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铜仁 > 正文

风从东方来业在黔东兴——铜仁市农村产业革命观察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铜仁的地形地貌写照。囿于地理条件、发展基础,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农业在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版块。“吃饭靠两杂,用钱靠两烟”,成为铜仁市改革开放初期的“尴尬”选择。


IMG_0993.JPG

生态茶园一角


  农业作为铜仁传统产业,尽管伴随三农政策持续释放的利好,但祖祖辈辈大多依旧种植的是稻谷、玉米、洋芋“老三样”,思想观念、发展方式等始终没有迈出传统种植的那道坎,农业大而不强、农民勤而不富成为“怪圈”,很多老乡不得不放弃农业种植,外出打工。关键原因就是农业种植效益太低,让农业没了吸引力。
  2018年,“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的号召在全省打响,思想观念、发展方式、转变作风三场革命随之开展。铜仁市委、市政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五步工作法”,深耕产业“八要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有效助推了农业增效、农村变美、农民致富。
  预计2018年,全市累计调减玉米替代种植经济作物79.61万亩。全市一产产值395.87亿元,增加值233.57亿元,同比增长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01元,同比增长10.4%。


  选准产业,掀起产业革命之势


  产业革命,首要在于选准产业。如何结合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条件,在“种什么”“养什么”下功夫,向高附加值农业进军,真正实现从“为吃而生产”转向“为卖而生产”。
  市委、市政府坚持谋定而后动、蹄疾而步稳,在产业选择上,认真算细账。铜仁市农委相关专家测算,铜仁旱地玉米的亩产值仅580元,而茶叶、水果、中药材、食用菌的亩产值分别是玉米的4.7、7.8、27、89.7倍。
  广泛种植农业经济作物成为产业革命的突破口。茶产业在全市已成气候,中药材在“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地理环境中有先天优势,生态畜牧业更是与我市山地农业发展方向不谋而合,油茶产业基础牢固,食用菌的高附加值显然可选……
  综合铜仁市产业优势,市委、市政府把生态茶、中药材、生态畜牧、蔬果、食用菌、油茶六大产业作为全市的主导产业,先后制定出台了《铜仁市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铜仁市2018年脱贫攻坚夏秋攻势实施方案》,成立6个产业“专班”,明确一名市领导牵头负责抓一个产业。
  生态茶产业,铜仁市按照“强基地育主体、重加工提质量、融文化创品牌、扩市场抓销售”的发展思路,着力提高茶产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预计今年新建茶园面积25.5万亩。同时,抢占茶产业发展制高点,全力打造世界抹茶之都,已新建碾茶生产线50条、抹茶生产线2条。
  中药材产业,立足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以道地药材为主的产业发展步伐。预计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5.23万亩,累计面积达61.6万亩。
  生态畜牧业,铜仁市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型”思路,通过温氏、特驱希望、铁骑力士等重点龙头企业带动,生态畜牧业迅猛发展。预计猪牛羊禽分别出栏282万头、19.7万头、98万只、1660万羽。
  蔬果产业,重点发展品质优良、适销对路的蔬果产业,打造形成具有区域性地标性产品。预计蔬菜播种面积212万亩,新增精品水果种植面积19.5万亩,总面积达93.5万亩。
  食用菌产业,主动延长食用菌产业链,形成了以香菇、黑木耳为主导产品,秀珍菇、竹荪和茶树菇等特色品种为辅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格局。预计食用菌种植规模达3.1亿棒(万亩)以上,同比增长46.23%以上;总产量22.75万吨以上,总产值18.8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69.82%。
  油茶产业,铜仁市在宜林荒山荒地、闲置耕地上集中连片开展油茶造林,探索了“林业企业+村集体组织+林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等主体多元、类型多样的规模化经营模式。全市新增油茶种植面积7.24万亩,累计种植油茶85.4万亩。
  与此同时,铜仁市大力实施“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工程,培育了以玉屏黄桃、沿河沙子空心李、梵净山猕猴桃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以思南黄牛、沿河山羊、江口萝卜猪等为代表的特色畜牧业,以大鲵、鲟鱼、三文鱼等为代表的特色渔业,形成了地域标识产品。
  产业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群众期望、市场需求,产业革命在我市如破竹之势。


