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铜仁学院:坚持“小而精”发展战略 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坚持"小而精"发展战略   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铜仁学院位列"武书连2019中国758所本科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贵州省本科高校第三


  4月8日,武书连2019中国758所本科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新鲜出炉。铜仁学院位列贵州省本科高校第三,水平等级为D+,仅次于贵州大学与遵义医科大学。


1 2019贵州省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jpg

2019贵州省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


  武书连2019中国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源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组长武书连著、中国统计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的《挑大学 选专业--2019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其教师学术水平排名计算方法为,将每所大学连续5年(重要奖项连续10年)的科研成果得分,除以投入的科研当量人数,并将结果降序排列,得到同一标准下全国758所本科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考量的是一所高校科研当量人数的平均学术水平。其中,科研当量人数包括专任教师、专职科研人员、附属医院高级职称人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最后采用百分比法,用A++、A+、A、B+、B、C+、C、D+、D、E+、E,共5等11级表示教师学术水平,其中D+得分介于总排名的50%至60%。此次铜仁学院上榜武书连2019中国本科大学教师学术水平排行榜,并位列贵州省本科高校第三名,是对铜仁学院大力实施"小而精"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强力推进学科建设、奋力提升学术水平,加快推进高水平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的最好诠释和馈赠。


2 2018年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jpg

 2018年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


  为了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打造一只高精尖的教师队伍,铜仁学院不仅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学校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就修机会,还进行了体制机制改革,出台奖惩措施,以“前拉后推”的方式激发教师内生活力。学校全面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改革,以岗位业绩量化排名为抓手,实质性推进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服务教师发展,打破身份固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形成了助推学校改革发展、创新驱动的新增长极。教授和博士人数每年分别以20至30人的幅度增长,目前,学校有教授133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三级教授7人,博士145人。


5 铜仁学院荣获由国务院专项审核通过的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荣誉称号.jpg

 铜仁学院荣获由国务院专项审核通过的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荣誉称号


  学校遵循“铜仁需求·国家标准”的科研观、“依托梵净·服务发展”的服务观、“扎根山区·服务地方”的办学特色,不断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推进学科建设,提升学术水平,科研成果丰盛。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50余项,获项目经费9000余万元;仅2018年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总经费280万元,立项数和总经费在全省市州高校中排名第一。依托贵州省区域一流培育学科教育学学科发展,获全国全省教学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21项,其中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发表在《教育研究》上的论文《应用型大学视域下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选择》,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仅在贵州省第十一、十二届社科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就荣获1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高层论坛和全省高校学报现场会。2018年,铜仁学院还获得了由国务院专项审核通过的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荣誉称号,是贵州唯一获奖的本科院校,全国仅有7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获奖,这个奖项也是职业教育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奖项。2018年,在“软科2019中国最好大学”榜单中铜仁学院排名520位,在全省综合性本科高校中排名第6、名列全省市州本科高校第1。在学术志联合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中,铜仁学院2018年C刊论文发表数量为39篇,排在全省市州高校第1位、全省高校第5位、全国高校第295位;在全国人文社科学者学术期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前100名榜单中,校长侯长林教授排在第79名,是贵州省高校唯一的上榜者。2019年初,学校还获批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建设院校。学校办学得到了铜仁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与充分肯定,决定划拨1.5亿元支持铜仁学院“双一流”建设。


7 铜仁学院11项科研成果喜获贵州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jpg

铜仁学院11项科研成果喜获贵州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


  此次铜仁学院在教师学术水平排行上获得的好成绩不仅是对学校在改革发展、应用转型中所取得的累累硕果的肯定,更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鼓励与鞭策。未来,学校将根据“上水平、出特色”的总体要求,继续走“小而精”的发展道路,努力打造“梵净山学”,努力加快学校作为硕士点规划建设单位和全国百所应用型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示范高校建设,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