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沿河农兴农场让中界精米香飘山外

  农兴,因农而兴。也许这就是“农兴”村名的来历。


  近日,工作人员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界镇农兴村看到,村庄周围金黄的稻谷,围着小山丘,一浪接一浪,仿佛大海边一片片金色的“港湾”。


  在中界镇政府,镇党委书记崔真高兴地告诉工作人员,眼下正是秋收时节,2019年天气好,水稻喜获丰收,目前已全面开割,田间谷花飘飞,机声阵阵,到处一派丰收景象。


  100亩良田由荒变绿


  据说是泥土和水质原因,中界盛产大米,而中界的精米在河坎,农兴又是河坎片区优质大米生产条件较好的村。


  农兴村支书田代华介绍,农兴村水源充足,300多亩农田旱涝保收,只要能种下去就有收成,只是近年来农户在良种良法方面比较传统,导致产量和米质不高,价格提不起来,很多农户就外出打工去了,每年有近100亩良田荒着,实在是可惜。


  2019年3月,根据沿河县脱贫攻坚工作安排,县民族中学派文辉到农兴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他到了村里就着手农业产业发展调研,发现其他地方都在忙着犁田下谷种,而农兴村里却有很多田是空着。


  听了村支书介绍后,文辉立马和村两委干部商量,要想办法把空闲田用起来。农忙临近,时间紧急,要想重新规划发展新兴产业根本来不及,看来还得继续在优质水稻上做文章。


  谈到优质水稻,文辉突然想起在他老家2018年曾有人从外地引进一种特殊的水稻,听说可防治糖尿病。于是立即跑回老家,将村里在外面从事第三产业和建筑业的文猛国生拉活扯带到村里,考察优质水稻产业。


  文猛国到农兴村,通过对水稻生产历史和生产条件的考察,在电话上向外边发展优质精米的朋友了解,当即拍板在农兴发展优质大米基地。


  时间不等人。项目确定后,在中界镇领导的支持下,马上成立项目推进工作组,文辉带领镇村干部负责水田流转,文猛国到东北考察选稻种。


  “田按每亩300元流转,镇村干部不分白天黑夜开群众会和上门做工作,仅用一个月时间,就租用相对集中的水田近300亩,占全村水田面积的80%以上。”中界镇派驻农兴村包村干部冉志明说。

  水田刚流转好,文猛国也从吉林带着5个优质水稻品种种子回到了农兴,水稻品种有吉农大868、吉农大188、玉优稻4号、香禾糯5号、宜香725号等,接着就紧锣密鼓开始了犁田下秧。


  就这样,一个贫困村300亩的优质水稻产业基地,在短短时间内就发展起来了。


  村民家门口增收脱贫


  农兴村是三类贫困村,全村辖8个村民组,全村265户1340人,有耕地665亩,其中田328亩,土337亩,林地1200亩,森林覆盖率90%以上,天然水系充沛,土质优良,生态资源丰富。


  文辉告诉工作人员,项目前期投入120万元,其中县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  投资商投入70万元,成立了沿河农兴农场,农场除了发展优质大米300亩以外, 还建有鸭场1000多平方米,养鸭10000多只。村里也成立农兴种养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基地建立后,从犁田、下种、插秧、除草、收割、烘晒、加工、包装,“一条龙”生产流程都在村里完成,每个生产环节农户都可以在基地务工。


  村主任田仁强介绍,这几天每天都有30人左右在田里收割,割谷的每天100元,打谷的每天150元。由于水稻是按有机标准生产,不打农药, 需要大量的人工除草,基地还发展稻田水产品养殖,农户除了水田租金、合作社分红外,从年头到年尾都有工做,特别方便年老的村民在家门口挣钱。


  “我们有2亩田租给农场,从插秧、除草、收割我们俩口子都在农场打工,农场是当天做当天就付工钱,我和妻子身体都不太好,没有经常在农场做,到目前断断续续已领到近9000元工钱,农场说等稻田水产品出来了,还要请我们去做加工。”2019年64岁的张加勇高兴地说,要感谢农场,自己年龄大了不方便, 没有外出打工,没想到今天在家里也能打工找钱。


  让中界精米香飘山外


  农场水稻刚进入收割,大米加工房就已建好,几十万元的全自动化加工设备已在路上,各种各型的包装袋(盒)已订好,不久将启动加工和包装。


  “加工设备是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加工中能自动分类成几十种米粒,便于分级分类包装上市。”文猛国说,根据2019年的气候和品种类型,产品最高定价为 每斤30元,低价为每斤3—4元,中间有四五个等级。由于是第一年生产,产量不大,产品主要销往本地及周边市场,高端产品将直接进入沿海销售企业。


  谈到未来的发展,文猛国说,2019年是试种,从2020年开始,用2年时间把基地发展到2000亩,稻田养鸭20000只、养黄鳝500亩、养鱼500亩、养虾500亩、养田鸡500亩,建田间产业路25公里,带动河坎片区7个村农户增收脱贫。


  在生产上,以“农场+农户”形式发展,农场以“三个统一”向农户提供可靠保障:统一优价供种供肥供药,统一无偿提供技术指导,统一优质优价收购稻谷。


  到2023年农场实现种养和农旅一体化发展,主要生产有机  食品,基地扩展到5000亩,稻田养鸭50000只、养黄鳝1000亩、养鱼1000亩、养虾1000亩、养田鸡1000亩,新建小木屋18座,  旅游观光亭15座,木栈道1万米。


  “我们将按照“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的发展要求,凭借中界良好的优质水稻生产资源,着力打造一个基地,实现三个目标。即:覆盖中界的5000亩优质精米生产基地。以‘农场+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基地贫困户在家门口增收脱贫;打造一个在贵州乃至西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生态优 质农产品  品牌;建设一个生态形农旅产旅文旅一体化省级观光体验农业示范园区。”有党委政府的引导,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在不同行业闯荡多年的文猛国,对农场未来的发展始终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