IMG_0996.JPG

食用菌基地


  融合发展,做实产业革命之功


  产业革命在于实现农业产业效益最大化,关键还得深耕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把每一个内容做细做实做深。
  铜仁市紧扣打造山地特色现代农业,在农业生产方式上不断创新,助推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全市农业“接二连三”。
  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完善,一方面铜仁市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本土农业企业扶持壮大。截至目前,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40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73家、市级330家。另一方面,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引入一批综合实力强的企业落户铜仁,其中贵茶集团100条抹茶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江口、华西希望德康集团100万头欧标猪项目落户松桃、北京顺鑫集团5万头肉牛养殖项目落户思南。截至目前,共签约农业项目53个,签约总资金99。09亿元,已开工建设45个项目。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全市抽调80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了10个产业扶贫专业技术指导组,分赴10个区县开展产业扶贫指导工作;组建11个“三农专家服务团”,统筹了相关专家1000余人,对268个深度贫困村开展“集中会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发展,铜仁市按照“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发展思路,以“农业+园区”“农业+旅游”“农业+主体”“农业+加工”“农业+大数据”为抓手,着力构建“园区+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农业“接二连三”。2018年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加工原料成本87.18亿元,总产值144.9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1.5%,位列全省第二。全市累计创建星级农业园区31个,其中:市级五星级园区12个、四星级园区9个、三星级园区10个,接待游客68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6亿元。全市6个田园综合体试点实现综合产值24.15亿元,销售收入20.28亿元。
  农产品市场不断拓展。大力拓展“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农产品市场,截至目前,先后组织参加了各类推介会专题推介“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绿色农产品11次。其中,铜仁市茶叶在2018北京国际茶叶展上获特别金奖1个、金奖3个。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铜仁市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创新推行“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更好地凝聚组织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参与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明确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民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让利益分配更加科学,现有超过50%的村开展了改革试点。前不久,万山敖寨乡中华山村“622”分配模式,即将纯利润的60%用于贫困户、20%用于村集体经济积累、20%用于合作社管理人员奖励,入选“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成为我市产业革命的一张靓丽名片。
  产业“八要素”抓住了产业发展关键要害处,只要真学真懂真用,农村产业发展就会闯出一遍新天地,成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


IMG_0995.JPG

草莓基地


  利在惠民,见证产业革命之效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是产业革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石阡县大屯村村支书周绍军,充分利用家乡平缓的山坡和肥沃的土地,返乡带着村民创业,把发展茶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掀起了一场农村深刻的产业革命。2017年,通过建立产业脱贫利益联结机制,该村人均纯收入达9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5830元。因为带动家乡人民致富成效突出,周绍军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这是铜仁市产业革命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一个缩影。铜仁市借力产业革命,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产业革命助推脱贫攻坚。铜仁市聚焦“六大”主导产业,明确了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工作措施,成功构建了“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全面推行村级集体经济“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异地发展型”等“八型”模式。全市空壳村大量减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达1962个,占69.9%,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00万元以上有8个。农业产业发展累计带动贫困人口21.6万人。今年,铜仁市碧江、万山、江口、玉屏4区县顺利退出贫困区县,成为全省同批次退出区县最多的市州。
  农村综合改革纵深推进。以“三变”为抓手,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今年,共完成承包地实测面积666.08万亩。铜仁大兴奶牛场、沿河边山农场、思南县茶场、印江梵净山茶场4个国有农场已完成无争议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省级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铜仁市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大市、县级农业园区培育力度,推进省级备选农业园区提质增量,形成了以省级农业园区为骨干,以市级农业园区为重点,以县级农业园区为支撑的发展格局。2018年全市新增认定市级农业园区16个,其市级农业园区达93个,县级农业园区120个。


IMG_0994.JPG

生态养殖


  农产品品牌创建取得突破。铜仁市围绕重点品牌和重点产品,奋力打响“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净抹茶·香溢天下”“梵山净水·泡茶好水”“梵山净水·健康水都”“梵山净水·乡愁故园”等公共品牌,努力让铜仁绿色农产品风行天下。“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工作有序开展,市级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14万亩,无公害畜禽产地62家,“郭家湾贡米”“思南黄牛”已通过农业部审核。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变为现实。铜仁市在产业发展中,与以绿道、绿水、绿城、绿园、绿景、绿村为重点的全域绿化“六绿”攻坚行动深度结合,大力实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积极推行“猪-沼-茶(果、菜)”等生态循环农业,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今年将全市30户以上自然村寨按城郊型、集镇所在地型、交通要道型、中心村或联村型、孤立型全部纳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行动计划升级版。
  东西部农业扶贫协作取得实效。市农委成立苏州·铜仁扶贫协作工作专班,进一步深化对口帮扶成效。今年苏州市同舟实业有限公司在江口县投资3000万元建设1500亩红心猕猴桃基地。
  战鼓声声催人急,不待扬鞭自奋蹄。在决胜脱贫攻坚关键阶段,我们要保持定力,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绵绵用力抓好产业革命,为夺取脱贫攻坚总攻全面胜利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作者单位:铜仁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