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三都县 > 正文

【我的扶贫故事】心若在 梦就在丨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新合村第一书记潘长青

  2018年3月,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最后攻坚期,组织选派我到贵州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新合村任第一书记。该村是深度贫困村,全村962户,贫困户579户,贫困发生率高达60.1%。当时心里没有任何的准备,既担心做不好又想挑战自己。


  我印象最深的是到村报道第一天,那天一直在下雨,我独自一人开车沿着蜿蜒曲折泥泞的山路一个半小时才到村委会。这里山高、坡陡、林密,很多寨子未通水泥路、寨内也没有硬化,很多房子还很破旧,村委会办公楼老化严重,屋顶还在漏雨。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和我想象中的差距太大,心里不免心灰意冷,有点打退堂鼓的想法。但经过多次下组入户与群众交流沟通,发现当地群众纯朴热情也很勤恳,他们不畏艰难从容面对生活的态度深深触动了我,让我坚信“事在人为,只要心在,梦总有一天会实现”。


  “潘书记,你看其他寨子都得硬化了,只有我们寨子还没得硬化,下雨天路又滑又脏,我们也不好打扫卫生,你帮我们解决下啊”“潘书记,我家房子屋顶经常漏雨,二楼还少很多板子没围好,冬天风吹进来很冷,你帮我想下办法啊。”……驻村后,每当我下组都有很多群众跟我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第一书记,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必须一一作好记录,一件件去回应去落实。


1.png

给贫困老人送去过冬棉鞋


  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我与村支两委先后走遍全村25个村民小组,召开30多次院坝会,多次到实地调研,与村民一道理清全村急需解决的通组路、寨内步道硬化、路灯安装、危房改造、引水安全等共120多个事项。为尽快解决群众期盼的难题,我多次到“娘家”县人社局、都江镇以及县直相关部门向领导汇报工作,争取协调项目落地。到2018年底,通过努力先后争取了4万元修缮村委会办公楼、6万元修建3个消防水池,协调实施通组路硬化28公里、寨内步道硬化175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98盏、改造138户危房等,并争取了扶贫专岗、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247个。基本实现了通组路硬化、寨内步道硬化、太阳能路灯安装全覆盖,每个寨子都有了公益岗位人员进行清扫,环境卫生实现了常态化管理,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2.jpg

入组召开群众院坝会


  “潘书记,感谢您帮我们争取步道硬化和扶贫专岗,现在雨天也不怕脏了,我们打扫自家门口还能领工资,太好了,你一定要来家吃饭啊。”每次下组群众都热情邀请,我心里感到满满的欣慰。


  新合村山高坡陡,土地少,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个规模产业。为找到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我和工作队、村支两委多次到贵阳、安顺等地学习,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新合村腰带田因为顺坡而下分布利于排水,同时这里的海拔、温度、湿度都比较适合发展生姜产业。因此,我们决定引进生姜产业,由合作社申报项目,免费发放姜种、肥料、薄膜给群众种植,动员群众种植368亩,同时合作社流转138亩种植生姜,全村共发展生姜种植506亩,这在没有一块大坝子的偏僻山村算是个“奇迹”。


3.jpg

新合村生姜产业种植基地


  “今年我种了3亩生姜,由合作社统一收购,一亩能赚4千多元,3亩就有1万多元的收入,比种水稻好多了。”新合村一名群众在接受县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激动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4.jpg

新合村生姜产业种植基地


  同时,为更好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我们采取合作社领办、种养殖业培训、开展劳务跟踪服务、承接劳务项目等,带领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先后养殖绿壳蛋鸡16300羽、生态猪1515头、生态牛200头,种植钩藤2631亩、生态瓜果239亩等,基本实现产业全覆盖,集体经济累计收入超过100万元。新合村甲找一组庭院经济示范点建设得到上级高度肯定。


5.jpg

新合村甲找一组庭院经济示范点


  “心若在,梦就在”,短短两年时间,新合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新合村路宽了、寨美了、群众口袋更加厚实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已悄然变成现实。2019年,新合村先后两次通过第三方评估,顺利实现整村脱贫出列;2020年9月底,所有贫困户实现清零。新合村先后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等。回想驻村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能够参与民族千年摆脱贫困的伟大战役,与群众一路“逐梦”,一起“圆梦”,再苦再累也很值得。


三都自治县都江镇 潘长青

编辑 韦一茜

编审 王璐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