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西南 > 正文

以“五个一”为实践路径 推进黔西南州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

  黔西南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较多贫困人口居住在生产基础较差、生活条件恶劣的深山区和石山区,需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来摆脱贫困、另谋发展。为此,黔西南州在搬迁任务重、搬迁时间紧的情况下,严格按照中央、省的要求,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动员贫困群众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不断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满足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黔西南州现已完成了33.58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该人数占到全州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为保障搬迁群众的利益,取得易地扶贫搬迁的实效,州委州政府于2017年12月15日制定印发了《黔西南州新市民计划(试行)》,形成了新市民“1+13”政策措施体系,社会治理就包含于13项推进措施当中。在2019年12月底召开的州委七届十次全会上要求:“深入实施新市民计划,加快全面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以及“要深入抓好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等。全会上还通过了《中共黔西南州委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该《方案》也指出了要“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计划‘1+13’政策体系落细落地落实”。因此,必须要深入学习领会州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并且按照全会要求,积极探索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的方法、模式和路径,推动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下移,推进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向高质量发展、向新阶段发展。


  一、在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中坚持一个核心


  在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当中,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这一个核心。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之下,坚持政治引领,坚持党建带动,发挥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在黔西南州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的已有实践当中,一是通过单独建、流动建、联合建、带动建等方式,按照“支部建在小区、小组建在楼栋、互助会建在单元”的原则,在新市民居住区中的各个社区都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实现了党组织的全覆盖,筑牢了基层党建的网络。如,晴隆、普安、兴义三县(市)已在兴义市洒金街道南兴社区建立老干联合党支部;浙江东阳等地区已经建立了新市民流动党支部。二是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如,册亨县巧马镇党委通过党员楼长制、微信党支部等多种方式积极宣传党的全会精神、路线方针以及惠民政策等;兴义市永安社区构建了基层党建生态工程,以党建工作促进社区发展。三是带动群团组织等参与社会治理。各级党委现已带动了工会、共青团、妇联、志愿者协会等50余个组织参与到了新市民居住区的社会治理当中。


  但要进一步推进新市民居住区的社会治理工作,仍然需要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核心,并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一是在新市民居住区坚持党员干部走访、接访制度,通过设立“党员服务日”“党员接访日”等,了解新市民的需求,拓宽其诉求表达的渠道。二是打造党建品牌,结合各个新市民居住区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手段,打造各具优势、特色的党建品牌,通过打造党建品牌来丰富党建活动的内容、创新党建活动的形式。三是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常态化、制度化地坚持和完善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相关工作。


  二、在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中践行一种思想


  在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种“人本惠民”的发展思想,始终将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而,在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的过程当中,必须始终坚持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于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做到依靠群众、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黔西南州已有的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实践中,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为工作的重点,大力引导和鼓励新市民参与居住区的社会治理工作。如,将新市民纳为网格治理模式中的网格员,选举新市民成为社区干部,成立新市民议事会等,在步马居住区还探索了“亲人服务亲人123+”模式:通过设立一个党群中心,提供布依语、苗语双语亲情岗位,为新市民提供公益性岗位、治安员、保洁员等三种以上就业岗位等举措,激发新市民参与居住区社会治理的热情。


  但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践行于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的实践,还需进一步尊重人民的主体性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让新市民真正成为居住区的主人。一方面,必须从客观上给予政策支持,营造自治环境,强化要素支撑。既要通过政策的倾斜最大程度实现和维护新市民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方面的权益,又要通过良好的制度环境来保障政策落地落实。另一方面,需要从主观上强化一切为民、依法治理等社会治理的理念意识,通过“正能量超市”“新市民积分榜”等形式载体,培育新市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新市民融入新家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通过学习教育等方式提高新市民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在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中打造一个格局


