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三都县 > 正文

三都:苗寨小作坊变“黄金屋”

  为进一步丰富庭院经济内容,三都水族自治县都江镇月亮村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盖赖苗寨大力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小作坊,着力提升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强力助推脱贫攻坚。


  月亮村盖赖苗寨与黔东南州丹寨县雅灰乡接壤,距三都县城35.3公里,共有760余户,2500余人,苗族人口占99%以上,是黔南州最具特色的苗族古村寨村落之一。村内自然生态原始,风光秀丽,环境优美,苗族文化浓厚,传承良好。


  苗寨里有“致富经”


  月亮村党支部围绕传统民间技艺,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实现以苗族蜡染为主的指尖技艺变“指尖经济”,让苗族独特技艺走向市场,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产业。


  在盖赖苗寨打造蜡染小作坊、木雕小作坊、芦笙小作坊等,家庭妇女纷纷加入“坊工”队伍,全面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小作坊转变成村民家门口的致富“黄金屋”。


1.png

月亮村苗绣作坊


  “村里很多人都只有小学文化,出去打工没有技术,收入也不高。依托国家扶贫政策,村里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来这的游客越来越多。眼下,成立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小作坊,既能带动更多人参与传统文化保护,把少数民族文化继续发扬光大,也是我们村传承文化助力脱贫攻坚的最佳发展之路。”月亮村村支书邓安民说。


  村庄里有就业园


  “我只有小学文化,很多字都不认识,出去也不好找工作。但蜡染是我从小就会的东西,以前是赶场天拿去街上卖。近几年,村里发展旅游,来这玩的人越来越多,我就开了个小店,一边卖手工艺品,一边教游客学习蜡染。”蜡染小作坊老板杨板农告诉记者,现在一平方米蜡染成品售价1000元,蜡染包包500元/个,蜡染衣服800元至2000元不等,“不仅能补贴家用,还可以就近照顾老人和小孩,我觉得生活很幸福。”


  “别人出去打工,自己在家就有收入。”芦笙小作坊老板杨正堂制作的芦笙音质纯正,外表光洁美观,主要销往丹寨、凯里等地,一套成品芦笙可以卖到5000元至8000元不等。


2.png

芦笙小作坊老板杨正堂正在制作芦笙


  群众家有“致富宝”


  月亮村党支部建立合作社,并动员妇女参加苗绣、蜡染等手工艺专业培训,上门为广大农村留守妇女送传统民族文化技能,待她们学成后,可在作坊务工、或在家制作手工艺品,通过合作社售卖或自行售卖。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了群众在家也能创收增收。


  “以前,我们留守农村,只能下地干农活,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合作社成立后,农闲时,我们就在家绣苗绣、弄蜡染,成品可以卖给合作社,也可以卖给游客,既丰富了生活,也增加了收入,补贴家用。现在绣的苗族围裙一个能卖两三百元。”村民罗二扁高兴地说。


  据了解,月亮村党支部探索出了传统文化产业助力精准脱贫新路,形成了扶贫产业发展和文化振兴的多赢格局。目前,盖赖苗寨共发展杨板农蜡染小作坊、李二娜蜡染小作坊、木雕小作坊、红薯酒小作坊、杨正堂芦笙小作坊等8家小作坊,带动寨内50-60人就近务工,助力群众稳定增收。


三都自治县都江镇 韦春芝

编辑 韦一茜

编审 田旻佳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