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西南 > 正文

幸福的泪花在流淌 ——记百口乡洞里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孙贤琴的故事

文/当代贵州融媒体见习记者 李雪 通讯员 王国义 


  导语:孙贤琴,册亨县百口乡洞里村村民,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的女人,她勤劳刻苦,一直在为生活改变而打拼。后来依托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终于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成为“新市民”中的一员。

微信图片_20181210140650.jpg

册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亨达大市场安置区


  11月,初冬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射在孙贤琴位于册亨县城易地扶贫搬迁亨达大市场安置区的新家,整个客厅显得格外明亮、温暖。


  搬进新家一年多来,42岁的孙贤琴每天早晨都会站在窗边,看着安置区大道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幸运自己成为这繁华都市的一员。


      只要勤劳,就会熬出头


  “哎,要说过去的困难生活,我也不知道从哪里说起,反正就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在孙贤琴温馨舒适的客厅里,她坐在沙发上,双手抱在一只膝盖上,习惯性的叹口气,陷入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想着如何把这二十多年来的经历说得清楚。

微信图片_20181210140645.jpg

孙贤琴一家


  想了许久,孙贤琴喝了茶几上摆放的一杯水,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1995年,年仅19岁的孙贤琴嫁到了洞里村伟堂组,村民们祖祖辈辈都在贫穷的土地上讨生活,有时候往往辛苦一年颗粒无收,更多的时候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孙贤琴刚嫁过来的时候,丈夫家兄弟众多,一家七八个人挤在一间低矮的土坯房,为了让出房间给兄弟们,夫妻俩只能把牛圈当成婚房,中间钉着几张废弃的席子,一半养牛,一半住人,恶臭、蚊子常常“光顾”着她们。


  “住在牛圈里面,好歹也算是个家,总比露宿好嘛!”孙贤琴乐呵呵地说。


  树大分丫,儿大分家。一年后,为了考虑即将出生的大儿子,夫妇俩自个搭了茅草房,住了进去。为了让日子过得好一些,夫妻俩把家里分给的几亩田土地打理的井井有条,种包谷、玉米等传统作物。尽管两人起早贪黑,努力劳作,但是单凭土地上的收成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


  “日子虽然过得苦,但只要勤劳,就会熬出头的。”孙贤琴一直这样告诫自己。


  日子总算安定了下来,孙贤琴的二女儿出生了。看着自己的一双儿女,孙贤琴就想到自己当年因为家庭穷境辍学的经历,为了让孩子不再像自己一样过苦日子,她在心里默默发誓说啥也要改变自己的家庭条件,让孩子上学。面对几亩日复一日辛勤劳作的土地,却换不来自己想要的生活,夫妻俩再三考虑后决定外出务工,挣钱。


  “打工期间,两个人每月工资加起来有一千多快,而且每个月准时发呢!”的确,在九十年代,孙贤琴夫妇的工资不算低,两人平时省吃俭用,还有了一点小储存,这时候,孙贤琴又怀了第三个孩子。


  “一家过得那么艰难,怎么还生那么多娃?”带着一丝疑虑,笔者忍不住问道。


  “就是没有文化,不知道什么是计划生育,只知道怀了就生,咋个讲也是一条命。”


  正当夫妻两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沉浸在老三出生后的第三个月,一个突如其来的噩耗打破了这个原本和谐温馨的家。2001年3月的一个早晨,丈夫突感腹疼,在孙贤琴的陪伴下到当地的医院检查,丈夫查出身患肠癌晚期,因付不起昂贵的医疗费,夫妻俩只能回老家做保守治疗,然而短短十个月后,丈夫就撒手人寰,留下她和三个儿女相依为命。


  不向命运低头


  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孙贤琴带着悲痛处理丈夫的后事后,考虑大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她决定带着三个孩子离开这个穷山沟到县城开始新的生活。


  “之前因治疗丈夫的病已花光了所有储蓄,到县城要租房、孩子要读书、要生活,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当时口袋只剩下五块钱了。”说到这里孙贤琴眼里闪着晶莹泪花。