  在黔西南州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当中,仍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在党的十九大上就首次提出了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则指出了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并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在黔西南州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的已有实践中,一是激发自治活力,共建美好家园。许多居住区都注重缩小治理单元,推进精细化治理,建立了“居委会+网格长+楼长(网格员)”的网格化治理模式,不断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麻山社区创建了联合管理、服务、调解、文化的“四联合机制”,通过联合凝聚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的合力。二是坚持法治引领,共治已有难题。例如,在新市民居住区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工作室中的公益律师或是法律工作者通过宣传普及、答疑解惑等方式引导新市民用法律的方式解决问题矛盾,不断提高新市民居住区的治安水平,保障新市民居住区的和谐稳定。三是融合德治力量,共享治理成果。新市民居住区通过感恩教育、新市民讲习等活动,引导新市民感党恩、守国法、勤奋进,更好地共享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的成果。


  然而,格局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打造。目前黔西南新市民居住区具备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多元主体、政策支持、制度保障等有利条件,这就需要通过引导、宣传等方式推动公共部门、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群众等不同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市民居住区的社会治理当中,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多主体、多手段、多要素的支撑。并且通过目标共识、面对面对话、信任构建、阶段性成果共享等方式促进形成共建体系、共治难题、共享成果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进而,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基础上,用制度的方式将其坚持和完善下来。


  四、在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中完善一组机制


  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是多元主体基于共同的目标、遵循公共的价值而展开的集体行动,其推进与发展离不开相关制度机制的充分保障。因而,做好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工作需要完善相关的重要机制。一是完善社会矛盾的预防和化解机制。一方面,要完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制度机制,通过制度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来预防和减少利益冲突,将事后的灭火转变为事前的防火;另一方面,在问题矛盾的萌芽阶段,就要引导群众理性地对待,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二是完善诉求表达和问题反馈机制。从制度而言,应该落实好干部走访制度、联系群众制度以及听证制度等,不断引导群众规范有序、理性平和地表达诉求;从渠道而言,应该通过党代表工作室、意见箱、群众热线、网上信箱等平台拓宽新市民诉求表达的渠道,并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新市民居住区的社会治理;从经验借鉴而言,“枫桥经验”以党建引领为灵魂,以基层群众、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治理为鲜明特征的典型做法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借鉴。三是完善协作共治机制。形成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的阶段性目标,达成社会治理的共识,在共同的价值追求之下,通过政策性、市场化工具创新协作共治的方式,并利用智能化手段等推进多元主体之间的协作共治,通过机制的完善为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撑。


  五、在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中健全一套体系


  体系是将社会治理当中的内容、要素形成一个整体,并发挥其强大的聚合力、优化力和推动力。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针对治理体系尚不健全的问题,在黔西南州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当中,一是要不断完善监督体系,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监督,提高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在组织内监督当中,各个组织之间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法规对涉及到的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工作进行监督,通过监督来保障权利的公平运用,减少和杜绝自由裁量权的滥用,约束和规范治理主体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对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工作进行监督,并鼓励居住区中的各类组织、群众等加入监督的行列,对公共事务进行讨论和决策,这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方式,从而在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当中实现全方位、多样化、高质量的监督。二是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135”社会治安防控系统为依托,不断充实新市民居住区的警务人员力量,健全新市民居住区的技防设施,不断提高新市民居住区的社会治安水平。三是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首先,要让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认知,破除“依赖意识”和“看客心态”,意识到社会治理不再是某一个部门组织或是某一群特定主体的事宜,而是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都共同面临的事情,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其次,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做到竭尽全力、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并不断提高履行责任、落实责任的能力。最后,共享社会治理的成果,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社会治理目标。


  深入学习领会州委七届十次全会精神,不仅要学深悟透其中的内容与要求,更要将全会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于实际工作当中。在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方面,就需要坚持以新市民作为服务对象;以城市适应性、民生保障、城市融入、治安防控、社会稳定等问题等作为治理重点;以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作为力量来源;以坚持一个核心、践行一种思想、打造一个格局、完善一组机制、健全一套体系的“五个一”方法作为实践路径,坚持不懈、与时俱进、群策群力地推进新市民居住区社会治理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