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一场中国外交70年理论与实践的思想聚焦 ——第十七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在贵州铜仁学院召开

文/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万芬 通讯员 谭钰 张东方


  5月7日,由外交学院与铜仁学院联合举办的第十七届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在贵州铜仁学院隆重开幕。来自外交部、外交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铜仁学院等部委、高校、科研机构的领导专家齐聚一堂,以建国七十周年中国外交的经验和启示、外交学学科建设和中西部地区在对外战略中的定位与作用为主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不仅丰富了外交学学科建设网络,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微信图片_20190507202934.jpg

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外交部大使、中央外办原副主任、中国外交史学会会长杜起文,中共铜仁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夏虹共同为铜仁学院中老研究中心揭牌。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介绍了外交学院的办学历程和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的历史与成果。铜仁学院党委书记李树新介绍了铜仁学院在转型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国际化办学的累累硕果。开幕式由铜仁学院副校长罗红芳主持。


外交部大使、中央外办原副主任、中国外交史学会会长杜起文


中共铜仁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夏虹


微信图片_20190507203039.jpg

外交学院院长秦亚青


铜仁学院党委书记李树新


微信图片_20190507203111.jpg

铜仁学院副校长罗红芳


  此次会议将持续两天。外交部大使、中央外办原副主任、中国外交史学会会长杜起文围绕“中国外交70年的理论与实践”作大会主旨演讲,总结凝练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交事业的经验与启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黄大慧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戴长征教授,外交学院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张历历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副主编袁正清,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李兴教授,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主任庄俊举副编审围绕“中日关系的发展经验及其对中国外交的启示”“大国外交的根本在于战略自信”“新时代中国外交:理论创新、实践历程、巨大成就”“地区国别研究与国际关系理论创新”“关于加强区域与国别学科建设的若干思考”“关于中国的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几点思考”六个方面作学科发展报告。除此之外,大会还将围绕“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外交的理论成就”“中国外交70年的实践经验”“新时期中国周边外交的机遇与挑战”等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李滨教授、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教授、铜仁学院国际学院院长田兴斌教授、铜仁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陈俭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将分别作大会发言。


微信图片_20190507203259.jpg

揭牌


  2002年9月26日,由外交学院发起召开了中国首届外交学学科建设科学研讨会,共同发起会议的院校包括中国最早开设外交学专业的高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迄今为止,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已举行了十六届,成为国内最大规模的以外交学为主题的年度会议。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推进,中西部地区在学术研究、政策制定等方面为中国外交建设提供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智力支持。如铜仁学院在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过程中,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历经初探成型、步入优化发展,不仅摆脱了国际学生生源不足、国别不多的局面,还提出了“在地国际化”的理念,通过“服务融”“课程融”“平台融”不断引入优质国际资源,为全体师生在校内接触跨文化与国际性事物提供机会,不断建设富有本土特色的国际性校园,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微信图片_20190507203344.jpg

合影


  铜仁学院现有来自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689名,占全省留学生总数的19%;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达400余人次,教师赴国(境)外交流访问110余人次,国际化办学水平居贵州省地方本科高校前列。学校积极与东盟国家政府、教育机构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相继在海外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海外实训基地,在校内建立“柬埔寨人才培养基地”“马来西亚人才培养基地”“老挝人才培养基地”,成立了“铜仁学院中老研究中心”“铜仁学院国际教育研究中心”,进行跨国人才培养和发展问题的科学研究。

  2019年全国外交学学科建设年会在铜仁学院的举行,既是对铜仁学院的信任与支持,也是对中西部地区外交作用发挥的肯定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