  百口乡党委政府知道孙贤琴的情况后,立即为她家送去党的温暖,还把她家纳入低保对象,全家四个人每个月能领到三四百元的低保金。一位住在县城的远方亲戚还把一间四十平米的房子租给了孙贤琴,象征性的每月收4快钱的租金,孙贤琴这一住就住了十四年,租金也从当时的4快钱涨到几千元。


  “讲真的,那段时间,要是没有党委政府和亲朋好友的帮助,我不知道怎么度过难关……”说到这里,孙贤琴哽咽了起来。


  眼前的困难暂时解决了,但是后续生活还要继续。孙贤琴安排好老大上学,把老二、老三寄托在亲戚家后,她便在县城找事做。


  在县城,因为没有文化和一技之长的孙贤琴换了很多工作。为了攒足三个孩子的学杂费、生活费,每天起早贪黑、奔波忙碌,四处打零工。期间,她挑过砖、扛过水泥,还到饭馆当洗碗工、保洁员,反正能赚钱的活路她都做。


  “那时,挑砖和扛水泥都是男人的活路,我和他们做着同样的活路,挑砖和扛水泥是按计件算的,挑得多的时候一天十来快,挑得少的时候也就几块钱,我比不了男人们,一天下来也就是得几块钱。”说到这里,孙贤琴一脸的委屈。


  “为了孩子,为了过上好生活,我必须振作起来,不能向命运低头。”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孙贤琴时常说起这句话来鼓励自己。


  打零工不是长久之计,看着这几年赞下的一点余钱,孙贤琴考虑着做点小生意的。就在这时,有个亲戚告诉她做载客三轮车的生意,很容易赚钱而且相对自由,总比每天找活路打零工好。就这样,孙贤琴花了四千多块钱买了一辆载客三轮车,每天天没亮的就出来载客,凌晨一两点才收车回去。除去油钱一天可净赚七八十块钱,她一干就干了七年,直到国家相关的政策禁止三轮车载客,后面又相继去工厂、超市打工。


  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积攒下来的辛苦钱,硬是把三个孩子抚养长大成人,老大高中毕业在县公安局当协警,老二读大学,老三读中学。


      梦想成真


  “现在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县城有套房子,出租房已经不够住了?”


  当年出租的房屋虽然被孙贤琴隔成几个小房间,但毕竟面积太小,孩子终究长大成人,娶妻生子,这几年孙贤琴怎么努力赚钱,都赶不上上涨的房价,日子虽然越过越好,但是买房子还是难以实现。


  就在孙贤琴为房子一筹莫展的时候。2016年底,册亨县委县政府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县城安置点亨达大市场安置区的建设。


  2017年的某一天,孙贤琴接到了百口乡扶贫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通知,说她家是贫困户,四个人可以分到了县城亨达大市场一套80平米三室一厅的房子,让她赶紧去领房门钥匙。


  看房子的那天,走到安置区,孙贤琴把眼睛擦了又擦,真是不敢相信眼前的情景,一栋栋大楼矗立在自己的面前,房子周围有林荫小道,还有宽敞的大道,大道上车来车往,安置点边上,还有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地理环境优越。新房还实现“拎包入住”,真正让搬迁群众实现“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


  2017年4月,孙贤琴一家搬进了新房子。回想起搬入新家的那天,孙贤琴脸上依旧挂着喜悦,回忆起来是满满的幸福感。“拿到钥匙的那天真的不敢相信,自己也能搬到这么好的房子,简直是像做梦一样。”


  亨达大市场安置区地段繁华、环境优美,从此,孙贤琴一家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她们也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城里人”,成为众多 “新市民”的一员。新房不仅是给她们带来居有定所的安稳,更让他们享受到了国家政策带来的红利。


  忆起今昔对比,孙贤琴禁不住感慨万分。“说来说去,真是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让我梦想成真,让我有了新家!当然,我也把三个孩子抚养成人,我总算给孩子他父亲一个交待!”


  对于下一步打算,孙贤琴说,我继续在超市工作,一个月有三千块钱的工资,大儿子也有自己稳定的工作,我相信,只要勤劳,我们的日子就会越来越好,越过越幸福。


  采访完孙贤琴,笔者视乎又看到她眼里闪着泪花,但笔者肯定,这是幸福的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