修复及河道清淤保畅进行专项治理,通过生态环境保护系列举措,提升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热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意识,实现了村组常年天蓝、地绿、水清、气爽、景美。


  打好党建牌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更是乡村振兴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该镇在全面推行杨再炼“十个一”工作法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动车组支部”创新提升工程,着力在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村级阵地建设,综合实力建设,村级制度规范化建设四个方面狠下功夫,切实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发挥支部引领作用是基础,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是关键。该镇将“三原则、两基础”作为村级换届、选人、用人对照标准,围绕定岗不定人、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原则,及时调整、配备、健全村“两委”干部,确保村干部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适应发展的需要,积极推行1名致富党员联系3名困难群众和帮助1名贫困户的“1+3+1”党员帮带模式,充分发挥致富党员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实际,建立“1+1+1”帮扶机制,明确每名党政班子成员分别牵头包抓1个行政村,并配备1名主任助理和1名党建指导员充实到村级班子,形成攻坚合力。并健全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有计划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薄弱村和后进村抓党建、帮增收、促发展。第十届村级党组织换届后,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4.16岁,其中大专学历2人、中专学历4人,选派8名第一书记开展基层党建驻村帮扶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该镇以“产业重镇”建设为目标,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找准党建引领农业产业发展的切入点,探索实施基层党建嵌入特色产业模式,在具有规模效应、带动效应的冷水鱼、猕猴桃、中药材、玫瑰等基地建立党组织,通过支部领办、能人创办、村组联办等形式帮助和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并鼓励党员、产业大户和致富带头人创办领办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实体,打响闵孝党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