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三都县 > 正文

贵州三都:“一强四帮五提升” 引领移民安新家

  贵州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幸福社区位于周覃镇镇区西北方向,距镇政府驻地1.4公里,坐落于省道S417主干道左侧,交通十分便利。社区占地246亩,采取统规统建的方式建设房屋83栋1286套,现安置搬迁群众1046户4979人,社区设有篮球场、足球场、卫生室、警务室、广场7个,车位833个,集体资产门面226个,公共服务设施齐全。社区建成以来,周覃镇以“一强四帮五提升”的党建引领模式,抓好易地移民搬迁后续工作,引领移民安新家,努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搬迁群众最关心的就学、就医、就业等一系列公共服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1.jpg

幸福社区鸟瞰图


  强基层组织 提升归属感


  通过建强基层组织,搭建党群连心、农民变市民、贫穷走向富裕的追梦筑梦桥梁,引领搬迁群众增强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全面融入城市、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


  建强基层组织。成立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同步成立综合服务中心,选派一名优秀镇级干部任社区党支部书记,配强配齐社区干部9名,其中7人为大专以上学历,班子平均年龄不到32岁,整个班子年富力强。围绕健全组织构架,配强干部队伍,健全工作机制,通过党建引领工会、妇联、团委等群众组织,建成完善了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等群团阵地。


2.jpg

幸福社区服务中心


  实行网格管理。把社区划分为27个网格,构建“领导包区、干部包片、楼长包楼、党员服务”的组织架构,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负责人、2—3名党员服务搬迁群众,搭建党群连心、农民变市民、牵手共奔小康路的追梦筑梦桥梁,引领搬迁群众增强内生动力,实现稳定脱贫、全面融入城镇、过上美好生活。


  建强志愿服务队伍。把优秀党员、返乡创业青年、知识青年等人员凝聚起来,建立青年志愿服务队,围绕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社区文化建设、治安秩序等,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建立文明平安社区。


  帮思想引导 提升融入感


  近五千名搬迁群众来自全镇16个行政村,水族、布依族等多个民族群众聚居在一起,传统的村寨区域界线被打破,形成既不同于城市社区、又有别于村级组织的特殊居住群体。


  为帮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社区生活,社区紧紧围绕搬迁群众如何适应城市新生活、自觉参与社区管理、树立感党恩跟党走理念,广泛开展市民化教育、感恩教育,切实做到教育培训全覆盖。


  通过开展“党建+感恩教育”活动,引导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帮助搬迁群众扶穷志、挪穷窝、拔穷根,引导群众饮水思源,思党的恩情“在何处”“从何来”,启发群众常怀“感恩之心”。


  通过干部入户走访讲解和集中培训等方式,对搬迁群众开展市民化培训,让搬迁群众更快更好适应搬迁后的生活,改变群众生活习惯、生活观念,融入城镇生活。


  通过党支部牵头,充分发挥妇女、职工、青年的作用,组织布依族小年节文艺晚会、水族端节、端午节等活动,通过召开院坝会、发放宣传资料、社区管理人员入户宣传、制定村规民约等方式,教育引导搬迁群众破除各种陈规陋习、不良习气,形成崇尚科学、文明、节俭、诚信的良好风尚,增强了搬迁群众的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促进了搬迁群众民族融合团结,为全镇民族团结奠定了基础。


  帮落实政策 提升认同感


  围绕民生保障政策是否落实到位,帮助推动落实就学、就医、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各类惠民政策,切实做到应享尽享。


  落实就学政策。安置点配套建设的周覃镇第二小学、第二幼儿园已投入使用,小学可容纳学生600人,幼儿园可容纳儿童480人,同时通过改扩建周覃中学,保障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就学。


  落实就医政策。安置点标准化卫生室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镇中心卫生院距幸福社区仅1.4公里,通过配建标准化医务室和镇卫生院相互结合的方式,推行家庭签约医生定期服务制度,搬迁群众参保率达100%,确保搬迁群众小病不出社区,大病有地可医。


  落实“三保”政策。按照群众自愿的原则,做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城市低保等“三保”政策的转移接续,确保所有搬迁群众应保尽保。目前已办理医疗保险4950人、养老保险3138人、低保759人,其中无劳动能力家庭30户80人已全部纳入低保兜底范围,所有搬迁对象已按照相关政策享受临时生活救助(1500元/人)。


  帮解决就业 提升获得感


  社区共有劳动力2584人,围绕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增收的目标,想方设法、多方渠道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就业。


  建立完善了幸福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就业信息档案,与县人社局无缝对接、通力合作、宣传引导,对妇女开展家政、烹饪培训,对青壮年劳动力开展电工、焊工、挖机等技能培训;针对零就业家庭,通过推荐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解决就业问题,让群众在附近的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以及黄桃加工厂、圣山制衣厂、瑞丰米业、电子加工厂、食用菌种植基地、亿品大酒店等企业,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


3.jpg

幸福社区焊工培训班全体师生合影


4.JPG.png

扶贫企业贵州华臻电子有限公司


  通过配建扶贫车间、就业技能培训和引导组织群众外出务工相结合、开发公益性岗位、利用现有的商业门面支持群众自主创业等方式,搬迁群众非农业就业户数达1016户,其中公益性岗位390人,自主创业30人,扶贫车间就业47人,带贫企业就业10人,组织劳务输出外出务工1866人,共就业2343人,搬迁群众劳动力就业率达90.67%,实现有劳动力家庭户均就业1人以上比例达100%,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帮实际困难 提升幸福感


  从生活、便民服务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安置点群众解决各种实际困难。


  通过设立党务政务一站式服务大厅,配备社区窗口工作人员、规范综合服务中心窗口,形成了一站式服务,确保搬迁群众同等享受城镇的公共服务管理。


5.JPG.png

幸福社区一站式政务服务大厅


  坚持创新移民社区治理机制,形成集民间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机制,依托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室、法律咨询室,畅通信访和诉求表达渠道。


  组建群防群治应急分队,每天围绕重点时段、重要线路、重点部位开展巡逻,创建平安社区。通过实行网格化管理,干部在入户宣讲政策的同时,了解群众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帮助群众联系物业、维修门锁和水电,接通电视网络等;针对生活困难的群众,帮助其申请低保或临时救助渡过难关;在春节、儿童节、七一以及少数民族节日期间,组织开展慰问活动,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给予帮助,让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温暖千家万户。


6.JPG.png

幸福社区群众拔河比赛


7.jpg

幸福社区党支部慰问困难党员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王璐瑶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