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首页 > 市州县新闻>黔南>三都县 > 正文

扎根基层书写无悔人生——记三都县都江镇高新村驻村干部徐华

 徐华(右一):向党员寻求村级发展经验.png

徐华(右一)向党员寻求村级发展经验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近四年来,他一直坚守在都江镇高新村驻村干部的岗位上,和高新村村民一起并肩走在脱贫攻坚道路上,路虽难,但始终向前。他叫徐华,三都县都江镇高新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一名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干部。在工作期间,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事,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2015年10月刚上班时,徐华就被组织安排在里勇村行政包村工作的岗位上。里勇村山高坡陡、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人居基础设施落后,加之当时村“两委”组织涣散,各项工作推进相对滞后。徐华意识到要把村里面的工作做好,有一支团结、战斗力强的队伍至关重要,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攻坚区后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组建一支组织纪律强、群众服务意识强,有能力,有想法,致力于村级发展、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的队伍刻不容缓。当时正逢2016年全县行政区划调整,原里勇村和排外村合并为高新村,值此机会,徐华同志认真研究县镇有关文件,向有经验的同志请教,并利用下班时间到各组寨与农户沟通,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后,向镇党委、镇政府推荐了相关人选,顺利的完成高新村村支两委选举,为高新村后续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当时刚上班,连差额选举是什么都不懂,压力蛮大的,后面能够顺利的选出一支战斗力强的队伍,还真的不容易,但是感觉特别有成就感。”徐华微笑着说。


  路已实现“组组”通,但产业发展短板仍旧成为高新村最大的难题。徐华同志始终相信“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也敢于克服那些“不容易”,勇于挑战“不可能”。寨头巷尾、田间地头时时穿梭着他的身影。他带领村“两委”成员通过多次到组里召开院坝会,倾听群众心声,入户交流、跟寨老学经验等方式,最终瞄准了茶叶种植、稻田养鱼及中草药种植产业。


  高新村稻田鱼肉质鲜美,加之稻田养鱼管理粗放,覆盖群众面广,只需要监管好养殖的规模和品种,搞好产销对接,群众每年都会有可观的收入。相对于稻田养鱼,茶叶种植就要困难得多,刚种植时,由于经验不足,摸底、丈量等初期工作考虑不到位,导致种植不规范、后期管理不到位。一腔热血,却迎来当头棒。


  “当年就凭着一股劲,以为到每家每户去动员、田边地角去丈量好就万事大吉了,现在想想当时想法还是太简单了”徐华摇了摇头苦笑着说。


  在产业发展的转型期、攻坚期,越要有敢试敢闯的精神和不怕输的勇气。2017年,对申请种植茶叶的农户,徐华一家家的去了解其茶叶种植意愿、能力,亲自到每一片茶叶地去丈量、茶苗发放前是否已经把田土开垦好等等,确保茶叶种植根根落地,株株存活。在他的努力下,全年成功种植茶叶125亩。


  目前,高新村已发展稻田养鱼项目250亩,茶叶种植285亩,中草药种植100亩。并利用原排外村闲置村委会、校舍作为养殖基地,让致富能人、意愿群众共同参与管理。同时,发展本地土鸡养殖500羽,贫困户集体分红,实现增收。


  通过大家的努力,高新村产业发展规模上来了,但徐华面临的难题--销售渠道还尚未得到有效的解决,高新村农产品依赖于零星的销售模式,这一点严重制约了高新村产业发展的规模化与持续性。2019年3月恰逢全县干部下沉之机遇,徐华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和更好的条件去抓产销对接,拓宽市场,通过多次研判,在全体网格员的努力下,成功在三都县城建成以打造高新村原生态农产品品牌的农产品销售店--三都县福原农副产品专卖店,解决了高新村农产品销售之难题。


  他心系农村,情系农民,脱贫攻坚“正是最吃紧的时候”,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徐华始终秉持“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是徐华的奋斗目标和永远的追求。他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献爱于农村,服务于农民,为高新村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热血与青春,彰显党员干部新时期的使命与担当。2018年7月,徐华被三都县委授予“全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2019年2月,被都江镇党委政府授予“2018年度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