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跨越二十年 谱写新凯歌】老支书杨通海说大龙变迁

  “环境舒适、交通方便,大龙的变化真的很大。随着基础设施跟进,园区各种各样的企业集聚,提供了众多岗位。很多在外的年轻人,都回乡来赚钱啦!”大龙开发区麻音塘村的老支书杨通海聊起近年来家乡的变化,打开了话匣子。


1.webp.jpg

  高铁穿过大龙


  年过7旬的杨通海依旧精神矍铄,一边说着话,一边打理着蔬菜摊。


  他是个闲不住的人,在自家菜园子种下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等应季蔬菜,采摘下来趁着新鲜,赶下班高峰期的小市场,在麻音塘村临街店铺外摆摊售卖。北部工业园区下班回家的职工,是他的主顾。“要是以前,农村人都经营有菜园子,哪会有人买菜吃哟。现在企业多起来,周边劳动力上班的多,不种菜的农户也多了,再加上外来务工者,我们这些菜农也迎来了一个小商机。”


2.webp.jpg

  杨通海在打称


  出生在上世纪40年代,从艰苦日子走过来的杨通海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年长的哥哥姐姐读过两年小学便辍了学,最小的杨通海有幸读到初中,但最终也因家庭条件差无力再继续学业,只得回到家跟着家人下队干活。没能继续读书,成了他人生的一大遗憾。


3.webp.jpg

  麻音塘村新面貌


  “以前到处都是泥巴路,雨天出门一裤脚烂泥巴,晴天出门一身的沙土灰,晚上去邻居家串个门,还得提着煤油灯小心看路。”旧时的记忆,还深深留在杨通海的脑海里,让他对如今的变化,感受尤为深切。“出门全是平坦宽阔的硬化路,夜晚也灯火通明,读书的有读书的出路,有劳动力的也有就业出路,新时代机会多得远远超乎我们这辈人的想象。仅仅是普遍都能家门口就业这一项,二十年前甚至十年前我都不敢想。”


4.webp.jpg

  宽阔的飞龙大道


  1999年,大龙开发区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通过规划、探索、调整实现日益向好的持续发展。麻音塘村也坐拥地利,获得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


  2013年,途径该村的飞龙大道建成通车,北部工业园区随着众多企业落户逐渐成形。该村群众出行方便起来,更重要的是,附近企业提供的就近就业机会,已逐年改变着村子的传统农耕面貌。


5.webp.jpg

  北部工业园区


  选址落户,用工运转,产出创收,企业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回应社会就业诉求与周边村组、群众融为一体,同发展、共盈利。


  杨通海的儿子和儿媳,也随着返乡务工大潮回到了家乡。“现在儿子和儿媳都告别了外出务工的生活,回到园区新材料企业上班,一家老老小小生活在一起,挺好。”


6.webp.jpg

  园区新能源新材料企业


  中国西部箱包产业园,是开发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代表,吸纳众多劳动力就业;雁归产业园里,返乡创业带动乡亲就业致富的故事,不胜枚举;新能源新材料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开发区最“亮”的招牌,引领着园区新一轮转型实现跨越发展。


  这颗“黔东工业明珠”,已然成为周边区域的首选就业目的地。人流量增加,各类市场需求也随之出现。抓住交通便捷、人口聚集的有力条件,麻音塘临街门面焕然为一家家门市:餐馆、洗车店、杂货店等应有尽有。


7.webp.jpg

  麻音塘临街门面


  “将来孙孙要上大学,掌握知识可以相对轻松地立足社会,而且也了了我的读书遗憾。”杨通海说,现在的小辈们生活很幸福,有条件、有机会、能发展。“客观上,方方面面都比过去好太多;但努力创造生活,是永远不变的道理——每个人都要珍惜机会,撸起袖子加油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